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萍
【摘要】以社團活動促進小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是達到學以致用,學以能用的新舉措。要做到課內課外有效互動,方能學用結合;實踐視野更加開闊,方能學用相長;激勵評價必須到位,方能學用持續。
【關鍵詞】社團活動?小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身感受自然之靈動,親手觸摸自然之魂魄,這不失為明智之舉。的確,沒經歷風吹日曬,不知四季變幻的規律……我相信,社團活動會為孩子們打開這扇門的。只要讓活動緊密結合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實際,只要不斷開拓實踐天地,給孩子們以鼓勵,以展示才華的舞臺,他們會投桃報李,會不斷在綜合實踐的風雨中成長壯大。
一、內外互動,方能學用結合
綜合實踐的目的,就是學生把課文中學到的知識,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反復實踐驗證,才會把那些書中的文字變成自己最直接的感受,進而終身難忘。就是說,正是因為放了一次風箏,才知風箏上天時的心情,才知道描寫風箏優美的句子并非虛構,才知道那一個個風箏寄托著作家、作詞作曲家、歌唱者多么深厚的鄉愁!也只有親自揮毫潑墨之后,才知中華漢字的精髓奧妙,才知漢字藝術的精美絕倫,進而去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去創作美。比如,讓學生把《道德法治》課中學到的那些社會規則、道德準則,放到社會實踐中踐行,再寫段感受,寫篇曰記,再補充點自己的建議,那將是一次多么完美的綜合實踐治動。當然,這些活動必須是由教者倡導,孩子們自主組織起的社團活動,有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有凝聚團隊的組織才能,又默契配合的合作意識,有深思熟慮、反復琢磨的探究精神。
小學生社團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治動的一次新的嘗試。它有效地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為滿足學生的愛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搭建了交流的平臺。“同時,也為學生的個性成長、情操陶冶、能力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拓展視野,方能學用相長
小學生社團給孩子們的綜合實踐活動構建了一座平臺,但團隊活動內容是否真正達到提升孩子們綜合實踐能力之目的,是否真正起到學用相長的效能,這就要看團隊活動內容是否切實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是否能激發學生創新實踐的動能,活動的視野是否開闊。若想達到以上實踐目標,首先,必須做到不搞形式,設身處地地為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著想;其次,要開拓視野,不拘囿于一種想法,一次操作,要有創新意識;第三,還要做到與學生的年齡、生活環境,知識結構相融合。綜合實踐活劫是一項滴水穿石的活動,不求一城一池的得失,他需要每個團隊成員耐心細致,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堅守,才能漸行漸遠,才能學用相長。
比如,可利用雙休日,組織團隊去搞一些公益治動,也可訪問老紅軍、老八路、駐地解放軍,聽他們講一講他們的故事,幫他們打掃環境衛生。也可組織到附近蔬菜基地聽種農民講一講蔬菜種植過程,也可參加他們的勞動,等等。只要我們是用心的,綜合實踐活動無處不在。另外,綜合實踐活動要抓住每一個節日的契機,組織學生參加植樹節、母親節、世界愛牙日等節日活動,以它們為團隊活動內容,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在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中,最主要做到兩點:一是活動內容要和學生的學相符合。二是活動過程要充分照顧孩子們的興趣取向。“且每次活動要有所得,即寫出活動過程,寫出活動時的所感所想。”
三、激勵評價,方能學用持續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團隊活動的形式體現的,就會存在競爭性和激勵性,那么團隊就要建立起評價、激勵機制。以評價,激勵促進活動持續發展,以評價,激勵激發孩子們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信心、興趣。讓他們有獲得感,體驗得到成功的喜悅,更讓他們要感受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團隊活動提升了自己綜合實踐能力,通過團隊實踐活動更增加了自己學科學、用科學的堅定信念,也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比如,在學校辦綜合實踐活動刊物,專門登載隊員的優秀作品,他們活動的工作照,也可建立紅領巾廣播站,播放他們在活動中驕人的業績;也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記錄他們的事跡、所感所想、富有建設的成果、建議和意見。總之,不僅要記錄他們的點滴成長,更要鼓勵他們在綜合實踐路上漸行漸遠。
只有讓小學生團隊活動重實效、不流于形式;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不走過程;不拘泥于一事一物、一得一失;不半途而廢,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就能達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學用持續之目的;就能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就能促生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意識;只要我們獨具匠心、開拓視野、反復實踐,就能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實現質旳飛躍。
參考文獻:
[1]李玉祥.小學生社團活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甘肅教育,2017,(01):23.
[2]陳忠.開展多彩社團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小學語文教師,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