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輝



【摘要】 目的 探討子宮肌瘤患者子宮內膜病理類型與其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方法 500例子宮肌瘤患者, 均行手術治療, 采集患者的子宮內膜和子宮肌瘤標本, 對患者子宮內膜病理類型與其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進行探討。結果 500例患者中, 子宮肌瘤病理變性76例, 占比15.2%。其中, 玻璃樣變占比最高, 為53.9%。子宮內膜病理改變132例, 占比26.4%。其中, 內膜息肉占比最高, 為35.6%。陰道不規則出血和絕經為主要病理特征, 陰道不規則出血、絕經與子宮內膜病理改變具有相關性(r=0.642、0.587, P<0.05)。結論 陰道不規則出血、絕經與子宮肌瘤患者子宮內膜病理改變具有相關性, 并且玻璃樣變具有更高占比, 子宮內膜息肉為子宮內膜病理改變的主要類型。
【關鍵詞】 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病理類型;臨床病理特征;相關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1.027
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女性疾病, 育齡婦女是該病的主要發病群體。繼發性貧血、白帶增加、子宮內膜炎是子宮肌瘤的主要臨床癥狀[1]。子宮內膜受累會引發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增生和不孕不育等, 子宮肌瘤發病原因較多, 當前對其發病機制沒有明確說法。部分學者認為與血壓、年齡、飲食、激素水平和肥胖等因素相關。子宮肌瘤具有較大危害性和病發率對患者身體健康產生極大威脅, 影響了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 降低了生活質量[2]。因此, 本研究對子宮肌瘤患者子宮內膜病理類型與其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希望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更有效的理論依據, 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0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 年齡26~70歲, 平均年齡(42.6±9.4)歲;435例多發, 65例單發;病灶部位:闊韌帶104例, 宮體302例, 宮頸62例, 混合型32例;44例經腹子宮次全切, 183例子宮肌瘤剝除, 158例腹腔鏡子宮全切, 115例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患者同意本研究, 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3] ①伴有尿急、月經失調、白帶異常、下腹疼痛臨床癥狀, 經相關診斷, 確診為子宮肌瘤患者;②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患者;③了解此次研究的相關內容,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④依從性高, 可配合本次研究患者;⑤凝血和肝腎功能正常患者。
1. 2. 2 排除標準[4] ①不愿參與此次研究或臨床數據不完善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精神和認知功能異常, 依從性低患者;④伴有嚴重系統疾病或其他臟器疾病患者;⑤在本次研究前進行激素治療患者;⑥行診斷性刮宮患者。
1. 3 方法 對納入本研究的全部患者進行病理檢查, 對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標本進行采集, 由本科醫生對其進行探討, 下定結論。
1. 4 觀察指標 ①子宮肌瘤病理特征分析, 包括囊性樣變、鈣化、紅色樣變、黏液樣變性和玻璃樣變等病理特征。②子宮內膜病理特征變化分析, 包括子宮內膜癌、單純增生、復雜增生、內膜息肉、非典型增生等病理特征變化。③相關病理特征與子宮內膜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 包括陰道不規則出血、絕經、子宮肌瘤變性等臨床病理特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子宮肌瘤病理特征分析 500例患者中, 子宮肌瘤病理變性76例, 占比15.2%。其中, 玻璃樣變占比最高, 為53.9%。見表1。
2. 2 子宮內膜病理特征變化分析 500例患者中, 子宮內膜病理改變132例, 占比26.4%。其中, 內膜息肉占比最高, 為35.6%。見表2。
2. 3 相關病理特征與子宮內膜病理特征的關系分析 陰道不規則出血和絕經為主要病理特征, 陰道不規則出血、絕經與子宮內膜病理改變具有相關性(r=0.642、0.587, P<0.05)。見表3。
3 討論
子宮肌瘤具有較高發病率, 發病年齡多為40~50歲,?患者會伴有經期延長、月經增多和周期紊亂等異常表現, 可能由于潰瘍、感染、黏膜損死等原因引起[5-8]。另外, 內分泌失調、子宮收縮抑制、內膜組織病變、內膜面積增加、基層靜脈叢血管充血等也會引起上述癥狀。子宮切除是子宮肌瘤治療的主要方法。盆腔腫物和異常出血是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 靜脈叢擴張出血和高雌激素環境是誘發出血的主要原因[9, 10]。另外, 子宮收縮還會受肌壁間肌瘤影響, 引起不良子宮收縮, 進一步增加了出血發生率。
