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摘 要】本文通過成本風險和廉政風險兩個方面對高校政府采購中出現的問題和成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策略,幫助解決目前高校政府采購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 政府采購; 風險防控
高校的運轉,離不開物資的保障。自2003年,《政府采購法》實施以來,高校作為重要的采購的主體,需要貫徹落實法律文件,同時要平衡采購服務效益,其規范性也日益提高。但是高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實施政府采購行為的同時,依然存在一些風險,給采購工作帶來了困擾。
一、目前高校政府采購中存在的風險分析
(一)采購時被“差別對待”,采購成本偏高
由于是政府采購使用的是財政資金,對于市場上的供應商來說,政府由于是有統一的財政支出機制,有報銷措施,所以在采購物資的成本上可能不會像私人企業或者個人過于計較,這就讓部分供應商覺得有利可圖,通過哄抬物價,造成采購成本增加,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潤。在這種背景下,許多供應商都會將政府采購視為一個“肥差”,在政府采購市場上大肆撈取利益,長期下去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現象和默認標準。而采購人在市場上找不到新的合理的物資供應商,只能忍受著高價采購物資的痛楚,提高了采購成本。
(二)政府采購法律規范不能完全適用高校的需求
高校的政府采購涉及貨物、服務、工程,包含教學、科研、后勤、基建等多個領域物資服務。其中科研的設備技術參數要求高,常規的設備不能滿足科研教學的使用要求,很多高精尖設備在世界范圍僅一家生產,這種情況下,發出采購公告后往往只有一家供應商應標,不能滿足開標條件,這時再發布第二次公告或申請變更采購方式,延長采購周期,造成采購效率低下。同時,高校的科研設備采購往往不能滿足政府采購法規中的“扶持中小企業”和“節能環保”等政策要求,也給采購工作帶來困擾。
(三)采購過程不透明,存在監管漏洞
除此之外,在物資采購的過程,采購行為和采購預算等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缺乏科學合理的監管制度和對物資的管理制度,這就導致了一些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由于采購部門自身的局限性和對市場情形的認知不全,沒有制定出相應的完善制度,或者是制定的制度存在漏洞,如技術參數的確定、采購方式的選擇、合同條款的變更這些漏洞主要存在于采購的監管機制中和物資的管理機制中,也是由于這些漏洞讓個別人覺得有機可乘,出現了貪污腐敗的現象。
二、高校政府采購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采購知識,對物資供應商依賴過多
造成采購時被惡意抬價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是自身的原因,比如說高校采購人員往往是行政管理人員輪崗后進入采購行業,自身的采購專業知識是在工作后慢慢積累,前期的理論知識往往不夠扎實,對采購的所需物資缺少在市場價格上的認知,同時高校的物資需求獨特,科研設備技術參數要求高,用戶部門無法完全掌握市場行情,讓部分供應商有了可乘之機,惡意提高了針對政府采購的物資價格,讓采購的成本增加了。二是由于高校作為采購人,對供應商沒有處罰權,如果上級監管單位對市場的供應商管理不完善,對這種惡意抬價的行為缺少強有力的懲罰措施,這無疑是加漲了這部分供應商的氣焰。由于這方面的原因,相關的采購單位在進行采購時只能依靠供應商的供貨渠道進行采購,長期下來供應商對采購的物資把控力度就越來越大,采購人對供應商的依賴也就越來越嚴重了。
(二)缺乏科學合理的采購計劃和預算
采購計劃和采購預算對于整個采購行動來說除了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外,還是作為部門財政預算支出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于制定采購計劃和采購預算時,對當前市場上所要采購的物資信息缺少了解,另一方面也由于自身采購機制的漏洞等原因,如設備論證不充分,導致了在制定采購計劃和采購預算時缺乏科學合理的依據,讓采購行動出現了物資資源浪費等現象。這樣也導致了采購時沒有科學的采購計劃,采購的物資數量和種類不合理,給物資的管理和采購預算支出帶來了非常大的問題。
(三)缺乏科學合理的采購政策和監管制度
