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渤
摘 要: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地理學科作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地理學科包含著許多的學習內容,綜合性較強。在老師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要求學生簡單地背下幾個國家、幾個地理位置,而需要學生學會做題技巧,教導學生如何結合地理圖文進行解題,在圖文上獲取關鍵的地理信息,從而提升學生的做題效率。如果高中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讀圖技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圖能力;教學探究
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在高中地理學習的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掌握基本的地理讀圖技巧,在做題的過程中能夠準確進行地理定位,進行高效學習。高中生如果可以擁有較好的圖文轉換能力,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進行地理自學,不斷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提升自己的地理讀圖能力。筆者針對教師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展開研究討論,希望對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教學現狀
一方面,在當今的高中地理教學中,相關數據表明,大部分高中地理老師對于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在許多老師的認知下,認為只要學生能夠將教材上的基礎知識背下來,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進行地理學習,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讀圖能力對學生的重要作用。其實,地理圖標作為地理語言的一部分,可以清晰地對地理知識進行概括和表達[1]。另一方面,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缺乏重視,將地理學科劃為副科范疇,沒有給予重視,受這樣的思想影響,學生不愿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進行地理學習,對于地理讀圖分析也缺乏練習,由此一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活躍,不利于學生讀圖能力的提升。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方法策略
(一)增強學生對地理圖文的分析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老師培養學生地理讀圖能力要加強自己對地理教材的理解能力,充分把握教材中的地理知識,并將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加入圖文中,使基礎知識與圖文相結合,這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可以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圖文理解能力。此外,老師在講授高中地理知識時,應引導學生將書本上以及習題上的圖文進行整合,分析其中的地理知識[2]。例如,老師在講解《地球的運動》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上的圖文進行分析,從而明確地球運動對宇宙以及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充分理解教材上的知識,并提升學生對地理圖文的理解能力,形成活躍的地理思維。
(二)培養學生制圖和繪圖的能力
如果學生的制圖能力和繪圖能力得到培養,那么他們對地理圖文的解讀將不成問題。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繪圖素材,引導學生展開高效的地理繪圖。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下,當自己再看到地圖或者是在做題過程中看到地理視圖時,能夠快速理解其中的內涵,準確把握題干中所要表述的地理知識。此外,為培養學生的制圖和繪圖能力,教師要增強自己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在知識層面進行充分交流,引導學生在制圖和繪圖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對地理制圖、繪圖的興趣,例如,老師在講授《地球的圈層結構》時,需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繪制地球的內部結構,在此過程中,老師應要求學生對各大圈層的形態有一定的認識,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繪圖過程中能夠高效地進行地理繪圖[3]。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制圖和繪圖能力,并使學生的讀圖能力得到無形提升。
(三)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教學資源
在當今社會信息不斷發展的潮流中,多媒體教學方式逐漸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老師在培養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在網絡上搜集先進的教學方法,并將清晰的地理圖文提供給學生,教導學生在分析地圖時,注重圖中包含的隱性信息,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并注重總結和歸納,使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比如老師在講授《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這節課時,可以在網絡上搜集教學資源,在課堂上播放水資源的形成過程中以及它對人類的作用和影響,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使學生的地理思維得到提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拓寬知識視野。
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生提升地理學習能力的基礎。廣大教育者應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地理圖文知識的分析對自己地理成績提高的重要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地理繪圖,培養他們的讀圖能力。我相信在廣大教育者不斷的努力下,在學生的積極配合下,學生地理成績一定能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安曉麗.高中地理微課設計開發與教學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郭永馨.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3]楊小瑞.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