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趙沛
摘 要: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突飛猛進,MOOC教學資源使教育已經突破了傳統大學的時空限制,通過開發優化教學資源,實現“三助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將有利于發揮多方優勢,最終實現立體多元化教學的目的,以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MOOC背景;思政課;“三助式”教學模式
“三助式”教學法就是注重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群體資源的優勢,實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助學習(簡稱“自助”)、互助學習(簡稱“互助”)和老師幫助學習(簡稱“師助”)三結合,尤其是在MOOC背景下,依托各類在線教學平臺,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結合線上線下教學,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高質量、高效率地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任務。
一、MOOC背景下思政課面臨的“三重困境”
1.信息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近年來信息化技術迅猛發展,信息化生活方式使學生獲取信息渠道多樣,特別是自媒體的興起,信息傳播碎片化,多元化的數據信息不斷堆積,學生需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進行選擇,再加上西方思潮通過互聯網傳播,很容易導致學生的“三觀”受到影響。因此,在信息化條件下,傳統媒體單向度傳播形式被打破,傳播語境更加復雜,因此,信息化對傳統的思政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產生沖擊,信息選擇的多樣性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亂,弱化了思政課的影響力,對思政課的實際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傳統思政課“知識傳遞型”方式面臨的沖擊
傳統的“知識傳遞型”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單向的知識灌輸形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的重心是教師,課堂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特點是以教代學、先交后學、以教定學,這是一種機械的“照鏡子”式的教學模式,主體和客體之間是一種單向度的關系,缺乏能動性,使本應生動活潑的理論教學成為機械性過程,缺乏本有的思想張力和激情活力。
3.思政課教學內容重復的困境
思政課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甚至到博士一直都在學習。當然大中小學的思政課呈現出風格迥異的課堂特點:小學的思政課輕松活潑而有趣,學生在學習中明白了“對不對”和“該不該”;中學的思政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在學習中明白了“要不要”和“好不好”。大學的思政課則落在“理論”上,堅持學理性和政治性的統一、知識性與價值性的統一。即使在大學的思政課中,內容也存在著重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為例,本科階段政治理論必修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第三模塊重點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碩士研究生階段的政治理論必修課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士研究生階段的政治理論必修課《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其重點內容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雖然講授的側重點不同,但教學內容的重復,使學生認為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使學生像吃“回鍋肉”一樣的對教學失去應有的興趣,造成課堂教學“抬頭率”低下的局面。
二、MOOC背景下“三助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1.課前自助——線上預習,觀看MOOC資源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突飛猛進,MOOC教學資源使教育已經突破了傳統大學的時空限制。在課前,教學期班建立本課程的微信群,教師在網絡上選擇適合本課程特點的優質的MOOC資源,通過微信群推薦給學生,MOOC資源視頻精而短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圍繞知識點思考所指向的現實問題,去尋找相關的資料,以備課中相互研討。這種課前自助的學習模式克服了以往單向度對教師課堂講授的依賴,而是在綜合接受多種動態視頻信息中主動地思考其疑惑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以教學的生動性啟發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更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其后在課堂中針對這些疑惑點和問題進行引導,在課后對課中學生經過反復討論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
2.課中互助——互動課堂
為了結合學生實際,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講述他們觀看MOOC資源的感受與疑惑,同時通過自行閱讀教師推薦的重點授課章節的重要文獻進行思考。研究生教育重在知識性、學理性,針對這些問題,教員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梳理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學重難點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自己相互研討辯駁,通過頭腦風暴,暴露其存在的理論問題,后續教師對這些些錯誤觀點、不精確陳述在課堂中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糾正、講評。針對研討中表現出的重大理論問題,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的生動案例,理論聯系實際的尋找它們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注意從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理論難點問題導入,不留痕跡的將學術話語轉化為生活實例,使思政課像“春雨潤物細無聲”般的充滿了親和力和滲透力,使學生產生“想學”“愛學”的動力,成為互動課堂的主體。
3.課后師助——釋疑解惑
學生課前自行觀看慕課資源,課中進行研討交流,課后部分學生仍對課堂研討的內容存有疑慮,學生可以隨時通過互聯網的微信、QQ平臺來@教師,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全天候為學生進行解答,共同討論,讓學生對難點問題、疑惑問題有更全面、更充分地掌握。相比線下答疑,線上答疑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學生積極性也比較高,特別是對一些性格比較內斂的同學而言,是非常高效的溝通方式。最后,對于本堂課的知識點需要進行檢驗和鞏固,可以通過微信群小程序對學生進行課后知識點測試,針對測試結果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微信群里統一進行講解作答,這樣就形成多元立體動態的教學模式。
三、MOOC背景下思政課“三助式”教學模式展望
當然,MOOC背景下思政課“三助式”教學模式的運行需要思政課教師做充分的準備。思政課教師除選擇優質MOOC資源外,教師必須對視頻資源中的問題進行梳理,設計學生在課堂中相互研討的問題,采用問題鏈式來引導學生思考,這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理解大綱,吃透教材,既需要學理性又需要知識性,要求思政課教師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生活實踐以及高超的理性抽象力和精彩的表達能力,并能對教學的互動形式和互動流程進行反復琢磨和推敲,才能使之在教學中互動起來。而“00后”的學生思維敏捷、發散,在互聯網時代勇于表達自我的觀點和看法,但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如何正確地進行深層的價值引導,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用理論的、歷史的、現實的、國際的視野,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前沿的知識傳授,揭示不良思潮的錯誤根源,使學生真正以深刻的思想認識奠定堅實的政治根基。
MOOC背景下思政課“三助式”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教學過程中教學角色的互換與調整,綜合使用參與式、研討式、體驗式多種教學手段,在師生角色反轉中讓教師與學生都“動”起來,并在這種互動中讓課堂整體性地“轉動”起來,真正達到占領學生思想陣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伍永剛.“三助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9).
[2] 楊曉軍. 高校思政課內容重復與交叉的原因分析與應對策略[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8:70).
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Sz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