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隨著高校課程教學工作的不斷創新,針對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提出新要求,強調高校公共體育教育作為學校規定的必修課,需要提升對公共體育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視,積極結合高校公共體育獨特的教學特點,挖掘高校公路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內涵,還要重點分析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創新方法和時效性提升對策,進而最大程度地強化公共體育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教學工作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實效性
引言:
新時期發展過程中,隨著全民健身工作的不斷推進,加強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改革,有利于滿足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需求,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健康體質塑造,推動學生公共體育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增強。
一、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實施價值
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中,未能結合學生健康體質的發展需求,加強公共體育教學工作的創新,而且在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不足,也沒有通過營造公共體育賽事欣賞氛圍、組織通過體育社團等對策,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學習觀念。因此,針對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價值是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合理選擇課程,積極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特征,合理把握體育教學方向,還會采用對當前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制度、課程體系進行完善的方式,不斷通過健全的教學項目內容和大綱,提升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水平,讓公共體育教學工作更好與社會發展和學生學習需求同步,以良好的教學路徑,推動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健全發展。同時,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使很多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效果不理想,未能增強對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視,在營造基本體育教學環境等方面缺乏力度,也沒有通過加大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平臺建設等方式,合理開展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加強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以及實施,對于培養學生良好體育素養、綜合能力產生深遠價值,又能通過優化體育運動場地、健身設備等對策,充分發揮教學設施輔助教學的作用,不斷豐富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內容,實現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水平增強,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學實效性。
二、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營造體育賽事欣賞氛圍
在加強學生對體育鍛煉了解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營造體育賽事欣賞氛圍的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的積極性和意識,強化學生對多樣化體育比賽和活動的認知,促進學生提高增強以及身心健康發展。首先,在營造體育賽事欣賞氛圍的過程中,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可以在原有的課程教學體系上,增加與體育賽事欣賞有關的選修課程和教學活動,在增強學生對公共體育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了解的同時,讓學生通過體育賽事欣賞氛圍,了解更多與體育鍛煉有關的知識內容,增加學生體育鍛煉方面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在良好的體育鍛煉中,發揮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創造人生價值。其次,在開展公共體育課程過程中,為推動教育教學工作全面發展,還需要通過優化教學內容與形式等對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賽事欣賞氛圍。例如,在日常的工作與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和信息化的教學作用,積極對網絡中的體育賽事視頻、案例進行挖掘,然后通過課堂播放的方式,吸引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然后對學生進行體育精神的培養。同時,教師要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欣賞體育賽事的機會,進而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最后,教師在提升公共教育教學實效性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將教學內容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先讓學生對體育賽事教學視頻進行分析,然后通過開展課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與體育賽事有關的運動技巧、學習方法等,全面的參與到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在體育課外活動、比賽的過程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標,促進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健全發展。
(二)優化公共體育教學方式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工作,不僅需要從良好的教學氛圍創新方面出發,還要結合高校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和需求,加強公共體育教學方式的優化,堅持以提升教學時效性和育人實效性為定標,促進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一方面,在公共體育教育中,教師可以采用將公共體育教育與體育文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培育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和文化素養,讓學生通過對體育文化的了解,更加直觀的感受體育知識的內涵和價值,提升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同時,在培養學生體育運動技術技能的過程中,也可以結合體育文化,引發學生對體育內涵的思考,轉變傳統公共體育教學局限于技術、技能的現狀,充分發揮體育文化知識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了解技術技能的同時,感受更多體育文化有關的精神和內涵,以此來推動公共體育教學工作時效性增強。另一方面,在公共體育教育教學中,必須保證教學方式的應用與學生生活與能力實際情況貼近,根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特點,了解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且采用加強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方式,明確學生體育學習的難處和需要,進而才能具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不斷解決傳統課堂教學問題。在新時期背景下,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還要做到因材施教,及時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然后通過引入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法、體育集體活動等教學方式,加強對不同學生之間能力的培養,促進整體課堂教學效率和水平增強。
(三)合理組織公共體育社團
在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合理組織公共體育社團,通過公共體育社團,強化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集體意識。比如,在日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采用打造學生公共體育社團隊伍的方式,充分發揮公共體育社團隊伍的榜樣激勵和引導作用,開展相應的公共體育教學和活動,也可以采用學生自行組織公共體育教學活動、體育比賽活動等方式,強化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除此之外,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也可以采用與社會組織機構合作的方式,讓高校公共體育學生社團參與到為社區體育服務、社會體育活動的工作中,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育素養和能力,也可以采用與其他高校之間進行體育競賽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體育競爭力和能力,促進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工作時效性增強。
三、 結語
在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營造良好的體育賽事欣賞氛圍,還要明確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目的,強化學生對于體育的正確了解和認知。并且優化公共體育教學方式、合理組織公共體育社團,提升公共體育教學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潘正坤. 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實施路徑與實效性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5,5(07):67+69.
[2]錢宏穎. 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體育精神文化培養的改革與實踐——以浙江大學為例[J]. 浙江體育科學,2020,42(01):63-67.
[3]劉亞.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體育創新培養模式的探索[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28(04):323-327.
作者簡介:
湯薇(1978.11—),女,漢族,四川省資中縣,大學本科,副教授,畢業于成都體育學院,畢業專業:體育教育,工作單位:綿陽師范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