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趙雯 史海燕 艾慶燕 趙豫鳳



摘要:目的? 調查自2010年以來延安大學免費醫學定向生畢業去向及滿意度,對目前免費醫學定向生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評估。方法? 于2018年6~10月自編《免費醫學定向生畢業去向及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我校免費醫學定向畢業生展開調查,分析其畢業去向及影響因素。結果? 免費醫學定向生男女比例較為均等,非獨生子女較多;選擇醫學定向生的學生多因外界因素,自主選擇入學的很少;多數人認為定向生制度在專業限制、畢業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調查對象中畢業后違約率高達26.45%,違約同學發展廣泛,履約同學對政策限制有所不滿;多因素分析顯示,入學動機、專業了解、發展限制是學生違約與否的獨立影響因素;另外,畢業生中大多數希望回到基層鄉鎮醫院發展時,能夠改善工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和條件、職業發展的傾斜。結論? 免費醫學定向生從政策計劃到學生落實,目前制度仍有諸多方面需要完善改進,建議從加強宣傳、改善就業環境、完善機制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免費醫學定向生;履約意愿;職業規劃;人才培養;基層醫療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22.035
文章編號:1006-1959(2020)22-0123-04
Analysis of Graduation Destination of Free Medical Orientation Students in Yan 'an University
LI Jia,ZHAO Wen,SHI Hai-yan,AI Qing-yan,ZHAO Yu-feng
(Medical Collage,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Shan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graduation destin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free medical orientationstudents at Yan'an University since 2010, and evaluate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 medical orientationstudents policy.Methods? From June to October 2018, the "Free Medical Oriented Students Graduation Destination and Satisfaction Survey Questionnaire" was compiled to investigate the free medical orientation graduates of our school and analyze their graduation destina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Results? The ratio of free medical orientation students to men and women was relatively equal, and there were more non-only children; the students who choose medical orientation students were mostly due to external factors, and few chose to enroll on their own; most people thought that the orientation system has many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restrictions and graduation development. The default rate of the survey respondents after graduation was as high as 26.45%. The defaulting students had developed extensively, and the performing students we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policy restrictions; 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admission motivation,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restriction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students' default or not;most of the graduates hoped to improve their wages and benefits,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when they returned to basic-level township hospitals. Conclusion? From the policy pla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 medical orientation students, the current system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many aspects. It is recommended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Key words:Free medical orientation students;Willingness to perform contract;Career planning; Talent training;Primary medical care
國家衛生部2015年發布的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 年末,我國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僅占7.8%,初級職稱占85.6%;年齡、學歷和技術職稱結構相當不合理,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存在差距[1]。我國基礎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基層衛生機構發展的瓶頸[2]。當前主要面臨的問題有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相對落后,人才資源稀缺、職業素質低下、人才流失現象嚴峻等。將農村和社區衛生工作作為重點,建立更加完善的、公立的、初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勢在必行。