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閱讀啟發寫作的教學方法由來已久,尤其近幾年,“以讀促寫”重要性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與一線教師的認可,但實際課堂上,教師片面地關注修辭、語法以及邏輯等基礎知識傳授,卻忽視對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致使學生處于“腦中萬千思緒,筆下只言片語”的尷尬。筆者結合文獻資料與實踐經驗,概述了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并針對性地提出閱讀中展開多種形式寫作訓練的有效措施:精彩處仿寫、空白處擴寫、合理想象中續寫。
【關鍵詞】以讀促寫;寫作訓練;仿寫;擴寫;續寫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4-0137-02
【本文著錄格式】晏桂香.仿寫·擴寫·續寫——閱讀中展開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J].課外語文,2020,19(34):137-138.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無疑告知我們一個深刻的真理——“文章源于累積”,也簡單明了地揭示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相通性,所以作為當代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知、精準把握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系,真切地落實“以讀促寫”。但是,“讀寫分家”是目前語文教學中較為普遍的現象,這無疑違反了語文學習的規律,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為此,筆者結合文獻資料,概述了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并結合實際案例,提出了閱讀中展開多種形式寫作訓練的有效措施,為落實“以讀促寫”提供一條適用又實用的途徑,促使學生的“寫作知識”升華為“寫作技能”。
一、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
葉圣陶曾說:“閱讀的基本能力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對于學生來講,通過閱讀能夠吸取養分,累積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技能,而對于教師來講,閱讀與寫作不僅不能分開,還要注重通過閱讀促進、落實寫作,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寫作技巧。由此可見,閱讀是寫作教學不可小覷的“催化劑”。
結合實踐經驗與文獻資料,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可以歸納三方面,具體為:一是,提高事物認知能力。絕大部分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對自然科學相關故事持有超高的興趣,而通過閱讀科普類文章,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深處“枯燥文字海洋”中,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閱讀的欲望,也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升認識、認知事物的能力。二是,樹立正確“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思想是文章的精髓,其能夠直觀地體現出人的思想深淺與境界高低,特別是廣為流傳的文章都是一些“思想健康”的文章,引導學生閱讀“思想健康文章”,能夠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使學生撰寫文章逐步靠近、達到真、善、美的標準。三是,形成良好寫作習慣。寫作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通過閱讀能夠為寫作提供不斷創造所需的“活水”,促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的同時,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閱讀中展開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
眾所周知,寫作是一種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其要求學生具備運用修辭、語法以及邏輯等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涉及文章撰寫者的生活經驗、立場觀念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所以,以讀促寫課堂上,教師要一方面傳授寫作基礎知識,一方面展開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促使學生在讀、看、寫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向“技能”的升華。
(一)精彩處仿寫
模仿是語文學習中常用且不可替代的有效方式,其應用寫作中往往被稱之為“仿寫”,值得注意的就是,“仿”并不是生硬套用原文的語言文字,也不是“換湯不換藥”的抄襲,而是反復閱讀范文抓住思想內容或者表現形式進行相似構思,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日常見聞以及感受認知進行寫作,有效地解決了“云里霧里,無從下手”的尷尬。閱讀中展開“仿寫”訓練,能夠通過“讀”強化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知識,領悟了諸多適用又實用的寫作方法,水到渠成地豐富了學生語言與素材,奠定了寫作基礎。實際“仿寫”訓練中,教師要遵循“句—段—篇”的順序、抓住范文的“特色句”“情感段”進行,促使學生的寫作技能呈現“螺旋上升”趨勢。
