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杰
摘 要:語文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極為適合的,在語文教學中,各種詩詞歌賦和抒懷文章的教學都會影響學生的想法,進而改變其心理,黨和國家也力推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繼而促使教學具備育人的功能。對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是否可行,如何根據語文教學的特征來適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做出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可行性
人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水平較為豐富且追求精神享受的和平時代,致使人們非常重視民眾的教育問題,這樣一來,學校教育從環境上的里里外外與教育內容上的方方面面,都會經過相關人員仔細推敲制定出最適合的教育改革方案。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應該注重學生素養的培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可以促進語文教學有著更為健全的教育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由此可見,語文教師必然要根據自身教學特點和學科特征科學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人格素養與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提上日程的重要意義
1.新時代培育優質人才的必然要求
在當今國際經濟和科技等各方面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培養的人才必然是具備高素質和高能力水平的一些綜合性或者專門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完成學業之后與其他勞動者和專門人才聯合起來,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實現偉大富強中國夢。在2002年發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便明確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教學中融入的重要意義,并做出一些基本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初中生正處于一個可塑性極強、極易接受優質教育的人生中重要的發展階段,再加上現代社會中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設備等,都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教學環境,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卻依然存在一些令人膽寒的校園突發事故,暗示著學校中青少年學子的內心急需要正確的指導和教育,處于這個壓力很大的時代,學子所承受的壓力也會讓其心理不堪重負,而根本不能積極向上樂觀地對待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從自身職責方面分析,還是從黨和國家教育政策方面分析,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培育人才必不可缺的教師職責。
2.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之舉
通常情況下,人們認定心理素質是在人的各種素質之中占據非比尋常的重要地位,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之中,也是教師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養水平的必要之舉。在《綱要》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素質教育必然要在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實施和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否則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素質教育。但是,眾所周知,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便是重視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而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從而不利于學生的素質教育,由此可見,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以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之舉。在語文教學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借助教學中文、詞、意的教學來影響學生的觀念,幫助學生樹立真善美的健康心理品質。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策略研究
1.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一致的
自古以來,語文學科的教學除了教會學生識文斷字之外,更重要的則是教會學生如何為人及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的融入同樣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健全人格和提高素質能力,讓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綜合性的發展。由此可見,這兩者之間本就存在著一致性的目標關系,所以,融合起來也是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例如,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便是通過讓學生在親身體會與自主學習研究文化知識的同時,影響自身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將語文教學當作載體提高學生接受度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白語文學科所存在的人文性和綜合性等特征,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和融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臺,而且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是極其豐富多彩的,為學生提供了生動形象的典型人物形象與廣泛的教學內容等,極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讓學生自發地對待這些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學習。例如,一些抗日英雄的節選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表述和語言的表達等,都可以讓學生深切感知這些感人的事跡與人物的經典形象等,都會讓學生產生極大的印象,并且還可以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人物的國家大義和個性情懷等,這樣通過學習便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不斷地升華自身的理念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結語
新課改的發展變化也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為優質的條件,讓人們越發重視這一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幫助學生擺脫原有只是重視知識學習,而忽略學生精神品格建設的一種片面的教學方式,它的融入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載體,幫助學生開發心理的潛能。
參考文獻:
[1]葉一舵.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18(4):52-53.
[2]鐘增志.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電力教育,2018(9):37-38.
[3]韓雪屏.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4:44-4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