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六部委于2010年3月聯合印發了《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3],計劃用10年時間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逐步形成一支高質量、結構完整、能夠全面適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需要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基本滿足“小病在基層”、緩解“看病難”問題的人力支持要求。同時,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4]。延安大學醫學院于2010年開設了臨床醫學免費醫學定向生班級,每年培養50名免費醫學定向生,截至2018年已有四屆共計200名學子畢業。本研究調查了自2010年以來所有已經延安大學免費醫學定向生的畢業去向及滿意程度,從而對目前免費醫學定向生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對現存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于2018年6~10月納入延安大學醫學院培養的免費醫學定向畢業生,凡非延安大學醫學院所培養的2015~2018屆同學均予以排除。
1.2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使用自編的《免費醫學定向生畢業去向及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分4板塊:個人基本信息、履約情況、現狀調查、滿意程度等,發放問卷并回收做統計分析,采用追蹤普查的方式進入各個臨床規培點進行問卷調查。主要針對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就讀原因、政策了解、履約結果、相關反饋五大數據特征加以整理分析,另外對個別畢業生進行溝通訪談,綜合以上完成分析建議。
1.3統計學處理? 對于所收集數據進行整理歸納,使用SPSS 25.0等軟件對數據進行單因素、多因素等歸納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字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免費醫學定向生基本情況? 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1份,有效回收率為60.50%。其中已畢業學生男女比例較為均等,其中非獨生子女占大多數,見表1。
2.2選擇就讀免費醫學定向的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已畢業的免費醫學定向生中,多數是出于父母期望和高考分數、理想學校等因素限制的原因,而自身熱愛醫學事業學生較少,還有少部分學生是聽從老師建議選擇此專業。其選擇免費醫學定向認為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工作有分配,而根據自己志向選擇此專業的占比最小,見表2。
2.3對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及基層就業意向? 多數人均知道定向生制度存在諸多問題,受調查的同學中,對免費醫學定向生畢業后發展存在不同的看法,見表3;其中大多數認為限制個人發展、限制自由,此外有6人對其限制完全不了解,綜合分析發現此6人均是履約者。
2.4履約情況及各自發展現狀? 畢業同學中,履約者占比73.55%,違約者占比26.45%。所有違約者均是出于不滿足于基層工作的原因,沒有其他因素。違約的同學中9.38%的報考大學前便產生違約想法,65.63%的是在大學期間,還有25.00%的畢業后產生此想法。違約后的畢業生主要有4個方面去向:考研深造、自己找工作、創業、改從其他行業等,其中選擇繼續考研深造的人數最多,見表4。調查中了解到,若讓違約的畢業生重新選擇,仍有84.38%的人繼續選擇違約。履約的同學中,在鄉鎮衛生院工作6年后主要有4個方面去向,即選擇繼續留在鄉鎮、到上級醫院找工作、繼續學業深造、準備轉行或者還未確定。另外,履約同學中70%~80%的人普遍扎根鄉鎮衛生院,對工資不高、接觸病種少、學習受限、醫療器材匱乏等感到不滿;有60.67%的人對被迫定向到外縣感到不滿。
2.5免費醫學定向生履約意愿的單因素分析? 在調查免費醫學定向生中,畢業后有89名(73.55%)學生選擇履約,32名(26.45%)學生選擇違約。單因素分析顯示,非自主性入學動機履約率高于自主性入學動機履約率,專業認知度高的履約率高于模模糊糊的履約率,認同限制發展的履約率高于不認同限制發展的履約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的履約意愿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6免費醫學定向生履約意愿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為進一步探討免費醫學定向生履約意愿影響因素,將免費醫學定向生履約意愿作為二分類變量,分為履約和違約,以履約意愿(0=違約,1=履約)為因變量,以單因素結果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入學動機(1=非自主,2=自主)、專業認知度(將十分了解與比較了解歸為了解,模模糊糊歸為不了解,1=不了解,2=了解)、限制未來發展認同度(1=不認同,2=認同)等因素作為自變量,采取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自主性入學動機[OR=28.6,95%CI(3.392~241.139)]是履約率的重要促進因素,了解專業[OR=0.561,95%CI(0.054~5.789)]和認同限制發展[OR=0.077,95%CI(0.004~1.561)]兩個因素均為履約率的阻礙因素,見表6。
2.7問卷結果對相關政策的反饋信息? 對于“免費醫學定向生需同定向單位簽訂協議,畢業后需到鄉鎮衛生院至少工作六年”這一問題的看法的調查結果顯示,45.45%的人認為六年時間較長但勉強可以接受,18.18%的人認為時間太長無法接受,僅有5.79%的人立志扎根基層服務六年,其余人或覺尚可,或要視單位再定。另外畢業生中有大多數人覺得定向對自己組建家庭產生了影響,其中59.51%的人認為有很大影響;46.28%的人認為作為一名鄉村醫生會給自己帶來自豪感,69.42%的人覺得免費醫學定向生在錄取前有必要增加面試環節。畢業生中大多數人希望回到基層鄉鎮醫院發展時,能夠改善工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和條件、職業發展的傾斜,如晉職稱、進修、繼續教育等,還有少部分人的人覺得一次性資金補助也需要改善。
3討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2016年10月25日印發并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其中基礎醫療體系完善,全科醫療人才培養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環節,而免費醫學定向生是完成此目標很好的政策方案,如果能夠更好的落實實施,對于基層醫療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調查發現,選擇免費醫學定向生的原因中,認為可以減輕家里負擔、擁有分配工作方便的共占據62.81%。在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就讀免費醫學直接回到基層工作,可緩解醫學生就業期望值高,不愿意回到基層就業的矛盾,一定意義上達到了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醫學人才的目的,緩解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的現狀。
