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延祥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影視資源的運用,重點是要把握影視資源和學科教育內容的結合點。借助影視資源出色的劇情設計和人物演繹,借助聲光電技術的綜合呈現,相信能為學生打開一片嶄新的世界,讓語文課堂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影視資源;初中語文;運用;策略
影視資源可以看作是語言、文字和各種藝術形式的載體;而語文教學同樣是語言文化和藝術形式的傳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影視資源和語文學科是有共同點的。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作為輔助,可以有效彌補傳統語文學科教育的不足,帶領學生感知語言文化的魅力。
一、影視資源輔助課文教學,打造真情實感
語文教材所選擇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品之作,都值得我們仔細閱讀、認真推敲。而在這些精品文章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包含著中國語言文化、文學藝術的真諦和精華。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認識、感知、鑒賞中國語言藝術、文化文學的美是一個重要的內容。而這種目的的達成就需要借助影視資源的輔助。
比如在講到課文《黃河頌》的時候,課文是歌曲《黃河大合唱》的歌詞節選部分,也是反映了中華民族在危亡時刻堅強抗爭的英勇氣概和偉大精神、昂揚氣魄。但對于今天的初中生來說,他們沒有感受過那個民族危亡的時刻,沒有親身體驗過戰場廝殺的慘烈,對于詩歌中濃烈的情感表達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對于那種愛國情懷缺乏深刻的體驗。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這篇課文的情感意境,老師選出了不少經典抗日題材的影視劇給大家作為學習輔助。比如著名電視劇《歷史的天空》,電影作品《南京!南京!》,還有《我的團長我的團》《百團大戰》等等。通過這些影片中的戰斗場面,中華兒女投筆從戎奔赴前線的英勇景象,給學生帶來了非常深刻的情境體驗,也讓學生在學習《黃河頌》課文內容的時候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我們在組織《黃河頌》有感情朗讀的時候發現,學生的朗讀情感非常飽滿。很多學生在讀到“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的時候,眼中淚光閃閃,體現了情感的真摯。這也正是以影視資源輔助課文教學的價值所在。
二、影視資源服務寫作教學,拓展寫作思路
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教學是一大難點。因為寫作需要的是日常的充分積累,更需要有各種寫作技巧的磨煉和嘗試。只有通過反復的寫作練習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思路,在寫作上有良好的表現。在關于寫作的教學方面,影視資源也可以作為很好的素材和思維引導。
比如在七年級寫作實踐活動中,圍繞細節描寫進行訓練,并給出了《___的那一刻》作為主題寫作任務,用來磨煉大家的細節寫作技巧。但是老師知道,學生對細節的描寫不到位,一方面是寫作上的功力弱,另一方面是平時的觀察和積累不夠,沒有把握住細節。因此,為了給學生更好的寫作訓練,老師在網上找了一些人物形象塑造非常到位的影視劇作品片段讓大家去看,并指導學生去觀察人物神情動作的細節,或者某個場景場面的細節。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杰克教給露絲如何吐痰的細節場景,以及意外被露絲的媽媽等幾個貴婦人發現時候的尷尬窘境;還有其中露絲作為一個上流社會千金小姐卻做出吐痰這種粗魯動作時候的神態動作,演繹得淋漓盡致,細節鮮明;而在《西游記》中,孫悟空初入人間吃面條的場景,還有他在被唐僧救出來之后高興地翻滾蹦跳的場景,都給學生帶來了很好的細節展現。老師組織一些經典的影視畫面給學生進行觀摩,讓學生將這些精彩的細節描寫出來,其內容要豐富且生動得多。
三、影視資源拓展閱讀體驗,塑造藝術審美
提高文學藝術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品位和藝術格調,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以四大名著為代表的各類國內外名著名作占據了不少的篇幅,這些作品也正是提升學生文學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但我們也發現,很多文學藝術作品是建立在特定歷史背景或者時代環境中完成的,學生在閱讀此類文學作品的時候會有一定的生疏感。再加上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有限,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不高。
以影視資源輔助進行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比如在學到《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老師把影視劇作品中劉姥姥進大觀園的片段播放給學生看。大家一邊對照小說內容,一邊觀看影視作品,從中體會人物形象塑造的妙處,體會劉姥姥這個人物角色的小聰明。我認為,影視作品是小說名著的藝術性的具象化展示,其服裝道具、對白臺詞、舉止動作、神態表情,處處都可以展現文學作品的藝術性。讓學生對照影視作品去品讀名著作品,就可以很好地感受其中的藝術熏陶。這比單純去看課文材料要更真切、生動,令人印象深刻。
參考文獻:
[1]王煒興.初中語文教學中影視資源的運用探究[J].學周刊,2016(9):224.
[2]吳紅梅.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26):61.
[3]張秀芹.關于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整合及運用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6(10):69.
[4]周飛燕.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6(1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