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莊子》以文學形式表現哲學道理,莊子哲學思想的表達決定了其文學創作特點:首先,莊子采用寓論體,塑造了眾多荒誕離奇的人物形象,體現了奇譎幻怪的藝術特色,同時還增加了莊子哲學體系的詭怪與復雜;其次,莊子散文善用譬喻,想像豐富,奇思連翩,變幻莫測,使人感到汪洋恣肆,雄奇壯麗,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莊子的文學價值超過了他的哲學價值,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
關鍵詞:莊子;散文;特點
“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莊子》是一部輯錄了以莊子為中心的原創理論,又包括其門人后學某些發展變化思想的莊子學派的文集。是莊周及其門人后學的著作,它不僅在中國哲學史、思想史上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深遠影響。它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自由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具體而言,《莊子》一書想象豐富奇特,意境開闊,特別是它能將奇特的想象與深刻的哲理巧妙地結合,這對后世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莊子散文的寓論體
莊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寓言這一藝術形式反映出來的。據不完全統計,《莊子》的創作以寓言為廣,即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語。通過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來闡述哲學道理。但莊子的寓言不同孟子、韓非子等人的寓言:孟韓的寓言植根于現實,而莊子的寓言多采用的是離奇的故事和光怪陸離的情節。莊子想象奇特,充滿神話色彩,寓言說理,使理性文章形象化。因此莊子的寓言往往是意蘊深遠,理趣盎然。《逍遙游》中,他借助鯤鵬變化的寓言故事為我們描繪了無窮無盡的大千世界,只有“無己”、“無功”、“無名”才可以達到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逍遙游》中:關于蜩與學鳩、斥鴳的兩則寓言。正當人們神醉于鯤鵬展翅雄奇怪誕境界時,莊子將鵬鳥與寒蟬、灰雀、斥鴳擬人化作比,表明了 “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學價值取向。在《人間世》中,通過孔子與顏回的對話、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張口結舌的無以回答、顏闔為了衛靈公太子師和匠石遇社樹的故事,說明了無用為大用的道理。在《養生主》中,通過“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說明了他的處世哲學。運用寓言故事,將枯燥的哲學思想講得盎然多趣,這就使莊子的散文具有濃厚的文學性。
二、獨具個性的人物形象
莊子不僅通過奇特想象,創造出大量文學性極強的寓言故事,而且創造了一批極有特色、獨具個性的至丑之人,帶給讀者藝術上的感染力。莊子筆下的人物主要有兩類:畸人、藝人。莊子雖生活貧困,鄙視名利,卻很同情貧窮,尤其同情畸人。《大宗師》篇中描寫子輿得病,以至于背僂腰曲,五臟脈管突起于背脊,臉縮于肚臍,肩高于頭頂,身體完全扭曲變形,卻不但不以之為丑,反而“心閑無事”,搖晃著走到井邊,欣賞自己變形的軀體,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德充符》篇就描寫了六位肢體殘缺、奇形怪狀的人,但是莊子不僅在寫畸人的體貌,更重在表現其美德。這些畸人中,三人是受過刖刑的兀者王駘、申徒嘉、叔山無趾,另外三個是生來面貌丑陋或有疾病的人:惡人哀駘它,闉跂支離無脤,甕?大癭等。這些人竟使盛名當時的孔子對之敬服,還有使左右政治的鄭國大政治家子產屈服謝罪;這些畸人都是道德完美的形象。連很多圣人在這些畸形人物而前都甘拜下風,自慚形秒,甚至深受國君喜歡。人物地位高貴與思想的庸俗、自身身體、形體的美與丑,兩類人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而,這些形象也就相形益彰,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莊子的筆下塑造了一大批奇丑無比的畸人、藝人。他們雖形殘但德全,雖形丑但德美。他們雖是畸人畸而并非畸,全人全反為不美。
三、善用譬喻,思想深邃
《莊子》中使用大量的比喻,寓哲理于離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寫之中,形象逼真,引人入勝,連翩不絕而又貼切有力。如《逍遙游》中:連續運用了一系列的比喻,說明“有所待”與“無所待”、小與大的區別,以及小與大之間思想境界和見識的懸殊,以水與舟的比喻,“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此處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大鵬,而杯水芥舟數句則是比中之比。如批評蜩與學鳩不能理解鵬之遠飛行徑,以旅行備糧為喻:“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尤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接著還通過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的比喻,長壽者彭祖與眾人的比喻,連用一系列的比喻,說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秋水》 惠子相梁:惠子在魏國做宰相,聽說莊子也來了,很是驚恐,找了莊子三天三夜,莊子知道后,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莊子運用比喻表現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如《逍遙游》中: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息”為“風”的意思,但是這個解釋,莊子用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來解釋,比喻生動形象,確鑿有力。如《逍遙游》中,用“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用這個比喻來說明鵬為何要借著六月旋風,直飛到九萬里高空的道理,善于用比喻來化深奧的道理為淺顯的道理,化抽象事物為具體事物。同時《莊子》一書常用排比博喻來增強文章的氣勢。如《天運》篇中寫“孔子西游于衛”的寓言故事,接連使用“古今非水法”,“ 周魯舟車”,“ 桔槔俯仰”, 柤梨橘柚可口”,“猨狙衣周工之服”,“西施病心矉其里”連用六個比喻,作六層轉接,連續使用六個不同的比喻,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也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禮儀法度”必須“應時而變”的道理。總之,正是由于莊子善于使用明喻、暗喻、正喻等各種比喻手法,就使得他的文章委婉含蓄,富于變化,韻味無窮。
參考文獻:
[1]趙雪蓮. 《莊子》散文的藝術特點 [J]文學欣賞,2006(3):125.
[2]劉華.先秦諸子文學之冠—莊子文學創作特點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5,(2):74.
作者簡介:羅丹萍(1988.10—),女,漢族,山西晉中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基金項目:中央統戰部2020年課題研究計劃,名稱:高職旅游院校職業教育與穩就業研究,編號:DJS20200102。
基金項目:中華職業教育社2019年課題研究計劃, 名稱: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的高職旅游院校行業企業的合作行動方案與推進保障機制研究,編號:zjs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