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宇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STEM課程教學理念的重點在于培養和提升兒童的科學素養、技術素養、工程素養、數學素養,注重跨學科的整合教學,特別是借助于工程設計以及制造活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各種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
STEM教育不僅僅在于學科知識的傳授,更在于支持兒童的自主探究,要求教師創設適宜的科學探究情境,組織開展項目實踐活動,以培養和提升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滿足兒童個性發展及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而,幼兒園在科學教育中融入STEM理念至關重要。
一、營造STEM教學氛圍,鼓勵幼兒自主探究
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主體地位的缺失、活動趣味的缺乏,是幼兒難以自主融入、主動探索的主要原因,更是STEM理念落實在幼兒園教育實踐時面臨的困境。教師應積極營造STEM教育氛圍,鼓勵幼兒自主完成科學探究活動,提升科學活動的趣味性。
教師可以借助角色游戲、小實驗等多種方式營造有趣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比如,在科學活動“紙巾纖維的秘密”的開始環節,教師引導兩位小朋友用手中的紙巾把班級里的小椅子拎起來,雖然紙巾很快就斷了,但椅子被拎起來的那一刻,幼兒的興趣瞬間被點燃,接著教師鼓勵所有幼兒自主探究,看看手里的紙巾還可以完成哪些活動。有些幼兒用紙巾進行趣味拉力賽、有些幼兒將紙巾折成一個個美麗的圖形……整個探究活動在歡快的氛圍中完成。幼兒在活動中深入了解了紙巾的纖維走向(科學知識),探究了不同粗細的纖維的吸水力(技術知識),掌握了如何利用紙巾纖維走向制作結實的紙繩的技巧(工程知識),真正實現了STEM教學理念在科學教育中的有效落實,切實推動了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創新發展。
二、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提高幼兒的探究興趣
問題驅動教學法強調以兒童為中心,以專業領域內的系列問題為學習起點,引導兒童圍繞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因此能夠提升STEM教學理念落地的有效性。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學會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切實提升科學問題探究的趣味性,以點燃幼兒的興趣,也讓幼兒的探究更聚焦。
仍以科學活動“紙巾纖維的秘密”為例,教師設置了“解密紙巾纖維”“紙巾大力士”“紙巾的吸水性”等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幼兒在不同的問題中自主探究紙巾的性質和功能,使幼兒對紙巾纖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STEM問題
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師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效地轉化為STEM問題,以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比如,在科學活動“創意吸塵器”中,教師問:“如何才能幫媽媽做一個吸塵器呢?”幼兒爭先恐后地回答:“用喝飲料的塑料軟管。”“用家里的紙盒子。”……突然,一位幼兒說:“用老師的袖子、披巾可以嗎?”其他幼兒聽后都大笑起來。但教師并沒有一帶而過,而是抓住契機,將此問題轉化為STEM問題,從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與幼兒一同探究如何把袖子、披巾變成一個小型吸塵器。
教師抓住幼兒的突發奇想,并以此為契機開展了相關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幼兒形成批判性思維,讓幼兒敢于獨立思考,勇于提出不同的想法與意見。這對提升幼兒的科學核心素養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