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有為 劉沂林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為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形式,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牢記初心使命,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發動支部成員開展了關于如何在大學生中弘揚紅色文化的調研。
面對思想日益多元、自主意識更加突出的當代高校學生,如何做好紅色文化的宣傳工作是每個支部書記都在思考的問題。本次調研通過發揮學生黨員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黨員切實了解在大學生中弘揚紅色文化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探索更具創新力的宣傳方式,創新性地弘揚紅色文化。

?
在主動了解、宣傳紅色文化上,大眾的參與度不高,青年大學生積極性最低,主要還是通過網絡、參觀紅色基地進行紅色學習。隨著年齡的降低,主動宣傳弘揚紅色文化的比例逐漸降低、通過網絡了解紅色文化的比例逐漸增加,這表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在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上已逐漸由線下轉變為線上,網絡傳播成為主流,但是在網上相關紅色文化的傳播還存在知識不全面、學習方式單一以及宣傳力度不足等問題。

?
本組數據中,只有相關管理人員有著較強的弘揚紅色文化的意識,普通群眾及大學生全體對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視程度較低,這表明大學生并沒有主動對紅色文化進行學習與傳播,仍然處在被動學習紅色文化的階段。
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調研,設置調查問卷,并且制作訪談提綱,設立相關焦點問題,通過半結構化訪談的方式,收集更豐富更有深度的數據資源,形成原始數據的積累,通過分析相關數據得出相關結論。
網絡問卷調查方式,回收量452份,瀏覽量528次;實地問卷調查,發放量200份,回收130份,整體回收率 80.6%。在接受問卷調查的人員中性別構成比例中男女比例為1∶1.17,性別因素對分析結果影響低。
實地來到桂林市八路軍桂林辦事處進行調研訪談,根據訪談提綱了解對到訪民眾對相關紅色文化的基本認識,以及對弘揚紅色文化的看法于建議,并與相關工作人員預約,進行深度訪談,就細節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訪談內容采用了李克特五級量表在四個維度(經濟、紅色文化、社會、大眾意見)設置了共10個問題,對所有參與者對現實情況、國家政策、個人期望、社會重視程度、未來發展規劃的認知了解情況進行了統計測量。五個維度中紅色文化認知維度和社會認知維度的平均分最高,均為4.4分。
因此,最后決定選取紅色文化和社會發展兩個維度作為主要變量,其他維度作為次要變量,將兩個維度中的各項問題、年齡層次分布、社會思想水平、基礎紅色文化認知、弘揚紅色文化積極性、對宣傳紅色文化的建議、對紅色文化的主觀感受,這些關鍵要點進行重點詢問,收集數據。

?
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alpha)是指量表所有可能的項目劃分方法的得到的折半信度系數的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信度測量方法。根據結果可見本調研研究信度較高。

?
網絡上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度低,無法實現興趣吸引,無法引起學生共鳴,導致學生的參與感低,相關單位組織的活動受眾面太小,普及率太低,導致學生長期處在被動接受這些紅色文化的過程中,無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紅色文化的重視程度低,參與程度低,對積極弘揚紅色文化的意識低。
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意識不到位,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短短十幾分鐘的問卷調查,就可以讓普通群眾打開話匣子,與我們侃侃而談,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出意見建議,但是大學生常常閉口不談,這說明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知存在相當大的空白。
在學校內定期組織舉辦一些關于了解紅色文化的趣味活動,讓非學生黨員也可以參與進來,提高學生參與度,持續穩定擴大紅色文化的受眾,讓學生切實感受學習紅色文化。
順應時代發展,加大網絡上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通過短視頻等目前主流的形式進行傳播,與時代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參與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發揮學生黨員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弘揚紅色文化形成重視,積極主動的了解學習紅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弘揚紅色文化。
舉辦相關知識競賽,加強理論學習,發揮學生黨員標桿作用,帶動身邊同學開展理論學習和研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發揮教師作用,帶領學生真正參與理論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高質量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思政課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到實地調研、學習,以實地感受觸動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弘揚紅色文化,達到自發主動的效果。
注釋
[1]李克特五級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