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韶慶
摘要: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財政預算改革的精神,有效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合理安排行政事業單位各項支出,以最有效的手段提高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算管理體系,是現階段財政預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現結合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不健全、格局不規范、評價機制不明確和績效結果運用無效果的問題。據此,本文提出健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規范預算績效管理格局、完善預算績效管理評價機制及有效應用預算績效評價成果四方面措施,以求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促進政府透明、責任、高效履職,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概述
(一)預算績效管理的概念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即用績效目標的理念和方法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收入支出的編報、預算支出的執行,和對預算支出執行監督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預算績效管理,預算績效管理具有相對獨立性。主要看四個方面,第一是投入成本。投入成本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的貨幣或非貨幣性投入;第二是過程管理。過程是項目實施進程中業務的推進和資金流向情況,要做到支出明確,監督有效;第三是產出數據。產出是項目實施的客觀結果,是項目完工后的數量、質量和時效,具體體現的完成規定工作量、達到預計質量目標、按時完成項目任務、有效控制成本消耗等;第四是效果。效果是項目完工后產生的影響,關注項目利益相關方的滿意度,并根據項目行業特點關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及滿意度指標等。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并且全方位實施績效管理,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有效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做出的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這就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注重標本兼治,推動廉政風險防控標準化、制度化、常態化,深入推進從財政源頭治腐防腐制度機制建設。因此,將預算績效化管理作為衡量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規范化、節約化、公開化的標準,是最為科學有效的手段措施。換句話來講,作為履行國家公共職能的行政事業單位,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這不僅僅是國家或財政所關注的問題,更是社會各界關注關心的問題,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主義國家所必須采取的一項舉措。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就各省份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方面陸續出臺了相關的意見辦法,但由于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等各方面條件尚未成熟,預算績效管理存在許多問題,現總結如下:
(一)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不健全
2019年相關部門出臺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意見》,明確了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但由于歷史性原因,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方面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由于人員素質和信息技術等原因。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尚不完整,部分預算外等資金未全部納入預算,預算編制質量較差;第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項目多屬公用經費性質,即為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所需支出,所以無法合理確定績效目標和相對應的產出,所以就績效管理量化指標確定方面,無法從績效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時效指標、社會性效益指標,生態效益性指標等確定績效指標,導致整體預算績效管理水平較低,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不健全。
(二)預算績效管理格局不規范
目前,各行政事業單位存在項目無研究論證,缺乏項目決策機制的問題。第一,行政事業單位目前預算項目多是延續性項目,零基預算基礎薄弱,在確定年初預算時,無調查確定,實體論證環節,也沒有切實可行的決策機制,預算有時僅憑一言一句的上級政策性文件或本級文件精神為依據,預算項目缺乏精細性、有效性,從政策到具體項目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效益等方面,都無數據標準。第二,部門預算下達后,財政部門未對公用經費和專項經費實行全程監督問效,行政事業單位年初確定績效目標后,執行中發生合理合規變化時,目前,財政部門設立適當的績效動態調整機制,故年底績效目標考核時,與年初確定的績效目標有出入。第三,財政部門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歷年項目的整合力度不高,對于部分政策到期、單位職能變更后預算績效項目未做增減。
(三)預算績效管理評價機制不合理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執行中事前、事中,事后績效評估機制不明確。第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年初確定后,績效目標的合理性、實施方案的可行性、籌資的合規性等方面都不科學。第二,預算績效年中執行到年后評價都由各部門各單位自行評審,財政部門由于人力等資源有限,無有效的成本效益及公眾評價等評價方式,也無法全過程參與評價,審計等監督部門也無專門的績效評價監督,導致預算績效評價缺乏客觀性。
