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衛 (中鐵四院集團新型軌道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隨著土地成本的增高,各種人工成本、建筑材料及資金成本越來越高,優化設計成為眾多業主單位的選擇。很多業主單位對結構的用鋼量、混凝土用量等相關指標越來敏感,甚至要求在設計合同中約定各項經濟指標。這些對于設計院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但對結構設計人員來說是鞭策及提高。混凝土結構為當前主要建筑材料,也是建筑設計院的主要業務來源,對混凝土結構的優化設計能力的把握是很必要的。
所謂結構優化設計,不僅體現在最終的圖紙上,同樣體現在方案設計階段、荷載取值、結構布置合理、各種折減系數的合理取值等前期階段。其中結構布置是優化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如果一棟建筑方案階段的結構布置不合理,體型系數偏大,最終的結構在含鋼量方面必然會偏大。對于住宅結構,主要追求戶型完美適用,要求房間和客廳內有不允許柱子露出,得房率最大化,結構體系的選擇基本為低層及多層采用框架結構,高層住宅多為剪力墻結構。對于公共建筑,主要追求大型空間,基本采用框架、框剪、框架核心筒等結構類型。
以往很多的項目,前期方案階段主要由建筑專業介入,其余專業很少介入,設計的成果僅能滿足業主對成品的造型、空間使用等方面的需要,滿足專業僅建筑專業、消防等專業。這樣方案最終完成的施工圖,往往結構和設備專業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后期的建筑布局,導致后期的空間有調整,用鋼量等方面比較浪費,業主單位最終也很難滿意,甚至最終要求設計院重新設計方案,造成設計資源浪費。所以在方案階段應由結構和設備專業應提前介入,必須以相當專業的知識對方案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豎向荷載分為恒荷載和活荷載。其中恒荷載的主要內容主要為樓板和梁上墻體重量,一般結構構件本身重量軟件考慮自動考慮,恒載只需考慮附加恒荷載。一般而言,附加荷載需設計者根據建筑做法進行計算,一般在計算荷載時可以不考慮施工誤差造成的部分。在計算梁體荷載時,如果外墻的門窗洞口比較大,這種時候在計算梁上荷載時就可以合理折減,一般大的門窗洞口可以取到0.7以下,但須注意一般山墻部位的窗洞口較小,折減時應仔細斟酌,避免因折減過大造成梁體出現裂縫。同時住宅部分外墻部分有飄窗、空調板等附屬部分,在外墻荷載取值應考慮該部分的荷載,同時在后續的施工圖設計時相關部分應有所增強。
地下室頂板覆土是結構設計的重要部分,此處覆土較多,荷載較重,安全事故較多,應注意計算取值。覆土部分分為覆土有利和不利,在地下室抗浮計算時,覆土作為有效的配重,這時應考慮覆土的蓬松性,取16kN/m3較為合理。在計算地下室頂板的梁板時,又應該考慮土體的密實性及地面道路的做法,按照20kN/m3進行考慮。消防車荷載是地下室設計的又一重要荷載,因為消防車荷載的偶然性,消防車一般不會經常出現,在設計基礎時無需考慮消防車荷載。消防車的荷載可以根據板跨的大小進行相應的折減,板跨越大,折減越大;板跨越小,折減越小。很多資料已經進行過相關的統計,地下室的頂板采取較大的板塊較為經濟,一般板跨以雙向板跨度的1/35進行取值,由于地下室頂板屬于防水結構部分,地下室頂板板厚應大于250mm。
活載部分應嚴格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12)表中5.1部分進行輸入,同時應注意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樓梯活荷載的區別。
水平荷載主要是風荷載和地震作用。風荷載對于多層建筑作用有限,對高層建筑影響較大,規范要求對超過60m的高層結構以50年一遇的基本風壓按照1.1進行取值,同時體型系數應從1.3調整為1.4。同樣建筑的迎風面是影響結構的參數,風荷載是超高層建筑重要的影響指標,所以超高層建筑一般外立面均比較平整,通常采用圓形或者橢圓形立面。
