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卿

【摘要】 目的 探討全身麻醉對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疝修補手術后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 80例擇期行腹股溝疝修補手術的中老年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采用全身麻醉, 對照組采用腰麻。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夜的睡眠情況, 術前、術后首夜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 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首夜20:00、22:00、0:00、2:00、4:00、6:00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評分分別為(2.08±0.09)、(3.02±0.12)、(3.05±0.14)、(3.11±0.05)、(2.23±0.06)、(2.12±0.08)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2.13±0.12)、(3.09±0.18)、(3.11±0.12)、(3.16±0.07)、(2.27±0.05)、(2.17±0.06)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 兩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SpO2)、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首夜, 兩組患者的SpO2、MAP、HR均高于本組術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首夜組間SpO2、MAP、HR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50%, 低于對照組的4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身麻醉應用于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疝修補手術中, 能夠改善患者術后首夜睡眠質量, 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股溝疝修補手術;睡眠質量;麻醉方式;中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1.033
腹外疝是普外科的常見疾病, 其中以腹股溝疝最為常見, 好發于老年人, 且男性多于女性[1]。由于成人腹股溝疝不能治愈, 手術為唯一治療途徑, 而術后睡眠障礙是中老年患者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 不僅降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影響其術后恢復, 還大大提高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手術麻醉方式為引起術后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2]。腰麻因其操作簡單, 起效迅速, 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但其雖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 術中仍保留意識, 易加劇患者對手術的恐慌, 引起術后睡眠障礙等不良反應, 而全身麻醉可有效阻斷手術操作的傷害性傳入刺激, 減輕由其引發的應激反應, 且麻醉狀態與生理睡眠狀態有很多相似之處, 能夠緩解因異常情況導致的睡眠壓力, 治療慢性失眠。本研究主要探討分析全身麻醉對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疝修補手術后睡眠質量的影響, 取得良好成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2月1日本院收治的擇期行腹股溝疝修補手術的患者80例,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Ⅰ或Ⅱ級。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1~72歲, 平均年齡(57.70±6.50)歲;腹股溝疝位置:右側16例, 左側18例, 雙側6例。對照組:男19例, 女21例;年齡52~71歲, 平均年齡(59.80±6.70)歲;腹股溝疝位置:右側19例, 左側14例,?雙側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腹股溝疝診斷標準[3]。②無手術禁忌證。③臨床依從性良好。
1. 2. 2 排除標準 ①睡眠呼吸暫停病史。②肝腎功能不全。③嚴重神經精神障礙。④長期使用鎮靜劑或安眠藥。
1. 3 方法 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監測生命體征。
1. 3. 1 觀察組 實施全身麻醉。麻醉誘導為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54256, 規格:5 ml∶250 μg)0.3 μg/kg、丙泊酚注射液(奧地利費森尤斯卡比股份有限公司, 分包裝: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60089, 規格:20 ml∶0.2 g)1.5 mg/kg和注射用苯磺酸阿曲庫銨(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1298, 規格:25 mg)0.15 mg/kg。3 min后置入喉罩進行機械通氣, 術中行全憑丙泊酚靜脈麻醉。術畢, 在100 ml生理鹽水(0.9%)中加入100 mg氟比洛芬酯(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1508, 規格:5 ml∶50 mg), 3 ml/h持續泵注鎮痛, 直至藥物注射完畢。待患者清醒, 自主呼吸恢復后拔除喉罩, 轉運至麻醉復蘇室觀察, 生命體征平穩后送回病房。
1. 3. 2 對照組 實施腰麻。患者取左側臥位, 選取腰2~3或者腰3~4椎間隙行蛛網膜下腔穿刺, 有腦脊髓液回流即穿刺成功, 緩慢注入由5%葡萄糖注射液(浙江濟民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4045, 規格:100 ml∶5 g)稀釋至濃度為0.5%的鹽酸布比卡因(江蘇九旭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23455, 規格:5 ml∶37.5 mg)3 ml。并在7~15 min內調整手術床, 調節麻醉平面至T10, 待麻醉平面固定后開始手術。若發生心動過緩則靜脈注射0.2~0.5 m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浙江瑞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3020465, 規格:1 ml∶0.5 mg), 若發生高血壓則靜脈注射15 mg的烏拉地爾(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10473, 規格:5 ml∶25 mg), 若患者術中發生低血壓可靜脈注射6~12 mg麻黃堿(通化白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2020730, 規格:1 ml∶30 mg)。術畢, 生命體征平穩后送回病房。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術后首夜的睡眠情況 采用AIS量表于術后首夜20:00到第2天6:00, 每2小時評估一次睡眠情況, 總分0~24分, 得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
1. 4. 2 術前、術后首夜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 采用功能監護儀監測術前和術后MAP、HR和SpO2。
