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正在深入進行,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此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文言文教學被新課改忽略,成為了教學改革的“死角”。深究其原因可以發現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文言文作為一種傳統性的古老語言,在當前的實際生活中很少得到應用,所以,學生們在當前學習中很難自如應用文言文;此外,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并非主要內容,歷年考試題目中在文言文上的分值相對較少,難度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重點就會更加傾向于閱讀和作文教學匯總,對于文言文知識的拓展存在很大欠缺。近幾年,雖然考試制度經歷了很大的變革,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形式也發生了一定的改善,但文言文教學依然處于停滯階段,因此,對文言文教學進行創新,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工作。只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將教學“妙招”充分利用起來,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文言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4-0047-02
【本文著錄格式】陶銀霞.“四妙招”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書戴嵩畫牛》為例[J].課外語文,2020,19(34):47-48.
一、案例描述
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的《書戴嵩畫牛》為例,充分展現出“四妙招”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實施過程。《書戴嵩畫牛》作者為宋代蘇軾,這是他為唐代畫家戴嵩的《斗牛圖》所作的一篇題跋,其中主要講述了一個牧童指出了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的故事。文章篇幅相對來說較短,可以一節課內完成課文的講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分為四部分:其一,激趣質疑,以10分鐘的時間講解相關內容;其二,探究反饋,學生在完成小組討論后進行反饋,共用20分鐘的時間;其三,生成應用,完成學習后幫助學生活學活用,共用10分鐘時間;最后,拓展延伸,用5分鐘的時間對本篇文言文的思想內涵以及知識應用進行進一步的拓展。
二、案例分析
(一)妙招一——激趣質疑,創設情境
1.課題引入
師:同學們,唐詩宋詞在我國流傳至久,從我們牙牙學語開始,詩詞歌賦的藝術就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現在,老師就來考一考大家,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那么咱們就一起玩一個“最強大腦”的游戲吧!
師:詩仙、詩圣、詩魔、小李杜是誰?
生:李商隱和杜牧。(此時,學生們齊聲回答)
師:那誰是婉約詞派的代表,擅長書畫、詩詞,更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
生:李清照。(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
師:那誰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僅工于書畫,還是有名的美食家?(教師又問)
生:那當然是蘇軾啦。(又一位學生回答)
師:那同學們觀看多媒體上的圖片和文字,知道這個人是誰嗎?(此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充分利用起來,出示圖片和文字,而大多數同學都不知道圖片上的人是誰,教師就可以簡單講解)
師:這個人生活在唐代,是當時的著名畫家,非常擅長畫牛,尤其是畫出來的斗牛栩栩如生,他就是戴嵩。
師:那好,同學們,戴嵩和蘇軾處于兩個朝代,有幾百年的間隔,可歷史總是那么巧合,戴嵩的《斗牛圖》傳到宋代后,還引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恰好被蘇軾碰到,寫下了一篇短小的文章,在此,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以下這篇文言文——《書戴嵩畫牛》。
在上述的課題引入過程中,通過小游戲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生也對其背景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為后續的有效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持。
2.師生設疑
師:下面,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通讀全文,參考手中的相關資料來初步理解文意。(此時,學生們開始默讀起來,并展開了自主學習。在初步了解文意之后,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師:通讀文章之后,同學們可以發現,牧童發現了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問題,而且還指出來,客觀地評價了這幅畫作,那么,你們可以得知牧童是一個怎樣的人嗎?大家可以踴躍評論一下。
學生甲:直率、不盲從。學生乙:實事求是,敢于挑戰權威。學生丙:他敢于接受批評,不怕別人的諷刺。
師:是啊!這個小牧童非常聰明,小小年齡就得知如此多的大道理,學生們也要向其學習呢。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總結出牧童的優秀精神,不僅確保了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也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二)妙招二——探究反饋,答疑解惑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對本文的內容以及主人公的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給同學們20分鐘的時間精讀課文,并小組合作探究黑板上的問題。(此時,教師在黑板上書寫了兩個問題:(1)軸、曝、矣這些字怎么讀?(2)在文章閱讀過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師:同學們,時間到啦!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吧,從第一個問題開始,誰來讀一下黑板上的字?
