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曄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組織課前預習活動、創設高中物理教學情境、構建師生互動課堂、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開展物理網絡視頻教學,并在課后布置基于網絡的課后作業,從而不斷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構建起新型高效的物理教學模式。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中物理教學;教學模式
.
隨著移動互聯網在高中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移動互聯網不但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物理知識,不斷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和效果。本文基于移動互聯網視角,對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初步探討。
一、課前預習
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課前預習。在傳統的課前預習環節,教師雖然對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但是卻很難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很難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而如果在課前預習環節運用移動互聯網,就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易錯點,從而構建高效物理課堂。例如,在學習庫侖定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移動互聯網向學生播放探究庫侖定律的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視頻中展示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個實驗的方法是什么?得出了什么結論?揭示了什么物理規律?要求學生認真預習新課內容,并將問題的答案發送給教師。教師在課前了解學生的答案并進行統計,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并及時選取最佳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設情境
以往教師在對高中物理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教學時,一般采用靜態的PPT圖像或動態的繪圖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種方法要么直觀效果不強,要么耗費大量時間,影響教學進度。針對以上情況,教師可搜集移動互聯網上現有的資源,為學生創設物理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電場線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利用網絡多媒體視頻向學生展示點電荷的模擬圖,點電荷發出的電場線的形狀以及四種點電荷電場線的不同分布,勻強電場的電場線的分布。這樣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現出電場線。播放完畢后,教師還可以繼續向學生提問:根據剛才所了解的電場線,請同學們分析總結一下電場線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繼續進行知識的學習。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三、構建互動課堂
師生的有效互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也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互動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肯定,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則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分析總結,在做題環節,讓學生自己講解物理題目,通過角色互換,從而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在學習勻變速速度公式時,教師先借助移動互聯網資源,讓學生自己分析推導出速度公式,然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和例題,讓學生自主完成練習,完成后讓學生小組內先討論,然后派代表站在講臺前講述自己的解題過程,由此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自主探究學習
物理實驗教學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學生自主動手實驗,并通過互聯網及時上傳自己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教師實時發現問題,給予及時幫助和指導,最終完成實驗的學習。這樣不但使學生對實驗過程和方法印象深刻,而且發展了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五、網絡視頻教學
移動互聯網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借助移動互聯網,教師可以開展視頻教學,將物理知識以視頻的方式實時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高中物理動能定理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自主學習,談論對應的知識點。同時,教師利用現有的移動網絡平臺,上傳對應的網絡教學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更好地理解知識點。這樣學生通過隨時反復觀看、自主學習,徹底理解了這個知識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六、網絡課后作業
“互聯網+”時代正改變著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課后作業作為教學過程的最基本環節,它是教師和學生每天都接觸到的重要教學活動之一。課外作業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高度關注,而布置有效的課外作業在中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校或教育局架設云計算平臺,購買相關的移動App和微信、QQ等軟件,上傳教學資料如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物理實驗指導、課后思考等,布置課后物理作業如習題,課后思考,拓展延伸等。建立班級學生名單,學生通過個人電腦或移動智能終端登錄,經歷學習—反饋—指導—作業—評價的過程。
總之,通過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高中物理教學,教師可以及時、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難點,從而做到及時反饋和指導,并調整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還可以形成課前、課堂、課后有機聯系統一的教學內容、教學空間和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崔立群.基于網絡技術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5(2):85-87.
[2]辛天佐.基于網絡環境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新課程導學,2016(8):121-123.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