1. 4. 3 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嚴密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包括嗜睡、尿潴留。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首夜的睡眠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首夜20:00、22:00、0:00、2:00、4:00、6:00的AI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首夜的血液動力學指標比較 術前, 兩組患者的SpO2、MAP、HR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首夜, 兩組患者的SpO2、MAP、HR均高于本組術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首夜組間SpO2、MAP、HR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50%, 低于對照組的4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腹股溝疝是常見的腹外疝, 其疾病的發生與腹壁肌肉的薄弱有關, 好發于中老年人。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因手術需要實施麻醉, 而麻醉方式的選擇對術后睡眠情況和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腰麻因能將麻醉藥物直接阻斷部分脊神經的傳導功能而引起麻醉作用。因其操作簡單, 起效迅速, 而被廣泛應用于腹股溝疝手術中。然而術中需留置尿管, 增加術后尿潴留等不良反應發生幾率, 并且患者術中仍保留意識, 故對手術的恐慌加劇, 引發術后睡眠障礙。而全身麻醉術后恢復快, 且能有效阻斷手術操作的傷害性傳入刺激, 減輕由其引發的應激反應, 對睡眠質量影響小。本研究選取80例擇期行腹股溝疝修補手術的中老年患者, 旨在探討分析全身麻醉對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疝修補手術后首夜睡眠質量的影響。
全身麻醉也稱為全麻, 是指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血液循環, 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 產生可逆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 臨床表現為神志消失、全身痛覺消失、遺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手術結束即停止使用麻醉藥, 使患者進入麻醉蘇醒期。
本研究中, 觀察組術后首夜20:00、22:00、0:00、2:00、4:00、6:00的AI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身麻醉應用于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疝修補手術中, 能夠改善其術后首夜睡眠質量。其原因可能為:全身麻醉能夠緩解患者因環境的改變及對手術的恐懼而導致的睡眠壓力, 對機體生理干擾小, 同時丙泊酚能夠補償睡眠, 且3 ml/h的氟比洛芬酯持續泵注起到良好的鎮痛作用;而腰麻雖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 但術中仍保留意識, 患者更易受到較大的心理刺激, 術后更易導致睡眠障礙。此外, 腰麻手術過程中患者盆底肌、臀部肌肉及下肢肌肉呈完全松弛狀態, 導致患者不適感加重甚至緊張焦慮[4]。
血流動力學能直接反應患者的生理狀態, 血流動力學監測可對患者術后早期睡眠深度進行客觀評估。本研究中, 術前, 兩組患者的SpO2、MAP、HR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首夜, 兩組患者的SpO2、MAP、HR均高于本組術前,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首夜組間SpO2、MAP、HR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身麻醉應用于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疝修補手術中, 不會對患者血流動力學造成影響。其可能原因為:全身麻醉可以有效恢復睡眠剝奪后的睡眠, 且主要受麻醉劑量和用藥時間的控制, 丙泊酚作為常用的靜脈麻醉藥, 通過與非睡眠促進神經元上的γ-氨基丁酸(GABA)受體相結合, 興奮睡眠促進神經元從而產生催眠鎮靜效應, 不易受外界影響, 且不為外界刺激所逆轉[5];氟比洛芬酯屬于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脂微球制劑, 用藥后在炎癥位置及手術切口處形成靶向聚集效果, 抑制疼痛物質釋放及血小板活化, 起到良好的鎮痛效果[6], 從而穩定血流動力學。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50%, 低于對照組的4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身麻醉應用于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疝修補手術中可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其可能原因為:腰麻患者因術后麻醉恢復時間長, 且術中留置導尿管, 易導致術后尿潴留的發生;全身麻醉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快, 使膀胱逼尿肌快速恢復收縮功能, 降低尿潴留的發生率, 且藥物藥效短, 代謝快, 濃度低, 對患者蘇醒后的血流動力學影響小[7], 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訴, 全身麻醉應用于中老年患者腹股溝疝修補手術中, 能夠改善術后首夜睡眠質量, 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琪, 袁波, 杜應蓮. 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疝中的應用.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9, 22(6):832-834.
[2] 徐進. 開放式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與傳統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比較.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 39(22):5524-5527.
[3] 唐健雄, 李航宇. 老年腹股溝疝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9版)解讀. 臨床外科雜志, 2020, 28(1):12-15.
[4] 任少勛, 黨濤平, 王曉東. 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腹股溝疝術治療腹股溝疝價值分析. 山西醫藥雜志, 2020, 49(4):426-428.
[5] 宋比佳, 常媛媛, 朱俊超. 全身麻醉對患者睡眠節律影響的研究進展.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8, 31(11):1207-1210.
[6] 劉海勇. 舒芬太尼聯合布托啡諾、氟比洛芬酯用于術后鎮痛的臨床分析. 世界復合醫學, 2019, 5(12):153-155.
[7] 王英, 武勰, 裴麗堅. 不同麻醉方式對腹股溝斜疝修補術后患者康復指數及外科滿意度的影響.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7, 37(12):1746-1749.
[收稿日期: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