除此之外,形成采購中風險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相關采購的單位缺乏科學合理的采購監管機制和采購制度,對物資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相應的科學管理制度,然后就造成了物資管理困難、物資采購過程監管不到位而導致的貪污腐敗等現象發生。采購的監管制度存在問題,對整個采購行為來說,相當于身體中的神經元存在問題,不能及時溝通下達指令和反饋問題。在采購過程中,如若監管不到位,采購單位對采購人員在采購行為中的動向就不了解,對采購物資的質量和價格等方面都不能有效的進行把控,這就給所有的采購問題提供了出現的平臺。在采購回來之后進行物資的管理時,沒有一個有效的物資管理制度,就會讓相關采購單位的管理工作量增加,也給物資的投放使用帶來了許多不便。
三、高校政府采購風險防控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采購計劃和預算機制
要解決高校政府采購中出現的問題,最基礎直接的策略就是要從最開始的采購籌備階段著手,如在制定采購計劃和采購預算時,要綜合考慮當前市場上的物資行情,對所要采購的物資信息盡可能全面的了解清楚,才能在制定采購計劃的時候做到科學合理。另外在做采購預算的時候,更是需要對所需采購的物資做一個詳細細致的統計,了解所需的物資作用,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復采購、過多采購和相似采購,盡可能的減少不合理采購帶來的資源浪費和財政支出的增加。高校在市場調研前可以引入供應商參與的機制,發布市場調研公告,讓更多的市場信息進入到采購人的視野。
(二)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采購機制和監管機構
高校要解決政府采購中出現的問題就應該加強對采購過程的把控力度,豐富監管的手段,只有監管采購的方式手段強硬且有效,才能有力的解決采購中出現的貪污腐敗等現象。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先建立健全采購機構,做到采管分離,建立崗位不兼容機制,設立專門機構來負責執行采購行動,對采購的計劃和預算到最后的支出核算都要進行記錄和備案,方便以后的核查;另外對整個采購的過程和采購人員都要進行考核和跟蹤,避免出現貪污腐敗的現象。除此之外,也還要健全和完善采購的監管制度,對制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要及時修補,讓整個采購工作有一個完善科學的監管制度來指導采購工作的進行。
(三)建立信息化的采購信息網站,透明化采購支出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來建設采購信息平臺,讓整個采購行動做到公開透明化,在高校財政支出的投放使用、物資管理等方面要加強監管的力度。高校的采購平臺可以分為零星采購平臺和招標采購系統,零星采購平臺建立供應商備案庫,高校內二級部門通過網上比價等功能自行下單,有效的提高了小額物資的采購效率,同時訂單的貨物、價格、質保等信息都可查詢、核實,也進一步加強了采購監督功能,保障高校采購的廉潔度。招標采購系統則是集合網上論證、審批、編制招標文件、發布采購信息、電子評標等功能于一體,各環節都可以隨時電子備案,達到加強采購監管力度,擴寬采購監管面的目的。
(四)規范采購合同,加強采購后管理
采購的結果產生不代表采購行為的結束,合同簽訂及履約驗收是采購后管理的重要部分。中標供應商產生后,高校應安排監督部門對采購合同嚴格審查,合同主要條款是否為采購評定結果中約定的內容,質保期限是否準確,違約責任是否明確。審核完畢后簽訂合同,供應商履約后,高校應及時驗收,參與驗收的人員要由多部門組成,如采購人員、采購監督部門、用戶部門等,對產品的品牌型號、數量、性能參數等是否合同約定要嚴加考證,避免流于形式。必要時可以邀請其他供應商參與,加強社會監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高校中的政府采購問題除了有自身的監管和預算方面的問題之外,在外部也受到市場供應商的抬價,所以在提出采購風險防控策略的時候,也需要從這幾方面入手,從高校政府采購的內部和市場外部兩方面全面的解決采購風險問題。
(徐州醫科大學,江蘇 徐州221000)
參考文獻:
[1]何興鋒,許瑋.從風險防控角度談高校政府采購管理[J].教育教學論壇,2019.
[2]肖斌.淺談高校政府采購風險防控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農家參謀,2017.
[3]高國琴,張蒙.高校政府采購中的風險防控問題及對策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7.
基金項目:徐州醫科大學2019年紀委監察課題《高校政府采購的風險防控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SZJC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