自然景色是眾多文人騷客的“座上賓”,也是當代學生創作的“心頭好”。所以課堂上,筆者通過板書形式展示了一組描寫“水”的“排比句”(如圖1),并讓學生認真閱讀《桂林山水》的過程中重點體會“圖1”呈現的排比句。“讀”的基礎上,學生認識到“靜”“清”“綠”皆是漓江水的特征,點撥學生領悟到景色描寫要抓住其自身顯著特征,緊接著讓學生模仿表現形式,描寫一個自己熟悉的景色。通過上述訓練,學生認識到了描寫要抓事物特征,可以選用比喻、排比以及對比等修辭手法,水到渠成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技能。
(二)空白處擴寫
對比來講,擴寫的難度大于仿寫,其需要學生抓住范文的“留白”,順著范文作者的思維進行寫作,使文章變得更生動、更具體。通過“讀”展開“擴寫”訓練,能夠為學生提供寫的素材,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運用能力,特別是能夠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能夠使課堂轉換為“舞臺”,展現學生想象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證明,如若學生掌握了“擴寫”句子的方法,就不難擴寫一篇合情合理的文章,所以作為當代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閱讀中開展“擴寫”訓練時可以從“句”開始,引導學生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對于“句子”來講,擴寫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化成分再擴寫與提問題再擴寫,其中“提問題再擴寫”較容易被學生接受,值得注意的就是,“問題”就是“空白處”,也是想象的空間。
“句子”擴寫訓練中,筆者通過板書的形式展現了貼近于學生日常生活的現象(如圖2),并給學生留出1~2分鐘時間閱讀,強化學生對句意的理解,同時也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思考“鈴聲是什么樣子的”“教師走進教室的動作與面部表情是什么”“講課的聲音是什么樣子的?”這三個問題,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答案進行句子擴寫。2~3分鐘后,有位學生擴寫的句子為:“丁零零,丁零零……,上課鈴聲響了,老師邁著有條不紊的步伐、面帶溫暖和煦的笑容走進教室,聲如洪鐘地講起課來。”通過幾個啟發性問題,指明了學生思考想象的方向,并且閱讀過程中激活了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已有經驗,輕輕松松地完成了句子擴寫。簡單來講,回答問題過程就是“擴寫”具體過程,特別是“問題”就是“空白處”,也是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
(三)合理想象中續寫
某種程度來講,“續寫”是“擴寫”的高配版,其需要根據原文的故事情節展開合理的想象,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語言風格與原文的一致性。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范文,明確文本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情節,同時還要用心體會文本的語言風格,抓住文本中的“空白處”,進行合理的想象與寫作。絕大部分學生對于“寓言故事”的閱讀興趣較高,尤其當前涌現出了諸多優秀的“成語寓言故事”書,所以閱讀中展開的“續寫”訓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某一篇“成語寓言故事”,并讓其通過反復“讀”,認知故事的語言風格與具體情節,并點撥學生展開想象,續寫“第二季”。
“故事”續寫訓練時,筆者展示了《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的文言文文本和現代文文本,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現代文文本的語言簡潔、樸素,且充滿了童趣,緊接著讓學生反復“讀”現代文文本,抓住狐貍狡詐與老虎兇猛的性格特征,更要深刻地認知寓言類故事的故事性與哲學性特征,并最大限度地將其滲透于續寫文章中。基于此,筆者讓學生續寫“老虎再次遇到狐貍會是怎么樣的結局”,可能是老虎識破狐貍的奸計,可能是狐貍成為了老虎的腹中餐,可能狐貍依舊挖空心思“騙”老虎,但無論結局如何,都要鮮明突出老虎的兇猛,狐貍的奸詐,同時還要選用簡單明了的語言。通過上述訓練,學生認識到“想象絕非天馬行空”,而是要“來源于原文,又區別于原文”,同時促使學生錘煉了自身寫作的語言風格,為進一步學習寫作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讀促寫”教學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其要求教師不急不躁、堅持不懈地落實,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寫習慣。閱讀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能夠為學生提供多讀、多看、多寫的平臺,促使學生水到渠成地完成“寫作知識”向“寫作技能”的升華,增強寫作課堂的教學效果,為寫作教學創造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馬玉蕾,Rose D.J.Martin.閱讀、寫作和學習三者之間的對接——《為寫而學,為學而讀——悉尼學派的語類、知識和教學法》評介[J].當代外語研究,2017(11).
[2]朱仕標.淺談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7(1).
[3]蹤紅.小學閱讀教學新實踐:解讀“教什么”,探究“怎么教”[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