生(一位學生踴躍舉手答道):軸(zhou)、曝(pu)、矣(yi)。
師:非常棒!第一個題目非常簡單,第二題會有一定的難度哦,誰來回答一下?
學生甲:老師,我認為文章的最后一句就揭示出了課文的道理:“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就是每一項工作都應該問專職于本專業的工作人員,術業有專攻。
師:很棒,可以這么說,其他同學還有什么感悟嗎?
學生乙:老師,我認為單純的迷信權威是不對的,畫家戴嵩也并不一定真正了解過真實的斗牛場景,所以,還要從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索。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棒,道理的確如此,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打魚當問—看病當問—做飯當問”的道理,從根本上來看,就是第一位同學所說的術業有專攻,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而且,通過牧童我們也要記住,要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不能只依靠憑空想象,也不能過于迷信權威,藝術無論多美,其都來源于生活,善于感悟,才能明白最終的道理。
(三)妙招三——生成應用,實現活學活用
在完全掌握文章內容之后,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更好地應用文章知識和內容,此時,教師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
師:本文中提到了“術業有專攻”,那學生們知道和術業有專攻相關的成語嗎?
生:我知道,各有所長、精益求精。
師:好的,那就讓我們用這些成語造個句子吧!誰先開始呢?
學生甲:爸爸對待工作精益求精,被評為了廠里的技術骨干。學生乙:學習中不僅要獲取基本的知識,還要做到精益求精,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學習。學生丙:你們都用精益求精造句了,那我就用各有所長造個句吧:“這兩個文章春華秋實,各有所長,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師:下面再給同學們幾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生活中有沒有通過小事引發大道理的故事,用類比的手法將其表現出來。例:午夜被雷電驚醒,拉開窗簾一看,窗外的風呼嘯不停,小樹就像正在接受皮鞭的抽打一樣,瑟瑟發抖。很快,大雨傾盆,像豆子一樣大的雨點開始拍打小樹。但是,第二天醒來看見,窗外的雨停了,小樹不僅沒有被風雨打垮,反而在雨水洗刷后呈現出了一絲靚意。可見,我們的人生就像小樹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定的挫折,但在挫折背后,其不僅不會阻礙我們的成長,還會引導我們向更加正確的方向邁進。(這一問題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在適當引導的情況下展開,鼓勵想象力豐富的學生積極仿寫,充分掌握類比手法的應用技巧。)
(四)妙招四——拓展延伸
在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延伸,幫助其全面掌握其中的內容和道理。
師:同學們都讀過《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吧,其中主要講的是古代一個人賣矛和盾,先夸盾好,什么東西都戳不破,然后又說矛好,什么都能戳破,后來就有人問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盾會出現什么情況呢?最后那人啞口無言的故事。那么,同學們是怎樣理解這篇故事的,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生:誠實守信非常重要,不能夸大其詞。
通過對本課以外其他文言文的講解,更好地實現了課內課外的有效延伸,學生不僅牢牢掌握了文章中的內容和道理,而且通過課外知識還得到了其他感悟,鞏固了所學知識。
三、案例反思
總而言之,“四妙招”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呈現出了較好的效果,不僅幫助學生牢牢掌握了課內的基本知識和道理,還實現了對語文教學的進一步延伸,真正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在這種發展狀態下,學生的成績和學習水平實現了有效的提升。不僅如此,“四妙招”的應用還實現了對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但是,在“四妙招”應用后,課堂教學使得激趣質疑、探究反饋、生成應用以及拓展延伸這幾個環節緊密聯系起來,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了起來。然而,當前這種教學方法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文本深度的挖掘不夠、教學進度慢、知識講解不全面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后續教學中必須將其重視起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學生的真正掌握和全面學習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