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一項重要學習能力,通過閱讀,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在日常學習中學不到的內容,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需要創設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并且還要注重教學情境的藝術性和實效性,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藝術性和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4-0135-02
【本文著錄格式】黃秀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課外語文,2020,19(34):135-136.
引言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存在差異性,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創設趣味性閱讀模式,融入情境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體驗中認識到閱讀的樂趣和重要性,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學習語文知識需要閱讀,課外也要閱讀其他書籍。所以,本文將提出幾點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情境創設藝術性和實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一、情境創設內涵分析
閱讀的教學方法豐富多樣,但是不見得每種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情境創設法是小學語文老師通過實踐檢驗了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情境創設主要指的是老師以具體的語文教材和閱讀內容為出發點,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閱讀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一些高效的語文閱讀方法和技巧,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體驗中得出新的見解和認識。此外,利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同時還能增強閱讀教學的藝術性和實效性,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二、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分析
(一)情境創設的藝術性
閱讀情境創設指的是老師設置一種場景和情感氛圍,那么要想實現情境創設的藝術性,這就需要老師花費一番功夫,不能胡編亂造,需要遵循一定的邏輯性,精心地編排閱讀情境,既要充滿思想感情也要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這樣學生才能和作品產生共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容。比如,藝術和情境結合在一起,就能起到良好的影響作用,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環節中借助情境的體驗,感受生活中的哲理和智慧。
(二)情境創設的實效性
創設良好的情境能夠增強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學生能夠全神貫注地聽取老師所講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真正掌握一些閱讀技能,提高閱讀的水準。此外,老師如果創設生活化情境,更能給學生帶來一種熟悉感,讓學生有閱讀的欲望和興趣,也能激勵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深挖,得到一些新的見解和認識,豐富學生的視野。再者,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也能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比如,筆者在開設具體的閱讀課程時,通常會讓班級里的學生讀同一本書或者一些優美的片段,在閱讀之前,筆者會提出一些問題,就以小學語文《學會看病》這一課來說,筆者讓學生通過閱讀歸納出作者“看病”的整個流程,并且用簡單的話描述出來。這樣學生就能邊閱讀、邊思考,有利于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的途徑分析
(一)聯系生活創設生活情境
閱讀是一門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并且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所以,老師要注重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比如,《烏鴉喝水》是小學一年級的一篇課文,老師就可以將課文內容和具體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感受課文內容,掌握相關的知識。筆者在教授這篇課文時,就為學生創設了濃郁的生活環境,首先讓學生閱讀該篇課文,然后讓學生開動腦筋分析烏鴉到最后為什么能夠喝到水。然后再鼓勵學生去生活中操作類似的實驗,具體的步驟是這樣的:準備一個容器,在容器中倒少許水,然后撿來一些石子,將石子放入容器中,這樣水位就會升高,不一會兒就會漫到容器口。由此可見,該課文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哲理,學生通過閱讀類似的課文,能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所以,通過將閱讀和生活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增加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閱讀內容的影響。再者,在開展閱讀課時,老師還要充分融入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閱讀音頻,讓學生聆聽和感受。通過多媒體的閱讀,語調和情緒都會有所改變,那么學生仿佛置身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真正將閱讀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實現閱讀水平的提升。此外,畫面感的存在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閱讀視頻,既有聲音也有畫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閱讀,并且充分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二)聯系文本創設藝術情境
不管是哪種科目的教學,都不能離開課本,課本是教學的基礎,閱讀教學亦是如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想創設藝術情境,需要藝術內容來助力,通過將語文課本內容和藝術聯系起來,能夠為學生創設獨一無二的藝術情境,可以彰顯閱讀的藝術性。以下筆者重點分析兩種藝術和文本結合的方法。
1.音樂教學情境的創設
音樂屬于藝術,并且還是一類重要的藝術,在閱讀教學中充分融入音樂,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當前,學科知識的分化情況比較嚴重,各個知識點都處在割裂的狀態,如果一直存在這樣的現象,很難培養學生學習的系統性。所以,為了改變閱讀教學現狀,老師可以將語文和音樂藝術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一部分老師也試驗了這種方法十分有效。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來看,通過將閱讀和音樂二者結合起來,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既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舒緩和諧的學習環境,又能讓學生在該環境中感受閱讀的魅力,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
2.創設表演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表演
表演也屬于一種藝術,是一種行為性藝術。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閱讀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有時一些角色較多的課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這樣學生可以真切地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情。同時,當前以素質化教育為主導,那么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也要朝向立德樹人目標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所以,老師可以創設表演情境,將角色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化于心,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比如,在閱讀一些有關“愛國”主題的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和情懷,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英雄王二小”“張嘎”“海娃”等經典的愛國者角色,幫助學生樹立起崇高的愛國理想與抱負。再者,當學習和閱讀一些課文角色比較多的內容時,老師也可以選擇班里的同學分角色閱讀,并且投入不同的情感,這樣學生既可以提高閱讀的水平,還能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增強閱讀課堂的有效性。
3.聯系活動創設生動情境
生動的閱讀情境是通過具體的閱讀活動來實現的,那么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聯系一些活動,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感受閱讀的魅力。那么,老師可以開展閱讀比賽活動,創設生動情境。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老師不能固守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主要是讓學生單調地閱讀,這樣學生很難獲得全面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到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如果轉變閱讀教學模式,將具體的活動和閱讀結合起來,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老師可以為學生舉辦班級閱讀比賽活動,首先提出一些具體的閱讀要求:閱讀必須要流暢,充滿情感,閱讀的文本不限,可以是詩歌、散文、古詩詞或者故事等內容,但是要保證自己融入特定的思想感情。在具體的閱讀比賽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老師可以邀請學校里的其他語文老師當裁判,閱讀完之后為其打分。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閱讀了《劉胡蘭》這篇課文,并且飽含愛國主義激情和高昂的情緒,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還有一些學生的做法值得表揚,因為語文古詩詞比較短,有些學生則將它們進行翻譯,或者是將其寫成一個小故事,比如,有名同學在閱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就將該故事改編成了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朗讀出來,提升閱讀的效果。在閱讀比賽結束后,老師要統計得分最高的學生,給予這些學生一些獎勵,讓他們充滿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也能激勵其他學生向這些同學看齊,提升個人的閱讀水平和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樣的閱讀情境,比如音樂情境、表演情境和生活化情境等,全方位地提升閱讀教學活動的藝術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更好地發揮情境創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師生利.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13).
[2]黃燕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景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
作者簡介:黃秀芳,女,1967年生,寧夏銀川人,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現就職于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第二十三小學景福分校,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