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要堅持語篇分析理論的原則,提升學生的理解與認知能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開展閱讀訓練,以深度閱讀、全科閱讀等策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本文基于語篇分析理論的特點和教育方式進行分析,并結合作者經驗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意在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語篇分析
【作者簡介】閑志嬋(1976.09-),女,漢族,廣東人,廣州市礦泉中學,中學英語高級,本科。
引言
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對現行教育模式進行反思,并不斷學習和借鑒先進的語篇分析閱讀教學經驗,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技巧,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促進課堂效率的階梯式提高。初中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兩種語言,而且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不同,因此學生很難在兩者之間進行轉換,加上英語閱讀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并要了解英語歷史,而初中生只有在課內時間才會使用英語,大部分課外時間都是用漢語,因此對于閱讀訓練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初中英語閱讀的語篇分析原則
從內容特點來看,初中英語語篇類型多樣,話題豐富新穎,覆蓋古今中外,人文與科學并重,兼具教育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如何將語篇分析的相關理論運用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整體的語篇意識,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增強理解能力,是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需要與學生的英語實際情況相結合,針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定時分析,同時要對閱讀進行不斷的優化與調整。在開展初中英語閱讀過程中,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閱讀速度慢;對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詞匯和語法等表層,忽略上下文之間的邏輯聯系,不能區分新舊信息,也無法理解語篇字里行間的意思;無法正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老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語篇分析閱讀,規劃設計前要注重不同類型文章的配比,杜絕同質化閱讀內容重復過多的現象,盡量挑選語言表達、思想內涵存在一定梯度的讀物,引導學生由易至難地進行整體閱讀,并注重對閱讀材料的評價和反思,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同時在日常閱讀中要注重對文章內容的思考和判斷,促進學生思維不斷完善,將自身融入文章的人物形象中,以學生的視角展開聯想和思考,讓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嘗試判斷作者下一步的思維路線。初中生的英語讀物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內在思想,在人物對話情節描述中,體現著作者的深刻用意和情感寄托,學生在品讀過程中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思維方式,受到其中的文化感染。老師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文中的詞語運用技巧,還要透過語言感受作者的文章內涵,更多地接受良好積極的思想教育,注重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基于語篇分析理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初中生由于日常使用漢語的機會較多,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常常還使用漢語思維,因此老師需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進行教學調整,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設計,讓學生接受不同的語言形式,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調整教學方案,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1.依賴深度而廣泛的閱讀,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中生的基礎能力有限,因此老師要注重幫助學生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不斷積累單詞和短語儲備,并讓學生通過增加使用頻率了解語法的運用方式,以此助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習的主要動力還是需要依靠學生自己,老師更多的是作為輔助和引導。例如,教學滬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教學這篇閱讀文章時,教師可以以聊天的方式問:“What kind of books do you like to read?What kind of books do you like to read? Poem,play or novel?”然后展示這本書的封面問:“Who is the writer?”同時再追問:“Who is your favorite writer? I like Mark Twain.”接著讓學生完成表一:
表1中的問題3需要學生對文學有一定的認識,對著名作者的代表作有廣泛的閱讀才能很好地回答。
在閱讀文本時,要求學生完成表二:
通過主人翁的動作描寫,讓學生想象主人翁的心理變化,這需要深度解讀文本,理解字里行間的意思,勾畫出主人翁Tom和Ben的人物性格,從而真正理解文本。
2.持續深入地開展課內與課外主題閱讀和全科閱讀。提倡大容量的課內外閱讀,使用精讀與泛讀、拓展閱讀、朗讀與默讀、以讀促寫/續寫等相結合的閱讀方法是目前英語課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讓閱讀成為英語課程設置的常態??筛鶕W校的實際情況,每周開展一節有效的課外閱讀課或課內外結合閱讀課,確保學生的閱讀時間。
(2)建立閱讀圈。以閱讀小組為單位開展閱讀教學,學生自主選擇并閱讀喜歡的書籍,選擇同一本書的幾位學生組成臨時閱讀小組,討論決定閱讀的進度。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小組每一位成員都有特定的角色和職責,按照角色完成任務,填寫討論提綱。完成獨立的閱讀之后,小組成員按照自己預先準備好的討論提綱進行討論,與其他小組成員分享自己閱讀過程中的閱讀心得。小組成員定期見面,依次輪流各個成員的角色。最后,完成對一本書的討論之后,小組解散,開始新一輪的閱讀圈活動。
(3)多元閱讀方式。
3.引導學生自覺與文本對話、與自我對話、與他人對話。初中生的英語認知能力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較強,如果將一個學生放在一個英語環境中,他們的成長速度會非常快,這正是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因此現代語言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英語實用性,將其作為一種與世界溝通和交流的工具,而并非只是為了獲取好的成績和分數,這也是核心素養下全面教育的重要教育方向,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增加英語主題活動,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平臺。英語并非一成不變,它也會隨著社會的意識形態不斷更新,因此要注重學生對于多元文化的吸收,更多地將主題英語活動與時事相關聯,不要對學生過多干預,而是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即便是錯誤也要勇于嘗試,更多地接觸實用英語,只有在反復錘煉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增強閱讀能力。
例如,“I think the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一文中,英語老師就完全可以將其進行延展閱讀教學,當學生了解和熟悉了該文所在單元的學習重點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他們比較喜歡的食物,然后讓學生以陳述的方式說出這個食物產自哪里“Where does this food come from”,你們在哪里吃到的“ Where did you get it”,它是什么味道的“ What kind of taste is it”,它與其他食物有什么與眾不同“What's so different about this food”。學生對于喜歡的事物或者感興趣的話題總有說不完的話,這樣的教學形式有一種情境代入感,可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而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目的。這樣的方式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產生聯想記憶,當下次再運用其中的單詞或短語時,就可以聯想到這次的情景對話和自己的陳述。
4.充分利用跨學科知識和非文本信息幫助理解。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與欣賞長文的韌性,養成基于閱讀進行表達的習慣。初中英語閱讀的內容更加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涉及的知識點也更加復雜化和多樣化,很多時候學生容易將一些單詞和語法弄混。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按照老師的引導進行思考,因此有效利用跨學科閱讀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首先,可以讓學生明確地找尋到不同知識點的關系和聯系,簡化教學內容,老師不必再逐一為學生梳理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按照閱讀思路找到本節課內容的教學思路,也為老師節約了教學時間,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其他方向。其次,可以高效地幫助學生構建英語閱讀框架,了解知識脈絡。例如在閱讀分析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了解閱讀文章的內涵體系,將文字化的理論知識點轉化為思維體系,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語法和單詞,提升學習效率。最后,英語閱讀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我們需要培養學生更好地運用英語閱讀知識,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進行統一的消化和處理,促進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英語閱讀知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在學習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具有自身的優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思考,堅持語篇分析理論的原則,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語言學習環境,探索多元化的語篇分析策略,擺脫傳統教育方式的思想束縛,基于語篇分析教學,在探索中尋求創新的教育方式,從多個角度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歐萬慧.語篇分析融入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可能途徑[J].江西教育,2020(11):60-62.
[2]孫銀銀.探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語篇分析法的應用[J].情感讀本, 2019(35):46.
[3]陳艷.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語篇分析法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9 (27):88.
[4]田萍.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30):9-10.
[5]吳昊.語篇分析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9(89):123-124.
[6]薛美娜.評價理論視角下初中英語教材中閱讀語篇的態度資源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9(29):177,179.
[7]陳勝.初中英語閱讀語篇命題的要素分析與建議[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9(4):38-43.
[8]楊潔.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