(四)預算績效結果的應用不理想
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的最終目標是透明、責任,高效履職,這就要依賴預算績效結果的充分運用,目前,預算績效結果的應用不理想,第一,財政部門未充分應用評價績效結果,缺乏有效的評價獎懲機制,對部門預算績效只關注事前報備,對績效結果關注度不高。第二,行政事業單位績效目標的確立只是形式主義,評價結果與績效目標有出入后不整改、不落實。第三,由于外部評價力量的缺乏,我省績效評價往往是事后評價,加之行政事業單位履行公共職能特征的限制,即使績效目標履行不實,也沒有切實有效的懲戒機制。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措施
(一)健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健立健全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是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完善機制。從思想上深刻認識預算“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意義,健立健全規章制度、明確年度預算績效目標,并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納入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中。健全目標管理、運行監控、績效自評、信息公開等管理制度體系。二是確定專人負責本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行政事業單位應確定專人負責預算績效管理,并加強負責人的業務培訓工作,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業務,負責人既要熟悉財務工作又要熟悉項目管理,其綜合素質的高低是預算績效實現的關鍵。三是注重項目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的調查研究。行政事業單位在年初確定預算績效目標時就要搞調查研究,以實事說話,從取得的第一手資料中確定目標,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也要密切關注預算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確??冃繕说耐瓿?。四是財政部門要建立獎懲機制。對績效目標完成良了的單位要給予資金獎勵,對完成差的單位給予扣減項目經費等措施。各部門間要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性競爭局面,有效提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水平。
(二)規范預算績效管理格局
各地區應規范的預算績效管理格局,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部門會同各行政事業單位共同參與預算績效管理,一要制定和完善績效目標監控、績效評價、評價結果應用等各環節的具體流程。二要確定績效管理的廣度,將一般預算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及預算外收支等均納入預算績效管理范圍。三是行政事業單位要按照財政部門下發的指標模板,結合本部門的實際科學合理確定本單位的預算績效指標,確定的預算績效指標要細化到具體產出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并做好項目監督、績效自評、信息公開等管理制度體系,以便量化分析項目預算資金使用效果。
(三)完善預算績效管理評價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要完善績效自評機制,區分本部門預算績效的一般評價和重點評價范圍,將公用經費作為一般評價,將項目專項作為重點評價。一要明確強化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單位一把手應直接對單位預算績效負責,自評部門自年初預算績效確定之日及時對照設定的績效目標,對預算執行情況和項目實施效果開展績效自評,對一般評價項目和重點評價項目策和項目資金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以及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全程跟蹤問效。二要財政績效管理部門會同審計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各行政事業當年的績效目標完成進度進行檢查審計,實時監控當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對完成不理想或直接不能完成績效目標的要提前預警并責令完成,確實完成不了的,要提出書面整改意見措施,并按建立的獎罰機制進行處罰。三要積極選擇評價方式,在開展重點績效評價時,無法獨立完成的,可聘請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工作。
(四)有效應用預算績效評價成果
“重成果”是預算績效管理一個重要的環節,前期所有的工作最終都體現在評價成果上,通過評價去粗存精,不斷改善,才能將績效管理推向新臺階。為此要做到如下幾點,一要行政事業單位做好自省,行政事業單位本身是整個績效工作的主體責任人,要通過評價成果發現預算績效的優點和不足,積極整改,不斷改進預算績效指標設定的精細化、科學化有標準化。二要財政部門要按績效結果積極制定并執行獎懲機制,將各部門整體績效與預算安排掛鉤,對整體績效好、支出進度快的合理增加預算安排并優先保障,對整體績效差、支出進度慢的相應減少部門項目支出,并督促改進。
四、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體教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財政政策,堅持抓好收支預算執行,認清當前嚴峻的財政形勢,要有過“緊日子”的意識。新的時代賦予行政事業單位新的使命擔當,要奮力推進財政深化改革,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推動績效理念和方法,改變預算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閔娟.如何加強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J].經管園地,2016,(36):25-26.
[2]蔣潔.論如何提高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J].現代經濟信息,2017,(12):210.
[3]陳熹.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J]. 財經界,2020,(1):35.
(作者單位:中共海北州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