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
[摘 要]在現實生活中,中班的幼兒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急于探索,而家長對中班幼兒的看護有所松懈。因此,中班的幼兒走丟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師甄選《湯姆走丟了》繪本,利用繪本中貼近幼兒生活的情節,寓教于情,將安全教育滲透在閱讀活動中。
[關鍵詞]幼兒 閱讀 安全教育 中班 走丟
[中圖分類號] G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6-088
一、設計意圖與教材分析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安全意識薄弱,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兒園常抓不懈的重要課題。繪本《湯姆走丟了》是講述一只名字叫湯姆的小兔子,在和媽媽逛商場的時候走丟了,最后在商場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找到了媽媽的故事。執教者選用這本繪本作為本次安全教育活動的主線。整本繪本內容較多,而執教者選擇了方便幼兒觀察、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畫面作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閱讀,用這些能夠引起幼兒共鳴的畫面,加上精心的設問,寓教于情,提高幼兒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使安全意識深入童心。
二、幼兒的特點
中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周圍事物、現象容易感興趣,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探索,而成人對中班幼兒的看護有所松懈。因此,中班的幼兒走丟現象時有發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建議成人:要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外出時,提醒幼兒要緊跟成人,不要遠離成人的視線,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教給幼兒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記住自己家庭的住址、電話號碼、父母的姓名和單位,一旦走失時,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的信息等。因此,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實發展需要,很有必要開展關于孩子走丟的安全教育活動。
另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還指出,中班的幼兒“能注意到別人的情緒,并有關心、體貼的表現”。所以在講述湯姆走丟的情節時,執教者重點引導幼兒去觀察湯姆的表情,感受湯姆的害怕,并鼓勵幼兒想辦法幫助湯姆。這樣的學習環節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更有效。
三、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感受故事中母子重逢的喜悅,懂得保護好自己也是對父母的愛。
2.知識目標:掌握外出走丟時的應對方法,學會保護自己。
3.能力目標:在老師的引導下仔細觀察,結合畫面理解故事大意,提高前閱讀能力。
四、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提高外出時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初步掌握走丟時的應對方法。
2.活動難點:能通過觀察、邏輯分析、想象推理去理解故事,發展前閱讀能力。
五、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有和家人逛超市、去公園和菜市場的經歷,對超市、公園等公眾場所的工作人員的特征有所了解。
2.閱讀過湯姆系列繪本,熟悉故事主人公。
(二)物質準備
獎勵貼紙、活動PPT、繪本《湯姆走丟了》、音樂《我愛我的家》、商場場景。
六、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創設百貨商場的情境,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并為接下來的分組討論做好熟悉場景的準備。
(二)分段閱讀故事
1.閱讀繪本第一部分(封面~P7),了解湯姆走丟的原因。該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湯姆和媽媽去逛商場,在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湯姆為了看自己喜歡的東西而走丟。
師:進商場時,媽媽怎么跟湯姆說的?湯姆為什么會和媽媽走丟?我們跟大人出門時應該怎么做?
(幼兒自由討論、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設計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喚起幼兒相關的生活經驗,提高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力爭將走丟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
2.閱讀繪本第二部分(P8~P13),體驗湯姆的內心感受。該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湯姆走丟后,找不到媽媽很害怕、很傷心。
師:湯姆現在的心情怎樣?你覺得他的媽媽會是什么心情?
設計意圖:滲透情感教育,引導幼兒體會湯姆和媽媽的心情,知道如果自己走丟了,家人會很傷心,鼓勵幼兒想辦法幫助湯姆。
(三)討論走丟后的應對方法
1.閱讀陌生人找湯姆說話而湯姆跑開這一頁,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我是湯姆,我會怎么做”。
2.鼓勵幼兒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小組討論,如:到處亂跑,能找得到媽媽嗎?跑出商場安全嗎?要找什么樣的人來幫助自己呢?
3.每個小組派代表扮演湯姆,與扮演商場工作人員的老師合作表演,展示本組討論出來的辦法。其余幼兒當觀眾,在表演結束后,用點贊的方法來表達是否同意這種做法。
教師小結:站在原地等待、尋求工作人員的幫助等都是好方法。
設計意圖:著名的幼兒教育思想家蒙臺梭利曾說過:“我聽過了,我忘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因此通過角色扮演,表演的幼兒和觀看的幼兒都能體驗其中,掌握走丟的應對方法。而在此環節中,執教者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角色表演,能力較弱的幼兒則充當小觀眾,并能在觀看后采取點贊的方法參與到活動中來,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閱讀繪本第三部分
播放課件,讓幼兒完整地欣賞繪本的第三部分,體驗故事中的情感。該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湯姆與焦急的媽媽重逢了。
師:這時,湯姆的媽媽心情是怎樣的?媽媽想對湯姆說什么?(播放背景音樂《我愛我的家》)
設計意圖:完整地欣賞故事的第三部分,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中母子重逢的喜悅,懂得保護好自己也是對父母的愛。在達成情感目標的同時,復習、鞏固走丟后的應對方法。
(五)拓展環節
師:如果故事發生在超市、公園或菜市場里,湯姆又該怎么辦呢?是站在原地不動還是尋求幫助?向什么樣的人尋求幫助?尋求幫助時,應提供什么信息?(引導幼兒觀察PPT,分析超市、公園、菜市場與商場的不同特點,討論走丟的應對辦法)
教師小結:無論在哪里走丟,小朋友都必須記得自己父母的電話號碼和家庭地址,確保與家人取得聯系。另外,在人多的地方,可以像湯姆媽媽那樣穿一件顏色鮮艷的衣服。這也是一個防止走丟的好辦法。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再次拓展幼兒的思維,幫助幼兒掌握在不同場所走失的應對方法。
七、延伸活動
1.向家長推薦該繪本,建議親子再次共同閱讀該故事,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
2.鼓勵幼兒記住家長的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
以上是以《湯姆走丟了》繪本為例的中班安全教育活動。執教者通過引導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中,了解小朋友走丟的原因以及走丟后的應對措施,將安全教育滲透在貼近幼兒生活的故事情境中,培養了幼兒的安全意識。這種教學手段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更生動、更有效。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