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婕


前幾天,Uzi宣布退役,大家都在說“青春結束了”。這幾天,周杰倫的新歌《MOJITO》發布,大家又在講“青春回來了”。
當然,這可能不是同一個“青春”,但它們指向了一件類似的事情——這些“青春”曾經飽受質疑和爭議,到現在被接受甚至被推崇。
2002年,年輕人競相模仿那個鮮紅色衛衣套頭帽包裹著的男人,為了辨別不清的咬字以及跟上飛快的語速,把《范特西》的磁帶塞進復讀機里,不停地倒帶。盡管周杰倫憑借專輯的銷量和各大音樂獎項奠定了樂壇地位,但主流社會仍然對此嗤之以鼻,大多數家長還是會說:“跟念經似的,唱的是什么玩意!”
直到周杰倫登上春晚舞臺,用《青花瓷》、《本草綱目》、《蘭亭序》讓更多人認識到他,一些家長的抨擊才變成夸贊:“這個唱得好聽。”從“吐字不清、教壞孩子”的指責到不由跟著哼唱“天青色等煙雨”的旋律,可以說,那一代的年輕人對周杰倫的熱愛經歷了逐漸被認可的過程。
如今,周杰倫是“天王級”歌手,幾乎得到公認,并且被用以分析流量明星的水平。熱愛周杰倫的那些人已經忙于工作,可如果他們愿意,依然能用三天時間使周杰倫超話登上榜首。那么,周杰倫的《以父之名》只有9.6分,真的可以達到10分的作品應該是什么水平,大家的心里都有數。
在這個過程中,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是主流社會話語權的過渡。那一代的年輕人成長起來,當他們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時,曾經只能偷偷喜歡的東西便可以光明正大地說出喜歡。
第二是時間的考驗。雖然周杰倫近來很少發布新歌,但始終是熱歌榜的常客。年輕人的成長總是需要不短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確保足夠的生命力才是最難的問題。
電競也經歷同樣的過程,從家長眼中的“不務正業”到地方政府的引進扶持,熱愛電競的年輕人立足于各行各業,他們把電競放上臺面。
然而,不同的地方在于,熱愛周杰倫的人對他的歌曲雖有偏愛,但都會去聽;熱愛電競的人更多是專注于某個電競項目,《星際爭霸》、《魔獸爭霸》、《CS》或者《DOTA》,但這些項目總會無法避免地走向衰亡,而別的項目則稱不上“青春”。
生命周期一直是電競發展的命門。哪怕開發商和運營組織想用續作來延長電競項目的壽命也難以維持前作的影響力,并且又會產生“忒修斯之船”的問題——這個項目與之前的項目究竟是不是同一個?受眾是不是要從零開始培養?
回到那個最難的問題,如何確保足夠的生命力?
對于周杰倫來說,那個答案似乎很簡單。前期的《雙截棍》、《威廉古堡》、《愛在西元前》,后期的《青花瓷》、《本草綱目》、《蘭亭序》,這些不同時期的歌曲讓周杰倫持續施加影響。新歌《MOJITO》發售,由于涌入的人數過多,服務器崩潰,不到一天就登頂暢銷榜。放在電競里,很難看到這樣強大的“青春”合力。
這些歌曲屬于周杰倫,打上了“周杰倫”的印記,而不同的電競項目屬于不同的版權方,難以一致地施加影響從而形成屬于電競的整體印記。或許只有版權方們在各個項目、各個時間段都能協調地運營,才能突破生命周期的限制。
在這方面,擁有多個電競項目的騰訊電競、暴雪娛樂等顯然具備先天的優勢,能夠通過自己內部的運作,更加順利地實現項目的承接發展,例如把玩家熟知的人物角色、內容情節等延續到其他項目或新的項目中。
來一杯MOJITO吧,這真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