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幼兒教育也逐漸進入一個深入發展的新型階段。幼兒園需要建立讓幼兒感到舒適、安全的教學空間。同時新課程也給幼兒教師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學觀念和思想,讓幼兒教育緊跟時代的步伐。每一所幼兒園都是根據自身的背景和實際進行課程的構建,并調整、更新、創造。在構建課程的過程中,要以兒童為教學主體,根據不同的環境特色,讓教學課程充滿生命力。
關鍵詞:本土資源;幼兒園;種植課程;實踐;探索
幼兒園的教學課程都需要從兒童自身的發展特點出發,構建適合兒童發展的教學課程。由于兒童對大自然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幼兒園教師可以根據兒童自身的發展特點,從自然環境出發,充分利用環境的教育資源,讓環境與種植課程進行很好的融合,激發幼兒對種植課程的興趣。
一、結合環境,積累種植活動的認知
由于兒童的心理年齡較小,對于很多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可運用兒童的好奇心,開展課外的種植課程,讓兒童更多接觸自然界的事物。為此,為了讓兒童能更好地投入種植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創造機會,讓兒童多接觸有關植物,提高兒童對種植課程的興趣,充分利用本土資源積極開展種植活動。
1.創建種植成果展示臺
為了提高兒童對種植活動的興趣,幼兒園可以建立一個展示種植成果的展示臺。教師帶兒童參觀種植成果展示品的過程中,兒童會對自身較為感興趣的種植成果進行提問,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去創造種植品的方式解決疑惑。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對種植過程的興趣,還能培養幼兒自己動手探究的能力。
2.利用周邊環境,激發兒童興趣
在幼兒園的花圃以及草地上,教師可以種植一些植物幼苗并貼上植物幼苗長大后的樣子和名字,讓兒童可以通過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想要在種植課上種植的植物。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周邊的本土資源,帶兒童去觀察植物成長的變化過程,讓兒童更多地接近自然,兒童自然而然就會發現大自然中的魅力,對種植課程就會產生更強烈的好奇心。
二、利用本土資源,提高兒童的種植能力
植物的類別有很多,有的植物看似美麗卻有著極強的毒性;有的植物看似很丑,但是藥性極佳。因此,在幼兒園中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種植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兒童對于很多新鮮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感,但大自然中的危險無處不在,因此,在建立種植課程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還能讓幼兒具備一定的識別有毒植物的能力,同時,對兒童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幼兒園就需要利用本土的資源環境,給兒童開展種植課程。
幼兒園種植課程的開展就是為了讓兒童形成良好的植物識別能力,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判斷有毒的植物,以保護自身的安全。農村的幼兒園中隨處可見美麗的野草和野花。兒童很容易就會被植物的外表所迷惑,進而會對一些有毒的野草野花進行采摘,最后發生中毒事件。幼兒園種植課程的開展中,教師在教兒童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還需要給兒童進行有毒與無毒植物的區分,提高兒童對植物的辨識能力。
三、以學促做,提高種植課程的實效
1.開展種植課程的專項學習活動
種植課程的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還能促進兒童之間的合作協調。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種植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兒童創造力的發展。種植課程的開展是為了讓兒童更多地接觸泥土,接近大自然,彌補城市發展的缺陷。因此,幼兒園可以利用農村中豐富的農作物,利用兒童喜歡探索大自然的興趣,鼓勵兒童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讓教育回歸自然,回歸本真。教學目標的構建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樹立好的教學目標能讓教學過程變得井然有序。兒童在種植植物后,教師要引導兒童進行植物觀察,進行記錄,直到收獲。
2.制定教學內容的分類
種植課程的分類有很多種,幼兒園在種植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不同類別的植物種植。分類種植中,不僅能夠讓兒童懂得植物的分類,還能夠了解植物的作用。我國地大物博,在農村中有很多取之不盡的鄉土資源,隨處可見的稻草以及種子、樹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兒童種植課程中的資源。因此,幼兒園教師在種植課程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社會條件,將這些教育資源與課程整合起來,引導兒童在種植的過程中認識自然,探索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學到更多的知識。
在兒童的種植活動課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兒童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結合本土環境建立多種多樣的教學課程,在種植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兒童學會如何種植,還需要提高兒童對植物的識別能力,讓兒童在種植課程中收獲更多除知識之外的能力,提高兒童的感悟,讓兒童在種植課程中體會種植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陸燕.淺談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園布藝活動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33-34.
[2]解華,史瑞峰.利用本土資源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2016(4):30-3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