據調查可知,78.51%的同學都是在非個人興趣等因素影響下選擇了就讀免費醫學,而且大多數人對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均較低,而且被調查者中投身基層醫療事業的動機并不充足,動機是激發、維持人的行動,并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因[5],學生產生的專業認同度和學習態度不同,產生的結果也會不同。“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醫療專業是知識與實踐的結晶, 需要嚴謹的心理與倫理準備,因此選擇醫學的原因對醫學新力量的培養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6]。
由于工作環境處于基層單位,導致待遇可能不高,基層單位所在地地處偏僻,生活不便利,生活服務水平較低,免費醫學定向生就業后的成家都可能會受到影響。就業環境存在的問題使廣大農村免費醫學定向生對將來的基層工作充滿憂慮,也成為影響畢業生去留及基層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從免費醫學定向生對相關政策的反饋信息中發現,大多數人覺得該政策限制了讀研的繼續發展,大部分畢業生均希望回到基層鄉鎮醫院發展時,能夠改善工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和條件、職業發展的傾斜,如晉職稱、進修、繼續教育及一次性資金補助等。國內也有很多相關研究得到類似結果[7],如吳一玲等[8]對定向生入學動機的調查中發現,當地定向生入學動機復雜,以外部動機為主,并提出提高認知度、加強政策學習等建議。郭玉瓊等人[9]對定向生的調查提出相關政策制定要充分考慮個人因素、個人職業規劃、提高榜樣作用。這與我們的調查結果相似,并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4建議
4.1完善農村免費醫學定向生政策并積極宣傳? 完善機制,確保落實,加強約束,在針對免費醫學定向生的編制、待遇、職稱晉升、畢業后教育等相關問題時,要加強對地方衛生部門的監督[10]。相關部門要制定符合本省實際的農村免費醫學定向生下基層的實施方案,解決好他們的編制、待遇問題,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流動、任用、提拔機制[11]。
4.2改善基層全科醫生職業環境、提供在職讀研的條件? 免費醫學定向生優惠政策應在工資待遇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傾斜,設立專項津貼,縮小鄉鎮與縣/區級醫療機構的待遇差距[12]。在畢業后教育方面, 建議讓免費醫學定向生參加3~4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建立免費醫學定向生的畢業后教育與繼續教育相互融合、互為補充的機制。在職業發展方面, 政府要完善配套的激勵政策,對免費醫學定向生的未來發展負責[13]。
4.3建立健全全科醫生培訓和培養的長效機制,提高基層全科醫生的行業自信? 對即將到崗的全科醫學生,有關部門應致力于建立健全全科醫學定向生的培訓和培養機制,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和培訓任務,建立導師制度,快速有效地提升新入崗定向醫學生的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增強全科醫學定向生對基層工作的認同度和行業自豪感,堅定服務基層的意愿[14]。
4.4相關教育部門與學校需加強對學生的篩選及基層就業思想的教育? 建議學校招生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加強對定向生資格的審查考核,引入面試環節,從生源上嚴格把關,篩選出真正志愿到農村基層工作的學生。組織免費醫學定向生赴基層開展義診、衛生調查,增強基層職業認同度。
總之,我國目前的公共衛生面臨重大挑戰,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是我國為鼓勵和培養大批優秀醫學人才服務基層、扎根基層,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一項重大舉措,如果能夠更加完善徹底的執行,對于改善基層醫療環境,提高國民醫療水平,促進公共衛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芳.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9.
[2]唐超.定向生赴基層難關求解[J].中國醫院院長,2015(12):38-39.
[3]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EB/OL].(2010-06-24)[2012-12-08].http://www.scwst.gov.cn/index.php/zcwj/2206-2010-06-2401-29-01.
[4]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關于印發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2010-06-08)[2012-12-08].http://www.gov.cn/zwgk/2010-06/08/content_1623025.htm.
[5]劉芳,蔡鵬飛,唐雁.加強醫學定向生專業思想教育探究[J].醫學與法學,2015,7(5):75-77.
[6]謝清平,段華慶,黃林邦,等.免費醫學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5,35(6):991-994.
[7]黃星,左延莉,潘小炎,等.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32(6)456-457,462.
[8]吳一玲.237名定向培養農村社區醫生學員入學動機調查[J].社區醫志,2012,10(7):20-22.
[9]郭玉瓊.安徽省農村訂單定向醫學本科生服務基層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5(1):25-27.
[10]方晏紅,張揚,李航,等.畢業后醫學教育的現狀和思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14):85-87.
[11]陳希娟,喬梁,李夢凡,等.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基層就業的SWOT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20,40(4):261-264.
[12]蘇衡,李倩雯.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基層就業意向的提升策略[J].管理觀察,2020(3):122-123.
[13]李偉明,趙鑫,舒群琴,等.云南省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履約意愿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8,35(2):126-129.
[14]溫俊娜,楊永宏,楊旭東,等.寧夏全科醫學定向生服務基層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8,35(1):28-30.
收稿日期:2020-06-26;修回日期:2020-08-01
編輯/王朵梅
基金項目:延安大學第三批資政育人調研項目(編號:YDZZYB18-149)
作者簡介:李佳(2000.4-),男,陜西渭南人,本科
通訊作者:趙豫鳳(1963.2-),女,河南沁陽人,本科,教授,主要從事組胚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