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林
摘 要: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帶領學生從對物理知識的淺層認知過渡到深層認知,教師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就此進行了探究,希望給其他老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生;物理;淺層;過渡;深層
在當前的一些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多;機械練習,理解能力欠缺,思維僵化,諸如此類情況實際上體現出了教師的教學浮于表面,并沒有帶領學生深入到知識的內核中。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這樣的現象并不鮮見,如何帶領學生從對物理知識的淺層認知過渡到深層認知,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獨立思考的欲望,并給予學生思考以及動手實踐探索的空間和時間。學生通過從思維的開啟到逐步深入分析、探究以及解決問題,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增強,并能夠學以致用,靈活調動思維,從而獲得更為多元的解題思路,促其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其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切實得到落實。
一、課前操作,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深度學習意味著思維要達到一定的深度,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那么,調動學生思維的前提是能夠讓所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使其在活躍的情緒之下,思維也隨之活躍起來。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物理實驗學生可更為直觀地觀察以及思考知識形成的過程。為了能夠讓課堂教學得到有力保障,教師可以結合所教學內容,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開啟思維,為順利教學做好準備。引導學生多從生活中利用相關資源,就一些小實驗進行操作。
例如,就“做功改變物理內能”的探究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能夠盡快動起來,要達到這一課堂效果,教師應做到課前讓學生利用身邊素材、親手操作完成熱學實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動手實驗的激情。如,利用家里廢舊的空礦泉水瓶,讓學生按照步驟進行實驗:先取底部留有少量水的空礦泉水瓶一個;然后,對其進行擠壓,這一過程中將瓶蓋適當擰松,接著學生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和探究,并能夠學著分析其中的原因。教師在學生實驗中就相關事項做一提醒和說明。這個課前實驗,取材方便,操作簡便,學生只要動手都會完成。實驗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于生活是充滿親切感的,對做實驗自然也充滿興趣,這一課前預習知識的套路化為實驗操作,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而對于基本知識的掌握就變得輕松有趣起來。
二、參與實驗,進行科學探究
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課程,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精講,多做實驗,使得教學回歸到實驗本身的軌道上,由此也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從淺層的認知向著更高階段的思維聚焦。這些都需要教師創造條件,通過實驗來引領學生充分地體驗與動手,促其經歷更多的實驗過程,并從中獲得思維啟迪,主動進行科學探究,經過交互反饋來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
例如,教學“大氣壓強”一課時,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動手的條件和機會,通過環環相扣的實驗,來讓學生探究和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和其特點。導入環節,圍繞“大試管中上升的小試管”實驗,讓學生分組進行操作,這一充滿魔力的實驗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為接下來的學習大氣壓強打下良好伏筆。接著,教師觀察到,學生就小試管達到大試管頂部嘗試如何取出的問題興趣盎然,各個凝神思索,很快,有學生動手把一大一小兩個試管放到水里,逐漸向下放置,此時,由于重力作用小試管從大試管中慢慢滑了出來,學生親眼見證了這一幕后發出歡呼聲,讓學生體驗到了快樂。為了進一步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教師繼續引領學生投入到實驗中,并總結出了大氣壓的特點,并引導學生就大氣壓的大小進行了實驗探究。學生的興趣一步步遞增,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師利用礦泉水瓶裝滿水后的現象進行問題引導,來讓學生就一邊觀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不僅復習了液體壓強的舊知識,還運用大氣壓的新知識解決問題。在最后的學習環節中,教師讓學生圍繞大氣壓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行討論。學生的思維已經變得越來越靈活,因此,列舉的例子多種多樣。
三、深度學習,學會反思創新
學生通過教師的層層引導,結合實驗對所學知識有了了解與掌握,親身經歷了實驗探究原理的全過程,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學生還需要在教師的引領之下對所學進行反思,從而激發其創新的火花。這也是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高一階段的思維訓練,鼓勵學生能夠將日常中的物理現象隨時進行觀察和記錄,從而拓展對學生的評價范圍,也進一步創新了物理作業形式。還可以在學生進行實驗時,鼓勵學生學會撰寫實驗報告,通過對實驗過程以及結論的反思,總結失敗,對下一步需要改進的部分加以分析,以及產生的好點子、好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深度思考力。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和思考,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從而為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入更高層次的境界創設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熊劍敏.在初中物理課堂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J].中學理科園地,2019(8).
[2]白孝忠.促進初中物理深度學習的策略探索[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