師小靜
摘 要:筆者注意到,很多成功的歌唱家很注意保持跟作曲家的合作。比如吳碧霞老師曾專門跟隨湖南作曲家白誠仁先生學習湖南民歌,跟作曲家王立平先生聯手錄制紅樓夢組曲,舉辦紅樓夢專場音樂會等。現在也有很多歌唱家為了通過新作品尋求某種突破而積極去邀請作曲家為自己量身打造歌曲,而不是被動等曲子。
關鍵詞:作曲家王志信;聲樂教學;感受與感悟;音樂表現及藝術處理;歌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112-01
一、作曲家王志信簡介
王志信先生不僅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聲樂作品,在聲樂教學領域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歌唱家,如萬山紅、孫麗英、陳俊華、耿為華、王瑩等。他作為一個作曲家在聲樂教育方面的成功,讓筆者覺得聲樂演唱者與作曲家的合作是一個大趨勢,是雙方必不可少的一步。筆者認為如果演唱者和曲作者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演唱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演唱曲目,親身走進作曲家的音樂課堂是有必要的。王志信先生是國家一級作曲家、指揮家,曾從事過聲樂演員、創作、指揮、評審、教師等多項音樂工作。他從事藝術創作四十余年,創作了大量各種形式的聲樂作品。作為中國少有的、獨自完成聲樂旋律和鋼琴伴奏兩部分創作的作曲家,他能夠將西洋作曲技法與民族音樂表現手法融會貫通地運用。因其多年從事合唱指揮工作,并有著多年擔任國內重要聲樂比賽評委的經驗,對我國當代優秀民歌演唱者的聲部特點、音域、音色把握等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因此他創作的聲樂作品,特別注意挖掘演唱者的歌唱能力。
或許有人會說作曲家們的發聲訓練和演唱技巧等專業訓練遠不如歌唱家,但是筆者覺得很多作曲家是懂歌唱的。比如徐沛東老師創作的《紅土香》,他覺得其他演唱者不能夠達到自己心中對作品賦予的期許,就自己多次親身在央視舉辦的音樂專場晚會上公開演唱,效果也是很好的。
二、感悟音樂表現及藝術處理
(一)恰當理解作品的歸屬
作為中部地區的河南是宮調式居多,比如河南民歌《編花籃》;南部地區的廣東(主要音樂)是以徵調式為主;西部地區的陜西—甘肅—新疆是商調式較為常見,如青海花兒;東部地區的江浙一帶是角調式為主,比如浙東的馬燈調,江南絲竹。正如南方少數民族的音樂,譬如傣族音樂是鳥語花香;北方蒙古族音樂是馬背上的音樂一樣。有了這些常識性的作品歸屬認識,我們才能夠更準確的理解作品、演繹作品。
(二)內容與音樂兩個部分要協調統一
在王先生的音樂課堂上,他要求學生像演戲一樣地唱出音樂、人物的神韻。唱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是流水賬,要講究內容與音樂的統一。以《高山流水》為例,這首作品具有昆曲的風格,這就要求字的韻味;再者,昆曲沒有太多炫耀的東西,它更強調作品表達一個溫婉、高雅、內斂,有著清秀氣質的人,更多的是自我享受的狀態。
(三)聲好聽,會歌唱
唱歌,五音健全的人都能唱;而歌唱更講究以情帶聲、感己感人。漂亮的嗓子,好聽的聲音是學習聲樂演唱的前提條件,除此之外,還要會歌唱。王先生經常告誡學生到“技術沒有負擔才能顧及到感染力,所以,歌唱還是要先有手段。”
首先就是歌唱就是說話,氣息不要保持,保持是一種身體的狀態。唱歌是一件放松的事情,是一種觀念與行為的統一。王先生反復講到歌唱的真諦就是天天說話的地方,“千斤道白四兩唱”,在念白的地方說話,把樂句說連貫。
微笑,舒眉展眼。喉嚨的打開是永恒的,位置高低與開喉大小是可以調整的。微笑,會讓演唱者看起來更有親和力、人氣和臺緣。面部表情要甜美,不能有太多的小動作,要講究,會調控自己。舞臺上的姿態是重心在兩腳,膝蓋松弛,全身能打開的地方都保持興奮的狀態。演唱者要大膽敢唱敢做,情緒飽滿,酣暢淋漓,渲染到位。要賦予作品感染力、生命力。為感動而歌,為情感而唱。例如《山寨素描》,“背簍嘻嘻哈哈爬山”中的“背簍”要唱出來,“嘻嘻哈哈”這個襯詞要俏皮,“爬”字頭要出來。“擂起那苗鼓迎遠客…”五官生動,情要到位。
音樂方面講究陰陽對比,抑揚頓挫,整體布局。既有遠近、人物的表達,又要有強弱、陰陽的對比。聲音統一,表演和音樂要有律動,樂句表達到位,段落層次有對比,風格表現能夠掌控,作品的布局要順暢、講究。既不能一直強到底,也不能單調地重復,一定要有處理,有變化對比,有音樂層次。
他非常反對“飆高音”這一現象。改革開放發展以來,民族聲樂藝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相應的對民族聲樂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他認為“飆高音”是演唱者對聲音認識的一個誤區。他覺得女高音最漂亮的音色是在小字二組的降b。因為花腔女高音畢竟是寥寥的,多數演唱者并不具備這種生理素質,歇斯底里的“喊叫”是毫無意義的。
三、關于“共性”與“個性”
王志信先生說:“方法要在大同中追求特色”,即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自己的過程。具體要根據作品風格需要去調整,其實就是情感、風格、韻律這些多少的給予。王先生還總結了“三個駕馭能力”的歌唱觀點:駕馭作品的能力;駕馭自己的能力;駕馭觀眾的能力。①
注釋:
①駕馭自己的能力:能夠嚴格節奏、音準;駕馭作品的能力:能夠對作品做出強弱、抑揚、斷連、延展等藝術處理;駕馭觀眾的能力:在舞臺上的協調控制能力,有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