地震作用是任何結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地震作用應慎重對待,任何結構需保證抗震設防烈度下的地震作用的安全性,同時設計的相關指標很多為地震作用下的指標。
豎向構件是結構設計的關鍵部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遞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第二,構成結構剛度的重要構件,合理的框架柱和剪力墻布置既能滿足規范要求的位移要求,又能優化結構布置;第三,豎向構件是用主體結構用鋼量的最大的部分,所以框架柱和剪力墻布置是結構設計的重點之重。
剪力墻結構應用范圍最廣的為高層住宅建筑,剪力墻布置需滿足下面幾個基本原則:盡量將剪力墻布置在住宅的四周,這樣可以增加結構的剛度,減少結構的位移,同時宜布置長墻,少布置短墻,避免布置短肢墻;樓梯電梯間的剪力墻盡量形成筒狀,形成較大的剛度。在下部幾層剪力墻混凝土配筋較大時,應增加混凝土的強度,避免使用鋼筋受壓剛度。剪力墻布置宜減少彎頭,能布置L型剪力墻就應該避免T型剪力墻,同時盡量滿足短墻肢方向的長度滿足三倍的墻肢厚度。剪力墻應該避免設計成小偏拉,出現小偏拉時應該將梁的鋼筋伸入相鄰墻肢,避免地震破壞時梁斷裂。軸壓比是結構延性的重要指標,底部剪力墻必須滿足規范要求的軸壓比,可采用高強混凝土降低軸壓,同時也能減少墻體邊緣構件的配筋。
框架柱作為框架結構的豎向構件,一般按照四周剛度大內部剛度小的原則進行合理布置框架柱,同時對框架柱的軸壓比進行嚴格的控制。軸壓比能夠體現建筑的柔性,較大的軸壓比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產生脆性破壞,同樣軸壓比是影響框架柱配筋的因素。
梁的布置,一般住宅外圍的梁高基本上都是模數,按照窗頂到樓層板的高度進行取值。一般住宅為幾單元拼成,呈長條狀,此時山墻部分的梁體高度對結構的剛度貢獻較大,可以取較大的高度改善結構的扭轉形成,如果考慮梁體的高度超過窗頂的高度時,應注意上翻。由于戶型的影響,一般的住宅屬于凹凸不規則,有時凹進部分尺寸較大,應在凹口設置連梁,增加結構的整體性,協調兩側結構變形。如果開發商不同意加梁,也可采用加板的形式進行處理。因框架結構地震作用軟件計算采用底部剪力法,所以很多的時候結構構件隨著樓層的提高配筋量會逐漸降低,應分層繪制梁柱施工圖,可節省配筋。
地下車庫部分的梁高影響著地下部分的成本,如果因為梁高而增加地下室層高,導致成本上升是不利的。在設計地下室層高時,應控制結構的梁高,結構梁截面大小的取值一般按照配筋率進行控制,一般地下室的頂面的梁按照1.5%配筋率進行控制,如果截面太小,配筋率太大或者截面太大配筋太小都是不合理的。如果個別梁荷載較大,可考慮上翻。由于地下室頂板板厚較厚,受壓區配筋較大,此時可以考慮T型板的效應及受壓區鋼筋的影響從而減少結構的折減。
基礎設計屬于結構設計的重點之重,也是影響結構安全的最重要的部分。基礎屬隱蔽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一般不會出現問題,后期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設計不合理的基礎往往會出現承載力不足,沉降大等問題,一旦出現此類問題,將很難處理。在基礎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兩個最基本的原則:地基承載力和基礎沉降。結構設計師應對各種常見的基礎適用范圍有所了解,基礎的造價由低到高的順序為獨立基礎、筏板基礎、地基處理、樁基礎、樁筏基礎,其中獨立基礎是設計最為簡單,傳力途徑最為清晰的基礎形式。
