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亞云
摘 要:高中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理論知識眾多,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新課程標準的深化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為了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正在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互動參與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接下來,結合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互動參與式教學的優勢,探究出相應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高中歷史;互動參與;教學措施
所謂的互動參與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參與度。其中的互動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在加強溝通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記憶。在設置具體的教學措施之前,教師必須要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多角度發現問題,對癥下藥。
一、當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歷史的知識點眾多,且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很強。很多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并不高,在學習時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也逐漸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學生無法投入到學習氛圍中,自然無法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必須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展開教學措施探究。
(二)教學脫離現實
歷史講的是過去的事情,但并不意味著歷史與現實生活沒有一點聯系。相反,歷史不僅與現實生活有很大的關聯,還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很好地將歷史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三)教學目的不明確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幾乎所有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在高考中獲得好成績。這種以成績為最終教學目的的教學嚴重違背了教學的實際意義。教學是為了學生能從學習生活中獲得豐富的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教師不能僅僅將成績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要多方面思考。
二、互動參與式教學的優勢
互動參與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發揮主體意識,積極地參與到實際教學中去。所以,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發揮主體意識。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際教學中,給予他們足夠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能促進彼此關系的和諧發展,這對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很大的幫助,從而間接提升了教學效率。
三、互動參與式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一)設置問題,促進思考
問題的設置在于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在問題探索中獲得新的見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境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問題的提出需要適當的語境,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工具提出問題,如多媒體、音頻等。
例如,在學習“文化大革命”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影片。影片的內容主要為介紹“文化大革命”的經過,這其中一定會有學生所熟悉的人物或事件。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問:大家根據影片談一談自己所熟悉的和“文化大革命”有關的事件。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激發。
(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分組,將學生分為一個個小組,再給每一個小組安排學習任務。小組內部進行細分,共同合作完成這一任務。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小組的學習情況,確保學生全程都在學習狀態。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促進自身思維的不斷發展,集思廣益更能獲得豐富的知識見解。學生獲得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團隊合作意識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及時評價
每一次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提出一些評價。評價必須全面,包含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從多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一些建議。學生根據教師的建議進行反省,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不斷改進,發揮優勢,改進劣勢,充分提高自己的能力。評價的過程也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獲得了自信心,必定能在學習中取得進步。
綜上所述,互動參與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探究出合適的教學措施。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際教學中去,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率,這不僅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最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的興趣,提高了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武軍.以探究式“立體學案”導學法促歷史課堂改革:以人教版必修Ⅲ第3課《宋明理學》一課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9(10):63-66.
[2]楊艷美.動態生成性教學在高中歷史課程中的應用:基于山東濰坊若干中學的調查與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