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青
【摘 ? 要】 本文分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背景與重要性,進而探討在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總結此次改革的經驗,并用這些先進經驗做好改革深化指導,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
【關鍵詞】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踐;經驗
中圖分類號:F321 ? ? ? ? ? ? 文獻識別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2-0125-12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 of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then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is reform, and uses these advanced experiences to do a good job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guidance. Make the reform of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 system go smoothly.
[Key words]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reform; practice; experience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本質是對農村的生產關系進行變革,在變革過程中會涉及到多種人群的利益。因此,改革的內容和改革措施必須從實際出發,確保改革具有可行性。盡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實踐時間,但改革范圍仍停留在村一級,農村集體資產組織除了有村組織還有合作社。因此,改革時,首先要摸清集體資產的總量,對其進行統一評估后,界定農村集體資產的擁有者,成立村集體和鎮集體經濟合作社。
1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背景與重要性
1.1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背景
農村集體產權關系著每一個農民的切身利益,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但現階段,我國農村集體資產存在一系列問題,如利益分配不均、產權歸屬不明晰以及管理職能無法正常發揮,從而導致農村集體資產被隨意挪用和侵占,最終使農民的利益受損,總資產縮水貶值。近年來,出現大量與農村集體產權有關的農民信訪和農民上訪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2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從宏觀角度來講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任何時代任何方面的改革都是為了促發展謀和諧。因此,此次改革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實現城鄉資源和要素的互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城鄉平衡發展和共同發展。其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首先要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建立保障農民利益的集體資產運營和管理機制。促進農村集體資產的發展,為農村帶來更多的集體利益。再者,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使農民獲得更多集體權利,與此同時,也承擔了更多促進經濟發展的責任。就利益方面來說,此次改革保障了每一位農民的切身利益,使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村集體資產的創造和管理過程中,在生產和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方面的角色,農民作為農村集體資產的主人,對農村集體資產具有管理、使用和監督等權利。
2 ?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缺少政策扶持
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保證集體資產持續增長。例如在某村,村干部團隊打算投資實體企業促進農村集體資產增長,但是村民對實體企業并沒有多大興趣,導致此項投資遲遲無法進行。或者村干部準備購買土地來興建廠房,由于金額龐大需要向銀行貸款,隨著通貨膨脹和銀行利息的增加,導致廠房一年下來的盈利無法抵償各項支出,支出大于收入,無法實現集體資產的增值保障。出現這些問題均是因為缺乏政策扶持,如果政府對農村集體產權有明確的政策法規傾斜,農村集體產權在發展過程中會顯得更加游刃有余。除了缺少政策扶持,還因為各村沒有制定明確的發展方向,一些集體資產增長迅速的村子多是依靠本村特色產品或特色企業:如依靠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進行茶葉種植和花卉種植、依靠自身的風景資源進行旅游業的開發等等。只有找準定位才能促使村子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增加。
2.2 ?干部權責不明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一項重要內容,是改革后新集體經濟組織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經營和管理。一部分縣市和鄉鎮投票選出的法人代表為村兩委成員,村兩委成員既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代表,又可能是村兩委干部。改制后明確要求新兩委班子以及經濟組織一把手交叉任職村兩委干部,這就使農村集體產權經濟組織仍然屬于行政化管理。要想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這種過渡階段的交叉任職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長期保持這種交叉任職,會使管理部門出現權責不明的現象,影響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獨立性,妨礙農村集體資產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
2.3 ?經濟基礎薄弱
經濟基礎薄弱,農民參與性不高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大部分農村人均收入不高,集體收入也十分薄弱,甚至一部分村集體并沒有集體收入,村委會日常工作開支大部分依靠政府補貼。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進行改革,最核心的是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在鄉村范圍內,村民自愿組合,將各自擁有的生產資料納入集體,由集體組織生產經營,農民集體勞動,遵循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組織。但由于各種因素的約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已逐漸弱化,甚至名存實亡,失去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
3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
3.1 ?堅持領導小組的核心地位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關系的農民數量也十分龐大。這是一項關乎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為了使改革順利進行,必須堅持領導小組的核心地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離不開領導小組的指揮,除了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還要不斷完善和調整領導小組的人員結構和職能內容。同時,各縣市、鄉鎮、村級也要積極響應改革工作,形成以領導小組為核心,以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自上而下的良好改革體系。如水北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鄉鎮成立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指導小組,并制定各項實施方案,各村也相應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下發一系列改革措施。鎮村多次召開培訓會議,加大宣傳力度,使此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達到了宣傳無死角、家喻戶曉的程度。
3.2 ?尊重農民意愿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農民既是集體經濟的創造者生產者,又是集體經濟的收益者和管理者,可以說農民就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人。因此,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必須把農民的意愿放在首位。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不可避免的會對農村集體經濟利益結構進行調整,導致部分農民的利益被損害,從而引發各種矛盾。有了之前的經驗,再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時,就必須把農民放在改革的中心地位,將改革的決策權與監督權交予農民,使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內容與農民息息相關,使改革成果能解決以往農村集體產權中存在的問題,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民百利而無一害。
3.3 ?確保改革公平、公正、公開,實行分類推進
想要做到這點就必須確保改革的民主性,讓農民對改革的各項決策和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就改革內容的核實工作來說,通過“三榜公布”對改革措施、改革進程以及改革結果進行公示,并設立相應的資產清算部門,將農村集體產權納入信息監管平臺,便于村民的查看與咨詢。除了要保證改革公平、公正、公開,還要實行分類推進的改革方法。由于各縣各鄉在經濟發展、人口數量和集體資產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對各縣各鄉的集體經濟組織進行改革也應該采用不同的措施,緩解改革過程中的矛盾。改革是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完善和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應該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推進。
4 ?結語
總的來說,農村集體資產的組成情況和涉及的農民成員相對來說相關情況較為復雜,同時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也需要進行進一步有效改革,應當依照實際農村具體情況來制定出具體的措施。農村集體經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經濟形式,關系著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農村的和諧穩定。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必須要堅持領導小組的核心地位,將農民的意愿放在改革的中心地位,采取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改革方法,確保改革公平公正公開,從而使改革帶來的好處惠及億萬農民。
參考文獻:
[1] 翁大鋼,翁 陽.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 ? ? ? ?上海集體經濟,2016:34.
[2] 周 密;.旌德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開發 ? ? ? ?性金融研究,2017,16(06):22-26.
[3] 郭 龍,陳海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經濟價值分析及實 ? ? ? ? ?踐[J].中國市場,2018,982(27):70+72.
[4] 黃征學.全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領 ? ? ?導科學論壇,2019,144(10):36-51.
(編輯:李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