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作品《卡卡的天空》中,小田鼠卡卡聽了媽媽的兒歌,產生了對“天空在哪里”的好奇,于是一次次向前探尋,最終找到了藍藍的天空。本活動先讓幼兒自主閱讀,旨在引導他們結合畫面理解故事內容,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系,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然后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加深對故事內容和主旨的理解;最后鼓勵幼兒采用圍裙劇的方式表現卡卡尋找天空的過程,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其閱讀體驗。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畫面信息大致理解故事情節。
2.能較完整、有條理地講述卡卡尋找天空的過程。
3.喜歡觀看、參與圍裙劇表演,學習卡卡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品質。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作品《卡卡的天空》PPT,人手一本《東方娃娃》智力版2020第11期雜志,圍裙劇《卡卡的天空》的四個場景:田鼠洞內、草叢和野花、紅果子樹和藍天白云,小田鼠卡卡的圖片一張。
經驗準備:幼兒有觀看、表演圍裙劇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活幼兒關于天空的經驗
師:小朋友們,天空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樣子的?
師:天空在我們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天空有時是藍藍的,上面還有白云朵朵,有時是灰灰的,烏云密布,它是在不斷變化的。聽說有一只叫卡卡的小田鼠正要去尋找天空,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說明】通過提問調動幼兒有關天空的經驗,引發幼兒對故事的好奇和關注。
二、繪本閱讀,了解卡卡尋找天空的過程
1.出示故事第1幅圖PPT,簡單了解故事背景。
師:媽媽哄卡卡睡覺時會唱“天兒藍藍,云兒白白,小卡卡呦,快來玩玩”。有一天,卡卡問:“媽媽,天空在哪里呀?”媽媽告訴他:“天空呀,就在我們頭頂上。”可卡卡抬頭只看到了黑乎乎的泥巴。媽媽笑著對他說:“天空在洞的外面呢!”
師:小卡卡決定去洞外尋找天空,他究竟能不能找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2.自主閱讀,大致理解故事情節。
教師留出時間,供幼兒自主閱讀并和同伴自由交流。待所有幼兒讀完故事,教師播放第2~5幅圖PPT并提問。
師:卡卡走出地洞之后,看到了哪些景物?
師:卡卡認為天空是什么顏色的?他為什么會這么認為?
師:卡卡最后找到天空了嗎?
師小結:一開始,卡卡認為天空是綠色的,因為他把綠葉當成了天空,后來,他又把小黃花、綴滿紅果子的樹當成了天空,認為天空是黃色的、天上有紅紅的小球球。最后,卡卡找到了真正的天空,原來天空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藍色,上面還輕輕地飄著幾朵白云,還有小鳥唱著歌兒飛過。
【說明】前期自主閱讀和與同伴交流的環節,幼兒仔細觀察,結合畫面大膽表達了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教師提問則推進幼兒進一步的觀察與思考,加深他們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集體討論,深化對故事主題的認知。
師:卡卡尋找天空的過程順利嗎?他是怎樣做的?和你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
師小結:卡卡尋找天空的過程并不順利,總是被眼前的景物遮住視線,但是在媽媽的鼓勵下,他沒有放棄,堅持不懈地一直往前走,最終如愿找到了真正的天空。
師:卡卡一直堅持尋找,最終找到了藍藍的天空。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師小結:卡卡確實很勇敢,而且不怕困難,當你們對一件事情好奇時,也可以像卡卡一樣,堅持不懈地去尋找、探索。
【說明】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增強,適當的提問能引發他們對故事的深入思考,深化他們對故事主題的理解,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卡卡身上可貴的品質。
三、圍裙劇表演,講述卡卡尋找天空的過程
師:接下來,讓我們用圍裙劇把卡卡尋找天空的故事回顧一遍吧!
由一名教師穿上圍裙,另一名教師協助轉換場景,鼓勵幼兒根據道具、場景的提示講述卡卡尋找天空的情節。場景可分為以下四個:
場景一:卡卡和媽媽在田鼠洞內。
場景二:卡卡出洞看到草叢和野花。
場景三:卡卡遇到綴滿紅果子的樹。
場景四:卡卡找到了藍藍的天空。
【說明】圍裙劇表演時,根據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熟悉程度,可依次采用兩名教師相互配合、師幼合作、幼兒同伴合作等方式多次進行表演。圍裙劇的表演形式生動有趣,有利于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同時激發他們語言表達的欲望,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延伸
1.在表演區投放圍裙劇《卡卡的天空》,供幼兒自主表演,可根據幼兒講述豐富表演場景。
2.在科學區投放觀察記錄表,讓幼兒記錄不同天氣、時間點的天空,重點記錄天空的顏色、形狀以及給人的感受。
3.鼓勵幼兒用繪畫表現天空的不同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