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瑜
摘要:隨著我國政府部門職能轉變、政務公開等工作的不斷強化,政府會計制度不斷改革和創新。本文通過分析高校會計制度下科研經費會計核算存在的收入確認不合理、混合成本難以分開、固定資產未計提折舊的問題,總結對比新政府會計制度在科研經費收入確認、計提項目間接費用或管理費用、購進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改變,探討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高校;科研經費;會計核算
一、引言
新政府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實行前,我國高校采用的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高校會計制度(以下簡稱“舊制度”),但是,舊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發展新形勢,會計信息披露新需要。2019 年 1 月 1 日起,高校開始施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不再實施《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這對高校會計核算帶來巨大的影響。
科研事業收入作為高校財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會計核算至關重要。舊制度在反映財務數據完整性、及時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相比而言,新制度擴大了政府資產負債核算范圍,完善了固定資產管理,調整優化了預算會計內容。新制度將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結合更好發揮了政府會計職能,實現了對政府會計主體財政資金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全面、系統、連續的反映和監督,加強了預算管理、財務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果。
二、舊制度下高校科研經費會計核算存在問題
舊制度下實際收到與支出時就即時記賬,導致部分業務過于關注資金最終金額,缺乏對現實業務的判斷,難以有效反映經濟實質。
(一)收入確認不合理
舊制度下對于科研經費收入確認,發生實際收付款事項時,計入科研事業收入與支出,與實際發生情形難以一一對應。對于時間跨度較大的科研項目,未發生與之相關的活動,在收到款項時就確認了收入,這樣處理無疑是虛增了當期收入,不利于反映高校實際真實的財務狀況。對于簽訂項目合同,按進度或者按時間發放款項的科研項目,研究經費開支時間就未必能與發放時機契合,從而出現預開發票的情形,需要先其他項目借支,在以后會計年度,即實際收到賬款時,再予以沖抵,此時需要篩選票據,核對調整相應項目余額,這無疑加大了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
(二)“混合成本”難以分開
對于高校承接科研項目,需要按一定比例從科研項目收入中提取項目管理費或間接費,按提取金額進行賬務處理,但是對于實際發生的科研活動的間接成本,即水電費、實驗室發生的費用等“混合成本”在科研支出中的分攤沒有相關要求,沒有進行明確的分攤,在實際操作時,全部與科研人員、后勤人員薪酬計入對應的支出,這樣使得項目發生的間接費用與高校的教育事業支出混為一體,不僅虛增了教育成本,還無法體現真實的科研成本。
(三)固定資產未計提折舊
舊制度下高校運用科研經費采購固定資產一次性計入費用,在以后年度計提折舊時,運用“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采用虛擬計提法進行折舊,不包含到當期成本費用中,也不在反映在預算報表中。通過該方法,無法了解到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運行成本,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固定資產本身的新舊程度以及其凈值。同時,由于折舊信息對行政事業單位意義不大,在實際工作中,有的高校未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僅按照規定在資產管理系統計算折舊,沒有登記入賬。
三、新制度高校科研經費會計處理
新制度結合權責發生制,解決了舊制度下科研經費部分業務難以全面反映經濟實質會計核算的問題。
(一)收入確認
與舊制度相比,新制度下對高校承接科研項目收入確認時點做出明確區分,加入預收與應收處理,對科研事業收入按合同完工進度確認收入。在新制度下,財務會計在實際收到科研經費或者涉及預開發票業務時,當時并不確認為收入,而是按照預收賬款處理;預算會計則在收到款項時計入“事業預算收入”。如果一項科研項目不是一年期項目,按要求需要報送月報和季報,單位也可以選擇按年處理[4]。當每年末或者項目結束時,財務會計需要將預收款項轉出,確認其為當年項目收入,預算會計不做處理。
(二)計提和使用項目間接費用或管理費用
與舊制度會計處理比較,需要明確的是科研項目間接費用和管理費主要為了補償項目承接方為該項目實施所發生的間接成本。針對在未發生時,間接成本無法直接分攤至具體項目的情況,新制度引入了“預提費用”科目,“預提費用”是指應由受益期分擔計入成本對象的成本費用,而以后月份才實際支付的費用。計提后,統一由單位財務安排管理。同時通過“項目管理費及間接費用”進行明細核算,對于涉及資金收付業務采用計“事業支出”,做預算會計處理。
(三)購進固定資產會計處理
新舊制度在固定資產取得時對于其成本的計價并無太大差異,加入預算會計處理,能夠更好的體現購入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及組成,對固定資產的后續處理提供了重要支持。在計提折舊的過程中使用實提折舊的方式,在固定資產的用途基礎上,將折舊費包含到當期成本費用,反映到財務報表中,有利于客觀真實地反映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運營成本,更有利于合理高效的管理單位資源。
