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婕 涂瑛輝 何亭
【摘 ?要】在國內國際新形勢下,我國企業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壓力,深入查找和分析企業困難,健全精準幫扶機制,扶持企業和諧發展,已經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同時,也是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重點問題。基于此,論文首先分析了健全精準幫扶機制的意義,然后結合當前我國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和難題,論述了促進企業健康和諧發展的相關策略,以期為促進企業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hina's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great pressure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deeply find and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of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targeted assistance mechanism and suppor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key problem of general concer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targeted assistance mechanism, and then discusses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combination with current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faced by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ir development, so as to make a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關鍵詞】企業;發展困境;精準幫扶;策略
【Keywords】enterprises;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targeted assistance;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F42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11-0132-02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我國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和困境,特別是2020年以來,在極端困難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甚至是生存考驗,急需政府幫扶。鑒于此,從政府層面健全精準幫扶企業機制,對于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具有戰略性意義。
2 健全企業精準幫扶機制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騰飛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在穩增長、保民生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提供了社會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9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為繁榮經濟、增加就業貢獻了力量。此外,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前沿,是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力量的主要陣地,特別是對于民營中小企業而言,不斷地創新是其穩定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因此,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為我國軍事、社會、民生事業的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在當今的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下,很多企業經營異常困難,特別是很多中小企業已經無力自救。為此,只有健全企業精準幫扶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滿足企業發展需求方面的積極作用,才能建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良好關系,實現政企的優勢互補,從而幫助眾多企業走出難關、提升社會價值。因此,這已經不只是保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成為我國克服局勢危機、保證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義。
3 當前我國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第一,資金短缺,融資難。資金短缺且融資困難是我國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特別是對于民營中小企業而言,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幾乎成為影響自身發展的主要原因。雖然近年來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由于資金問題點多面廣,因此,政府的企業資金扶持力度還遠遠不足,再加上一些企業對于政府扶持資金的利用率低下,這就直接導致了企業的金融抗風險能力差、平均壽命短[1]。第二,人才短缺,技術陳舊。雖然我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但是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以及綜合素質水平較高、創新能力較強的經營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卻出現了嚴重的供不應求現象。很多實力有限的企業不能引進所需人才,經營方式和生產技術遲遲得不到更新,自然容易被市場所淘汰。第三,內部管理混亂,缺乏長期發展規劃。對于一些中小型的民營企業而言,“家族企業”“夫妻店”等情況普遍存在,這些企業最初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隨著經營的深入、規模的擴大,傳統的經營理念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需求,這種管理能力上的欠缺,導致了企業經營管理制度上的落后,也影響了企業品牌塑造、規模擴大、聯合經營等發展戰略的落實。第四,政府管理和服務力度不足,企業稅費壓力較大。稅費,是壓在企業頭上的兩座“大山”。首先,由于我國個別稅種設置不合理,導致一些中小企業的稅負比大企業還重;其次,由于我國行政收費項目較多,特別是要求企業必須為職工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比重較高,因此,這為企業的招工帶來了一定的顧慮。此外,一些政府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對中小企業不聞不問。創辦企業的市場準入手續審批煩瑣、效率低下,“科技園”“產業園”等政府扶持類項目的福利不能分攤到小微企業頭上,導致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第五,市場信息閉塞,企業決策滯后。市場風向瞬息萬變,一旦錯過了有利的發展時機,慢人一步,就會為企業的未來發展甚至未來生存帶來致命的影響。在信息時代,企業能夠接觸的外界市場信息已經翻倍增長,但很多企業對于這些信息的應用能力卻沒有明顯提升,這就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2]。
4 新形勢下健全企業精準幫扶機制的策略
第一,建立精準幫扶長效機制,明確領導和部門的幫扶責任。首先,地方政府及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提高對企業幫扶工作的重視程度,全面認識各類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認真查找企業在經營中的困境以及在享受政策時遭遇的阻礙,從而厘清當前問題,找準建立健全精準幫扶機制的落腳點;其次,要根據社會和市場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政策和制度,廢除已經過時的、無效的政策和制度,破除阻礙企業發展中的根本性、深層次問題;最后,要明確責任單位、部門和直接領導,建立精準幫扶企業的長效機制,明確政策施行的要求和規范,要求各單位、各部門及負責人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切實建立與企業的密切聯系,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第二,設立企業發展專項支持資金,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資金支持是精準幫扶機制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應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并及時擬定和更新《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向、支持方式和審核、監督、管理辦法,保證??顚S谩U畱e極為企業和金融機構“牽線搭橋”,鼓勵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向中小企業傾斜,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為企業提供靈活、價格低廉的融資服務。特別是對于高新技術產業要大力支持,幫助其以較低成本申請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從而進一步為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第三,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差別化的財稅政策。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力度,實施結構性減免稅的普惠政策,通過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擴大企業幫扶資金規模。進一步深化企業稅費改革,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制定出臺新創辦企業的扶持政策,切實落實有關規定,堅決杜絕變相收費問題[3]。政府應積極改善中小企業的發展政策環境,堅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加大政府服務力度,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助力,并持續完善地方商業體系。第四,做好企業宣講,不斷開闊企業負責人的經營眼界和思路。與緩解融資難問題相比,如何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才是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因素。如果說企業的發展,人才是根本,那么企業負責人的經營眼界和思路,以及用人的魄力和格調,則是吸引人才的關鍵。為了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家庭化”發展模式的困境,政府應做好企業宣講團的組建、培訓以及循環宣講工作。首先,要講政策,提高政策透明度,幫助企業弄懂怎樣申請政策支持、怎樣利用政策發展自己;其次,要講思路,引導中小企業集群化、“抱團化”發展,以集團化經營優勢取得發展先機;再次,要講形勢,充分解讀大數據、共享經濟的內涵及其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幫助企業利用大數據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搭建企業服務平臺,幫助企業抓住共享經濟的有利契機,開展企業之間的合作與聯合,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最后,要講管理,介紹國內外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管理工作方式和企業內部組織構架,明確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幫助企業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鼓勵企業做大做強[4]。
5 結語
綜上所述,政府幫扶對于企業發展的意義重大,政府與企業之間應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加強信息互動,形成長期、有效的幫扶機制,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越.新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的融資困難以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20(2):51+53.
【2】陳小凡.大數據環境下企業發展問題探略[J].科技經濟市場,2020(5):83-84.
【3】潘亞嵐,金曉軒.差別化財稅政策精準幫扶企業渡難關[J].浙江經濟,2020(3):56-57.
【4】楊琳.共享經濟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研究[J].價值工程,2019,38(3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