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基本數學能力的培養,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類比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概括抽象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能力;培養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數學在社會生活中各個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正如美國數學家馮紐曼所言,“數學方法滲透并支配著一切自然科學的分支”。事實上也是如此,其他所有的自然學科中都依稀可見數學的身影。毫不夸張地說,學好數學是學習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因而,學生基本數學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小學數學教師關注的一個焦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引導學生嘗試著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生活實踐。
一、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基本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學習中最基礎的能力要求,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小學生基本運算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數學概念、公式、性質和法則等數學基礎知識。好似廚師烹飪,如果說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那么數學基礎知識就是必不可少的食材。只有食材具備,廚師才不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第二,要加強基本運算技能訓練,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大量的典型題型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做到熟能生巧。這樣學生遇到數學問題才能應對自如,如庖丁解牛,唯手熟爾。比如雞兔同籠問題,可以說是小學數學的一個難點,但是掌握熟練的學生拿到題目就能迅速判斷出考核的內容,找出等量關系,作出正確的假設。第三,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認真嚴謹是數學學科與生俱來的品質。數學計算容不得半點粗心大意。有些學生經常犯些看錯加減符號或者抄錯數字之類低級錯誤,這歸根結底還是不夠認真仔細,缺乏嚴謹的學習態度。所以,小學生一定要養成細心認真的計算習慣,決不能因一步差之毫厘而導致結果謬之千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單純關注學生做題數量的題海戰術,而注意讓學生學會“典型題整理”,舉一反三,從而迅速地提高學生解題速度和正確率。
二、抽絲剝繭培養學生的類比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中的類比思維能力主要指學生立足于正確的數學思維規律和形式,綜合分析數學對象的性質和相互關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數學中的結論需要通過大量的觀察、推理、類比、歸納來推斷得出。可見,類比思維在數學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是絕對可靠的,也是不可爭辯的。每一個數學符號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意義,不可替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證教學方法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嚴謹治學,杜絕學生邏輯錯誤的發生,這也是培養小學生類比思維能力的前提。教師還要培養學生把握數學的直觀性。例如在學習空間與圖形時,不能只局限于教學生在紙上畫圖,還要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直觀的事物,由長方形聯想到教室的門窗,由平行線聯想到馬路上的斑馬線,由體積問題聯想到容器的容積,通過聯想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直觀影像,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就更加清晰且深刻。
三、數形結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數學中的空間想象能力就是指學生對事物的大小、形狀、位置、結構的想象與認識。學生可以在頭腦中分析幾何圖形,思考各個元素之間的位置與動量關系,可以利用平面圖形來想象客觀事物的空間結構,也可以對復雜的圖形進行拆分,從而達到簡化數學問題的目的。訓練和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教師在講解空間圖形時,應該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測量生活中的類似物體,養成勤于觀察和測量的習慣,在實踐中加深對空間圖形概念和性質的理解。實踐證明,數形結合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把代數知識和幾何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幾何圖形解析代數語言,如此既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又有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
四、聚合抽象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聯系日常生活情景,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對概念形成更加清晰的認知,這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書上的許多概念對小學生來講只是一連串枯燥而僵硬的文字和數字,學生缺乏具體的感性的認知。想要讓學生深刻理解抽象概括的數學概念和原理,就需要把對數學概念和原理的“教”轉變為學生抽象概括的“學”。教師可以巧用心思在書上的概念與學生的生活之間建立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學習重量單位時,可以聯系到一個雞蛋大約50克左右,一名小學生的體重大約30-40千克。如此,重量單位就不再是陌生而模糊的文字,而變得鮮活而生動,學生可以感知。可見,通過巧妙聯系生活實際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能力的培養決定了學生以后在數學乃至其他相關學科的學習所能企及的高度。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小學生的基本數學能力的培養,多渠道、全方位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能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