四、新制度高校科研經費會計核算難點
(一)完成進度確認方法選擇難
為確認項目收入,新制度下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采取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比例,已經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預計總工作量的比例、已經完成的時間占合同期限的比例、實際測定的完工進度的方法來選擇合同完成進度進而確認收入。一旦做出選擇完成進度確認方法就不能隨意變更。但高校中由科技管理部門負責制定項目管理辦法,控制項目完成進程,財務部門人員負責對實際開支登記入賬,兩者缺少有效溝通,難以有效選擇適用于項目本身的完成進度確認方法,進而導致收入確認難。
(二)新增固定資產折舊和攤銷會計處理
舊制度雖然在原則上要求高校要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和攤銷,但由于缺少具體細則,多數高校并未嚴格執行。新制度實施后,需要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和攤銷,但高校科研經費金額較大,所涉及的固定資產數量較多,其剩余使用年限不好確定,種類繁多、存放地址多等問題都加重了日常管理清查工作。由于舊制度下高校往往未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從購進固定資產直到報廢都保持購入時的價格,故高校應當遵循新制度折舊年限規定,根據固定資產性質和實際使用情況,合理確定折舊年限,這極大的考驗了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
(三)會計核算難度加大
在收入確認、計提項目管理費用或間接費用、固定資產折舊會計處理時,加入財務會計核算,對預算會計標準化,需要財務人員對業務流程和制度有相當的熟悉程度。尤其是面對高校承接科研項目時開支需要與項目對應,報銷時需要財務部門加強對各院校上交項目報銷單據、證明材料等進行初步審核,確保單據的完整性與真實性才可以做賬務處理,極大考驗了財務人員專業能力。
五、新制度高校科研經費會計核算建議
新制度在解決舊制度存在不足時,使高校科研經費會計核算在實務中面臨一些難題。以下是對高校落實政府會計制度的幾點建議。
1.加強人員培訓。新制度的實施,要求財務人員要同時掌握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記賬原則以及賬務處理方法,面臨新舊賬戶的轉換、財務系統更新、信息一體化處理、賬戶報表生成等問題,增加了工作難度,對財務人員專業知識和職業判斷能力、綜合素質等要求大大提升。因此,財務部門應該有計劃地組織人員培訓,財務人員應盡快熟練掌握新制度核算方法,有效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
2.加強各部門合作。在科研經費會計核算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合同完成進度確定方法。高校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做好前期調研工作,從四種合同完成進度確定方法中選擇與科研項目相適應的方法。同時由于新增折舊和攤銷的處理,也需要各學院各部門協同合作,理清固定資產問題。這就需要財務人員與校方人事、科技、合同、固定資產管理等多個部門合作,對項目本身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承接項目類型參與制定項目管理辦法,加強各方教育理解項目管理方法具體內容,串聯科研經費資金的流動軌跡,明確科研經費的來源與走向。
3.加強信息化建設。單位要積極與有關方面多探討如何制定綜合解決方案,和財務系統軟件供應商座談,力求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可以通過提前設定賬務處理規則,對于送檢接受掃描的憑證由計算機掃描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預算會計賬務處理,在財務人員輸入財務會計內容時即時做出反映,然后由計算機批量進行相應預算會計的賬務處理,可以極大的降低財務人員工作壓力,進而有效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政府會計制度編制委員會.政府會計制度詳解與實務[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
[2]吳林.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科研經費會計核算的探析[J]. 商業會計,2019,(02):58-60
[3]趙琳.淺談新會計制度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核算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7.(17): 92-93
[4]林海云.政府會計制度疑難問題深度解析[J].商業會計,2019,(01):8-12
[5]陳儒剛.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中疑難問題的會計處理及解析[J].財會研究,2019,(12):35-40
[6]周兵.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行政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特點及處理[J].財務與會計,2019,(09):64-65.
[7]財政部.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S].財會[2017]25號
(作者單位: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