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娜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積極的配合,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要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真正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從而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作用,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生物課堂 有效性 策略
生物課是學生初中階段才會學習的一門科目,也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所以,教師在初中階段給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為以后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更高效地將生物知識給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充足的生物知識,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一、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學習氛圍
學生在剛接觸生物課程的時候,由于之前沒有學習過這一類的知識,所以他們會覺得生物很繁瑣,而且很復雜,但是只要學生真正有了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就會在課堂學習中真正發揮他們的學習熱情,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一步一步的學習。傳統的教學課堂中,之所以學生的積極性不強,是因為教師總是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所以學生很難真正領會生物知識的魅力,教師在課堂進行教學時,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下進行學習,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這節知識講解時,由于這是一節與人身體息息相關的課程,所以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時可以提出一些人們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比如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以及組織細胞在人體中會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引,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完成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就是以問題導入的形式幫助學生真正融合到課堂學習中。帶著疑問去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進行自我能力的鍛煉,不斷地思考,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并且提升他們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統一都是利用板書的形式,再加上教師的口述給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但是,由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板書會耗費許多時間,而且板書比較死板、乏味,學生沒辦法直觀形象的理解課堂中所要學習的生物知識的內在含義,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無法真正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沒有真正的掌握所學習的知識。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在教學課堂中,也是現代教育界不斷探索的新型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的優點就是能夠直觀形象的將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并且利用多種多樣的手段給學生進行深入的講解。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體的血液循環》這節知識講解時,這節知識主要是包含人體內部結構的知識,所以比較抽象,而且復雜,如果只靠教師進行板書或者口述的形式,很難給學生講解其中的重點,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心臟的結構以及瓣膜的功能和結構給學生進行講解,教師可以選擇采用視頻或者動畫的形式,將各個器官之間的交換功能進行演示,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視頻觀看,能夠了解心臟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也就會清楚的看到人體的血液成分的變化以及人體血液流動的原理。多媒體技術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生物知識直觀形象地理解,并且利用他們的感官探索生物知識的內在含義。
三、利用實驗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生物學習的主要手段包括實驗教學,因為生物知識中很多都是與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以及原理相關,所以實驗是學生進行深入生物學習的必要途徑。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實驗的教學,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時,要加強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操作,不斷推進生物教學的發展。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一般給學生進行實驗的演示,然后讓學生觀察相應的實驗現象,如有條件的學校才會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沒有充分的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如果學生自己進行實驗的操作,就能將每一步中包含的實驗原理進行掌握,會讓學生增加學習的興趣,而且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注意力集中。實驗現象也是學生進行生物學習的必要手段,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不斷地加強綜合能力。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種子的萌發》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己種植一些喜愛的農作物種子,如玉米、花生、大豆等容易種植成功的種子。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的掌握相應的生物知識。實驗的過程,需要學生真正地觀察和記錄這些種子發芽的現象以及種子成長的整個過程,當學生在種植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要及時的和教師進行溝通,讓教師幫助學生解決相應的問題。整個實驗的過程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并且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生物學知識的學習中。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本節課的生物知識,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對他們科學思維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
四、創建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知識主要是與人們的生活聯系很廣,所以教師在課堂進行教學時,要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從生活中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在生物課堂學習中的學習興趣,不斷地增加他們在課堂學習的效率質量。情景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知識與生活的內在聯系,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領會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使用。
例如,在進行《蛋白質代謝途徑》這節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從生活的小事進行引導,帶領學生進入本節知識的學習。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學生早上的早餐都包含牛奶,但是由于早上學生都是空腹喝牛奶,他們不會吃其他東西,教師就可以提醒學生思考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呢?學生就會積極地進行思考,這樣教師可以在學生思考之后給學生講解相關的蛋白質知識,告訴他們,空腹喝牛奶是不對的,然后具體深入地給學生講解本節課的知識。
綜上所述,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積極的配合,不斷發揮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要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真正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從而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作用,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忠.創新初中生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教師,2018,(S1) :61.
[2]張曉博.論初中生物課的有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 :123+163.
[3]陳勇鵬.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嘗試[J].中學生物教學,2016,(2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