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焦莉

心理旋轉是指大腦對物體表征進行二維或三維旋轉的過程,是人類智能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且必備的一種能力。如:玩拼圖游戲時,某一塊拼板如何旋轉才能與其相鄰圖案的拼板相匹配;在魔方游戲中,方塊該如何旋轉才能使每一面都呈現相同的顏色;瀏覽電子照片時,倒立的照片如何旋轉才能變為正立的圖像等,心理旋轉能力較強的幼兒往往能更好地完成任務。那么,如何引導幼兒關注同一物體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特征呢?根據幼兒心理旋轉能力發展的特點,我們以游戲為主要形式,設計了“站在四處看一看”“超市特賣會”“這是什么”等活動,通過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角色渲染情境等形式激發幼兒興趣,促進其心理旋轉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嘗試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并將觀察到的樣子記錄下來。
2.能將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與物體進行匹配。
3.樂意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體驗比較觀察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觀察過操場上的大型器械、樹木、房屋等。
物質準備:人手一張記錄紙、勾線筆、活動單“換個角度看一看”,操場上有站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見的物體,如戶外木屋、滑梯、樹等。
活動過程
一、逛逛操場,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
1.第一次觀察、記錄。
師:小朋友們,我們幼兒園的操場可真漂亮,你最喜歡操場的哪里呢?
引導幼兒逛一逛、說一說。
師:仔細觀察操場上你最喜歡的一樣東西,然后把它的樣子記錄下來。
引導每個幼兒分別選擇操場上的一個物體作為觀察對象,如小樹、小花、滑梯、小木屋等。
【說明】引導幼兒在真實環境中觀察,能夠幫助幼兒更加直觀地發現在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方便帶幼兒實地觀察,教師也可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開展此活動。
2.第二次觀察、記錄。
師:讓我們換個位置來觀察你剛剛看到的東西,我們可以站在哪里看呢?
引導幼兒站在高處、背面、側面等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
師:記得把你換了位置后觀察到的樣子記錄下來。
【說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從物體看上去很不一樣的角度去觀察,這樣幼兒在感受和記錄時體會更深。
二、交流討論,梳理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師: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的記錄?為什么同一樣東西,兩次看到的樣子不一樣呢?
引導幼兒自由表達,比較不同角度下觀察到的物體的外形特征,體驗觀察、比較的樂趣。
師小結:原來同一個東西,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樣子就會不一樣。
【說明】此環節的交流評價非常重要,有利于幼兒將親眼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比較,進而總結自己的發現,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物體外觀會有所不同。
三、小組游戲,匹配不同角度觀察的同一物體
1.了解玩法。
出示活動單“換個角度看一看”(見下圖),引導幼兒了解游戲的玩法。
師:瞧,在這張圖上有好多東西,上面有的東西,下面也有,但是順序打亂了,而且是從不同角度去看的,請你仔細觀察,從下半部分圖片中找到和上半部分相同的物體,然后在旁邊的圓圈里寫上對應的編號。
2.匹配物體。
幼兒自主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幫助幼兒理解活動規則,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能將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與實物匹配或寫上相應的編號。
【說明】教師通過觀察小組操作,了解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
四、集體討論,鞏固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經驗
1.交流匹配的結果與方法。
師:你知道這是哪樣東西的照片嗎?它的編號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幼共同檢查,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找到相應物體,正確填寫編號。
2.進一步激發觀察的興趣。
師:你們真棒,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找出同一個物體。我們下一次戶外游戲時,還可以接著去操場上觀察其他不同的物體。
表揚幼兒觀察仔細、操作正確的行為,鼓勵幼兒繼續進行觀察游戲,進一步鞏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的經驗。
【說明】通過總結提升肯定幼兒在該活動中的發現與進步,同時使幼兒保持對該活動的興趣,在游戲中自發地進行觀察和記錄。
活動延伸
1.在散步等環節,教師隨時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從不同角度給同一物體拍照,回去后分享交流。
2.鼓勵家長在家或者戶外和幼兒一起玩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的游戲,激發幼兒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意識,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區域活動:超市特賣會
目標: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能將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與實物匹配,且能說出拍攝物體的角度和匹配方法。
材料:教師自制的超市特賣海報若干張(每張海報上的物品都是從特殊角度拍攝的),“小超市”游戲場景,貨架上擺放著與海報上相同的實物。
玩法:觀察海報,判斷海報上的物品是什么。根據海報上的圖片選擇相應的實物放在一起,邊操作邊講述,是用什么方法匹配的。
建議:“海報”中的內容需經常替換,這樣可以保持幼兒對活動的新鮮感。等幼兒熟悉玩法后,“海報”中的照片可由幼兒來拍攝,教師只需打印出來即可。
親子游戲:這是什么?
目標:能迅速從物體的不同角度辨認出物體。
材料:兩個能拍照的電子產品,事先收集好的熟人(家人、朋友)在不同場景下的背、側面紙質照片。
玩法一:
參與游戲的家庭成員先各自用電子產品在家中自由拍攝物體(可從平時不常用的角度拍攝),然后輪流猜對方拍攝的是什么,全部猜完后,猜對數量較多的一方獲勝,自定獲勝方獎勵。
玩法二:
將事先收集好的熟人的紙質照片摞在一起,反面朝上。一名家長做裁判,負責翻開照片,另一名家長與幼兒同時猜測照片中的人物是誰,率先說出且正確的一方獲勝,可拿走該張照片。當所有照片猜完后,手中照片數量多者即為獲勝方。
建議:
1.家長應更關注游戲的趣味性,保證幼兒愿意參與游戲,不會因感受到壓力不愿意玩等。
2.游戲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幼兒充分討論,交流猜測的原因,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