淺基礎一般為獨立基礎、條形基礎和筏板基礎,獨立基礎為多層框架結構最為常用的基礎形式。《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的 8.2.10條規定獨立基礎的高度與基礎懸臂長度的比值為1/2.5,設計時根據此條可以根據基礎的大小設計出基礎高度,由于基礎有最小配筋率要求,一般地基承載力不高的情況下,可根據基礎高度取最小配筋率進行配筋,同時再滿足相應的構造要求即可。在設計獨立基礎時,應根據地勘報告基礎所處的持力層承載力進行修正,修正系數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取值,同時應注意場地平整情況、后填土標高、土的特性等條件進行調整。條形基礎與獨立基礎設計原理相同,條形基礎一般適用于多層砌體結構,或者地基承載力很高的剪力墻結構結構。筏板基礎與獨立基礎的設計原理基本一致,均需滿足地基承載力和沉降要求,同樣厚度滿足沖切和剪切的要求,筏板基礎的沉降變形能力較大,同時筏板基礎需雙層配筋,無形中增加了相應的造價;建議在滿足承載力和沉降的前提下應優先考慮獨立基礎。
樁基礎和樁筏均屬于深基礎范圍,高層結構主要的基礎形式為樁基礎,樁的承載力特征值確定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地勘報告的參數計算,由于地勘參數取值都除以安全系數,所得值相對保守;二是現場進行試樁,根據試樁結果確定樁的承載力特征值。現場一般采用破壞性試樁,根據試樁承載力確定的特征值一般比計算特征值大,一般重要性工程均采用此種辦法確定樁承載力。布樁的原則是沿著墻下布樁,減少樁與墻之間的距離,墻下布樁可以使承臺處于受壓狀態,減少彎矩即減少配筋。當樁的承載力較高時,選用樁數較少時,可采用承臺加防水板的基礎形式;當布樁較多,可采用樁筏的基礎形式。采用樁筏能協調樁的承載力,對其沉降有明顯的協調作用。筏板的厚度取值一般根據配筋確定,應滿足筏板區域大部分為構造配筋,少許部分為計算配筋的原則。
施工圖繪制是結構專業根據計算結果進行相關整理的部分,合理經濟的施工圖是基于合理的計算基礎上面進行繪制修改的。在結算時,應考慮折減系數的合理運用。在施工圖繪制過程中,應尊重結構計算結果,同時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進行相關的調整,不能一味迷信軟件計算結果。在施工圖繪制過程中,應重視結構的主要部分及重要構件,關鍵部位應有所加強,確保整個結構的主體安全。一般而言建筑安全的重點部位為基礎、豎向構件、受力復雜的樓梯。基礎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不同的工況,尤其地基存在軟弱下臥層或者承載力較差時,根據承載力計算基礎大小時應充分考慮沉降因素。豎向構件在設計時,應充分應用混凝土的抗壓性能,對軸壓比進行相關的控制,高強混凝土能大大的減少豎向構件的配筋。受力復雜的梁在施工圖設計時應有所增強,受力復雜,意味著在施工過程中或者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裂縫,所以在普通的梁可以按照計算值的大小進行配筋,復雜的梁可以增大配筋避免出現裂縫。配筋方面,樓板應根據相關規范及地方要求進行繪制,有些地區要求住宅按照雙層雙向,鋼筋直徑及間距均做明確要求;普通的梁采用架立筋加支座鋼筋的形式進行布置,箍筋嚴格計算要求配置。
結構設計師應了解一般混凝土結構的鋼筋組成,其中鋼筋含量最大的部分是豎向構件(剪力墻和框架柱),其次是梁,最后是板。其中很多省份與地級市,均有出臺住宅質量通病防治通則,其中對樓板鋼筋都有明確的要求,這個在設計的前期應該有所掌握。
成本最優是設計競爭的必然結果,結構設計人員平時應重視積累,熟悉規范,對滿足結構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最優設計。優化設計貫穿于整個設計周期內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應積極參與其中,最終的產品才滿足業主的需要,實現結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