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今世界科技的不斷發展,各類信息技術手段日益精進,交互式電子白板也逐步進入幼兒園中。從黑板—白板—電子白板—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輔助工具在時間的推進中逐漸進行改革與創新,初步形成了信息技術手段為輔助的教育新形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恰到好處地在中班科學活動中運用電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對生活充滿探究精神。
關鍵詞:中班;科學活動;交互式電子白板
在新時代,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現,使交互式電子白板應運而生。這看似普通的一塊白板,卻暗藏“玄機”。幼兒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色、光、形、聲等效果,為幼兒創設逼真的活動環境,呈現出直觀、有趣、多樣化的游戲形式,營造生動、活潑的活動氛圍,實現有效的師幼、幼幼、幼機的互動形式,建立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推動著幼兒教育逐步進入教育信息化時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為他們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同時又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幼兒園教育來說,快樂而有效的“游戲化”是我們的關鍵詞。筆者認為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出現恰巧滿足了幼兒園活動的這一需要,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教師開展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
一、中班幼兒的特點
中班幼兒有了一年的小班集體生活經驗后,在樂于探究自己喜愛、熟悉事物的基礎上,嘗試對生活中有接觸但不太熟悉的事物進行探究,他們開始喜歡觀察特征較為明顯、多元且好玩的科學現象,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其開始進行擴展式探究。在科學活動中他們開始主動記錄自己的猜想,并將探究事物的外形、規律、變化等特點也記錄在表格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思維能力開始由直覺行動思維發展為具體形象思維。同時,在科學活動中他們也逐漸渴望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來探究與生活相關的事物,表達出自己的猜想,在探究過程中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從而得到成人的肯定與鼓勵。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針對中班幼兒的以上特點,筆者認為在中班科學活動中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更好地幫助幼兒在活動中激發興趣、滿足需要、促進成長。
二、中班幼兒科學活動交互式電子白板功能的運用
根據上面的分析,教師通過自己的學習與研究,發現了以下功能會較為適合中班幼兒科學活動:
(一)聚光燈(放大鏡)功能——形象直觀、突破活動重難點
3~6歲的幼兒由于其年齡特點,喜歡科學變化的過程。但4~5歲的中班幼兒探索能力在逐步提高,他們不僅喜歡看,還喜歡自發地進行探索。因此,教師在活動中可以設置聚光燈,通過聚光、縮放等形式,滿足他們發現驚喜的需要,同時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重點知識的歸納、引導,實現幼兒學習的高效化。
例如,在中班科學活動“葉子的秘密”中,教師一開始利用聚光燈(放大鏡)功能,鼓勵幼兒觀察各種葉子的顏色、形狀等特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在操作時,由于葉片上有不同的葉脈,教師鼓勵幼兒使用放大鏡進行細節的觀察操作。在最后歸納知識點時利用聚光燈(放大鏡)功能,將葉脈全貌直觀地呈現在幼兒的眼前,更好地突破這個活動的重難點。
(二)拖拽功能——創設情境、方便簡單
拖拽功能是幼兒園活動中最常用的一項功能。在活動前,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設定好小游戲,活動中幼兒們通過拖拽,進行知識的吸收與歸納。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不僅與多媒體進行有效的互動,使操作形式富有現代性,同時通過操作,幼兒們得到了小伙伴的欣賞與認可,感知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更期待活動中的各種小游戲了。
例如,在中班科學活動“按顏色特征排序”中,教師一開始利用“裝飾生日屋”的主題吸引幼兒注意力。接著開展“掛彩旗”的小游戲,鼓勵幼兒將彩旗掛得既美麗又整齊,這時幼兒就運用到了拖拽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將彩旗按顏色特征進行排序。然后又開展了“分糖果”的小游戲,幼兒注意到糖果顏色的不同,運用拖拽按照小動物的要求進行糖果顏色的排序。最后開展了“動物排隊回家”的游戲,幼兒運用拖拽按照顏色特征很有序地幫助小動物回家了。這種拖拽功能不僅縮短了教師前期活動的準備時間,方便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操作,也進一步使幼兒有了電子科技的觸屏概念,與現代科學技術有了最親密的接觸。
(三)手機投屏功能——直觀清晰、反饋及時高效
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教師常常會在操作結束后進行及時的反饋,但是由于空間的限制,幼兒們只能遠望不能近觀,也就會遺漏一些精彩的操作作品。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手機投屏功能完善了這一塊,在幼兒操作時教師能細心觀察并拍照片,在總結部分及時將照片上傳,利用圖像的放大、縮小、標注等形式讓反饋過程變得更直觀、清晰,更好地幫助幼兒進行經驗的歸納與總結。
例如,在中班科學活動“紙寶寶站起來啦”中,一開始教師利用手機投屏功能讓幼兒觀察紙張是否能站得起來。接著在操作環節幼兒運用紙張進行折疊,教師在幼兒操作時進行仔細觀察,運用手機拍攝各種類型的折法,在集中討論時運用手機投屏功能,將幼兒的操作上傳至交互式電子白板,直觀有效地向幼兒呈現各種方式,并將這些圖片縮小放置于記錄表中,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原來不同的折疊方式都可以讓紙張站起來。
(四)旋轉移動功能——激發幼兒的自主性與創造力
在中班科學活動中,教師經常會創設有效的人機互動。幼兒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可以觀看圖片、動畫視頻,也可以在活動中對所需要的圖片、元素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縮放與旋轉,達成不一樣的效果。
例如,在中班科學活動“七巧板”中,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預設了一些形狀,幼兒在上臺操作時,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想法,將圖形進行放大、縮小、旋轉等,運用不同形狀、不同方向的圖形,拼搭出屬于自己的七巧板。在中班科學活動“水管運輸工”中,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預設了一些直管、彎管等,幼兒根據自己的構思,將水管進行放大、縮小、旋轉等,拼搭成最合適的運輸路線。
通過老師的探索與實踐,我們發現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已經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在中班的科學活動中,恰當地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讓幼兒充分發揮自主性,自由地探索科學秘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收獲科學知識已經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還會繼續探索中班科學活動與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運用優勢,形成以幼兒為中心、互聯網為輔助的教育新形態。
參考文獻:
[1]彭琦凡.3-6歲幼兒科學探究的年齡特點及其引導[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27-30.
[2]孫婕.巧用電子白板 輕松優化課堂:例談幼兒園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的制作與應用[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3,29(7):62-64.
[3]顧曉梅.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心得[J].成才之路,2014(24):37.
[4]高玉蓉.巧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促進幼兒園科學教育[J].才智,2017(10):198.
[5]徐嘉敏.談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趣味化幼兒園數學活動[J].學周刊,2019(23):178.
作者簡介:林佳儀,出生年份:199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臺灣,學歷:本科,職稱:二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注:此文為思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綜合課題“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應用探究”(編號Z2018Y0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