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小龍灣橋位于南京市江寧區,因“彩色瀑布秀”“幻彩燈光帶”等而火遍全國。我班很多孩子的家就在小龍灣橋的附近,孩子們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在班級建構區建構這座網紅橋。于是,他們在“寫畫區”自主設計,用繪畫表征的形式將小龍灣橋的形狀、大小、結構等表現了出來,為后期的建構游戲提供了參考樣式。
【案例描述一】看“圖”建構,設計在前
小龍灣橋有幾個橋墩?橋上的欄桿是什么樣子的?有幾股車道?……為了讓孩子們弄清楚這些問題,在建構之前,我建議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小龍灣橋上走一走、看一看。我給孩子們出示了網絡上關于小龍灣橋的照片和視頻,讓他們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小龍灣橋的結構、外形等。孩子們提議用筆和紙把這座橋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一邊搭一邊看(見圖1)。
【案例分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我讓孩子們實地參觀小龍灣橋,并通過圖片與視頻讓他們鑒賞小龍灣橋,使他們對小龍灣橋的主體結構、外形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了小龍灣橋由橋墩、橋面、橋架、斜拉索等部分組成,上面還有護欄、燈光、噴泉。通過繪畫設計圖,小龍灣橋的形象已經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初步形成。
【案例描述二】看“圖”分工,責任到人
“小龍灣橋”的建構游戲即將開始,琪琪、佳佳、涵寶和小婕是一組。他們按照之前的建構經驗,先進行了討論,然后做好了分工和記錄(見圖2)。
小婕:我們需要很多個四倍塊積木來建構橋面,誰去取呢?
涵寶:我來吧,可是我們需要取多少塊呢?
佳佳 :我估計需要10個四倍塊積木,要不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小婕皺起了眉頭:四倍塊積木還是不夠,而且差很多呢!我們這里就一點點。
眼看小婕無法解決難題,我提醒她:你還在哪里看到過四倍塊積木?
小婕:我在隔壁班上看到過,他們有很多,整整齊齊地碼在積木柜里。
佳佳:我和涵寶用筐子到隔壁班里借一些積木吧。
說完,佳佳和涵寶就抬著筐子去了隔壁班,不一會兒抬回來了滿滿一筐的四倍塊積木。
【案例分析】建構游戲是幼兒通過回憶、再現、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活動形式。教師應引導幼兒制訂建構計劃,如用什么材料、誰負責什么工作等。 孩子們在建構前先商量分工,說明他們具有較強的計劃性,能為后期有序的建構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當孩子們提前預設到存在的問題時,我沒有直接告知解決辦法,而是適當留給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支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社會性交往能力得到了有效發展。
【案例描述三】用“圖”聚焦,解決問題
“小龍灣橋”開始建構了,孩子們先建構的是橋墩。可是搭著搭著,搭橋墩的圓柱體積木越來越少,還有一個橋墩沒有搭完,怎么辦呢?孩子們停了下來,商量辦法。
小婕:原以為圓柱體積木夠用,但是現在還差一些,怎么辦呢?
佳佳:還差幾個?
小婕:還差四個。
涵寶:我們用一次性紙杯代替吧!
琪琪:可是橋太重了,用紙杯容易倒的。
涵寶:我們可以用基本塊積木,壘在一起,看看幾塊壘在一起夠高。
說完,孩子們動手嘗試,發現5個基本塊積木壘在一起的高度剛好是一個圓柱體積木的高度。除了和之前的橋墩外形不一樣外,其他都沒問題,也特別牢固。
【案例分析】積木是低結構的游戲材料,孩子們在建構過程中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積木。當孩子們發現圓柱體積木不夠用時,他們立刻開動腦筋想辦法,以物代物,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商量、討論、記錄,孩子們積累了解決建構過程中問題的更多經驗,提升了建構技能。
“小龍灣橋”的建構游戲還在繼續,在建構過程中幼兒借助“圖標”的幫助,呈現出來的學習與發展處處可見。
一、運用圖標,幼兒明確建構物體的特征,重現生活經驗
在建構游戲中,幼兒的建構作品是他們親身經歷的生活經驗的重現。經驗重現是幼兒發泄情緒、肯定自我、掌握周圍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乘飛機去旅行,他們在飛機場的經歷往往真實而深刻,會自主在建構區建構“飛機場”。同樣,孩子們在參觀小龍灣橋時,會萌發建構“小龍灣橋”的想法,并在教師的支持下開始實施。
二、運用圖標,幼兒協商建構物體的分工,細化社會性行為
維果斯基的社會建構論告訴我們:人類高層次心智活動是在豐富且頻繁的社會與文化情境中發生的,通過不斷與他人互動與對話(概念或意見上的分享、爭辯、溝通與協商),內化于個體的心智結構,讓原有的組織產生質的變化。在建構過程中,幼兒在同一空間中有大量的機會相互討論、溝通意見,甚至會發生爭執,但這些都是幼兒在進行表達、傾聽、理解等交往技巧的練習。更重要的是,他們圍繞同一建構目標而進行分工與合作,能讓他們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圖標因其直觀性、具體性,能幫助孩子們做好分工與記錄,提升了他們的合作交往能力。
三、運用圖標,幼兒參與建構物體的游戲,獲得能力與發展
在建構游戲中,圖標對大班幼兒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和提升作用。教師在此過程中承擔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要仔細觀察幼兒的建構過程,為幼兒運用圖標提供材料、方法的支持,滿足幼兒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體驗。在遇到有挑戰的建構問題時,孩子們能用圖標記錄下來,為自己和他人后期的建構游戲提供經驗支持。
在“小龍灣橋”建構游戲中,圖標使孩子們獲得了如下能力和發展:
1.空間認知能力。孩子們實現了平面圖與實際空間之間的轉換,在實地觀察小龍灣橋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設計平面圖,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空間建構,對空間的感知更加深刻。
2.表征能力。在畫設計圖時,孩子們將看到的景象在腦海中形成第1種表征,再用筆畫在紙上,呈現出第2種表征,最后用立體的積木建構出來,形成第3種表征。
3.計劃能力。在合作分工圖的幫助下,孩子們會安排好人員數量、做好分工,提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能夠有計劃地開展建構游戲。
4.合作能力。整個作品由好幾名幼兒分工合作完成,在建構過程中遇到困難、分歧,大家一起協商解決,最終獲得成功。
5.語言能力。在整個建構過程中,孩子們借助圖標與同伴溝通和交流,傾聽同伴的意見,理解別人的講述,從而發展了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