本研究對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內膜病理變化和狀況進行分析和研究, 希望對患者臨床疾病特征進行進一步了解。在肌瘤患者中常合并子宮內膜的病變, 單純增生、復雜增生和內膜息肉都是比較常見的。在一定程度上子宮肌瘤會導致內分泌失調, 產生雌激素和孕激素紊亂, 進而引發子宮內膜息肉和局部增生, 病癥嚴重的甚至會引起癌變[11-13]。研究結果顯示, 500例患者中, 子宮肌瘤病理變性76例, 占比15.2%。其中, 玻璃樣變占比最高, 為53.9%。子宮內膜病理改變132例,?占比26.4%。其中, 內膜息肉占比最高, 為35.6%。陰道不規則出血和絕經為主要病理特征, 陰道不規則出血、絕經與子宮內膜病理改變具有相關性(r=0.642、0.587, P<0.05)。絕經后患者子宮內膜病變發生率會進一步增加。發生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與絕經后卵巢和機體子宮相關功能衰退相關。異常孕激素與此雌激素分泌會對卵泡進行刺激, 增加雌激素釋放量, 進而提高子宮內膜病變率。雌激素水平持續過高會對機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增加內膜息肉病變發生率。同時隨著患者年齡增加, 絕經時間不斷加長, 會進一步增加重子宮內膜病變程度, 使得病情進一步加重。
綜上所述, 陰道不規則出血、絕經與子宮肌瘤患者子宮內膜病理改變具有相關性, 并且玻璃樣變具有更高占比, 子宮內膜息肉為子宮內膜病理改變的主要類型。
參考文獻
[1] 陳玉清, 方瑞麗, 楊歡, 等. 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特征及息肉摘除術后對妊娠影響的相關因素分析.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7, 2(1):67-69.
[2] 周微, 呂富榮, 肖智博, 等. 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不同藥代動力學模型預測子宮肌瘤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效果的比較.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9, 27(1):38-43.
[3] 徐珂, 張明哲, 張振東, 等. 子宮內膜癌中ER、PR、VEGF、Survivin蛋白的表達情況及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 38(23):65-67.
[4] 李學慧, 孫克娟, 王娜, 等. Lynch綜合征患者預防性子宮切除與Lynch綜合征相關性子宮內膜癌患者非預防性子宮切除的臨床特征及預后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2018, 21(21):69-73.
[5] 鄧亞勤, 周新歡, 姜李樂, 等. σ1受體在子宮頸癌組織中高表達的意義及其配體化合物對子宮頸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7, 52(7):473-482.
[6] 王輝, 韓琛, 董新茜, 等. 子宮內膜癌組織中Ki-67、Bcl-2、p53蛋白表達變化及意義. 山東醫藥, 2018, 58(21):27-30.
[7] 回亞男, 郝桂純, 楊靜, 等. 子宮內膜癌患者病灶超聲造影成像檢查結果、增殖凋亡基因編碼蛋白表達及其相關性分析. 山東醫藥, 2018, 58(3):19-22.
[8] 肖知英, 管一春, 范宏芳, 等. 肌壁間子宮肌瘤及子宮動脈血流參數對IVF/ICSI-ET患者臨床妊娠及圍生期結局的影響.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7, 1(6):23-27.
[9] 沈雪, 汪沙, 段華. 第四屆全球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疾病協會年會側記.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8, 53(9):654-656.
[10] 尹亞楠, 陳靜, 龍德蓉. 2121例婦科手術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現狀和影響因素調查. 現代預防醫學, 2018, 45(12):187-190.
[11] 寧杰. 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內膜病理特征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 2017, 7(20):101-103.
[12] 臧丹丹. 子宮內膜癌合并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病的臨床病理分析. 中國當代醫藥, 2019, 26(18):35-37.
[13] 馬秀芳, 劉佩璇. 子宮腺肌病合并子宮內膜癌的臨床病理分析.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4):450-452.
[收稿日期: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