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德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以及掌握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課程。小學語文的閱讀學習為學生長期的語文閱讀學習奠定了基礎。閱讀,便于學生了解全面的語文知識,便于學生增強語文閱讀能力,便于學生豐富閱讀情感。如何發揮小學語文教師的有效作用,如何創新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如何擴大學生的閱讀數量,都是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中思考的問題。就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意義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建議和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序發展,高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教學環節。在語文學習課程中開設閱讀環節,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有助于增長學生的見識,增加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感受文字的魅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有效理解閱讀文章的內容,如何真切感受閱讀文章的情感,如何靈活運用閱讀方法和技巧等都值得語文教師思考探索。
一、改善閱讀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理解習慣
小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思維跳動范圍大,難以長時間集中閱讀理解篇幅較長的文章,難以掌握基礎的文章框架。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狀況,掌握班級學生的學習方式,察覺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改變教學措施,舉辦特色化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注意力,自主參與閱讀課程教學活動,自主參與閱讀問題的討論[1]。教師可以創新原有的教學模式,賦予閱讀課程新的時代特色,積極引入角色配音、視頻動畫等講解方式,以生動有趣的形象和方式,講解文章內容,梳理文章框架,活靈活現地體現人物情感,集中學生的閱讀注意力,深入分析文章人物情感,剖析文章深層含義。
二、創辦特色閱讀活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教師可以依據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創辦符合學生理解狀況的閱讀活動,增加閱讀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展開閱讀教學活動,對于不同學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展開特色化的教學方案,強化每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文章內容,正確評判文章人物的行為舉止[2]。
教師在講解閱讀文章時,可以引入文章相關的新聞時事,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提升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組織故事表演、情景模擬、人物配音等活動,增加閱讀文章的生動有趣,更加容易被學生理解。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增設生動有趣的閱讀學習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狀況,符合小學生的理解程度,會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愿意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活動。
三、注重閱讀教學,啟發學生自主思考
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優質的教學活動和豐富的教學活動安排,便于學生全面理解文章內容,便于整體把握文章的情感,便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在授課之前,教師應該全面理解文章內容,仔細認真做好教學安排。在上課時,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帶領學生閱讀課本文章,啟發學生思考文章內容,討論文章中的人物特征、故事情節,思考閱讀文章內容,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空間,互相討論文章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鍛煉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文章的能力,提升學生表達溝通的能力,便于學生學會如何和同學交流討論,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自己閱讀理解文章梗概。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的思考探索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文章內容。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掌握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課程。閱讀的安排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安排的重要部分,是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便于提升學生表達溝通的能力,便于增強學生學習生難字詞,便于擴大學生的漢字儲備,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細節內容,便于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特色化、個性化創辦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充分重視閱讀課程的教學時間,啟發學生善于思考,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自主理解文章內容,糾正錯誤的閱讀習慣,高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C],2020:473-475.
[2]史文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C],2020:509-511.
[3]景慧時,張建華.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20(6):11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