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江蘇省泗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泗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指先前未在人類中發現的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WHO將其英文名稱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并將此次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患者初期表現為發熱、乏力、干咳等癥狀(存在無癥狀感染患者),隨著疾病進展,部分患者可因膿毒癥或急性呼吸窘迫死亡。COVID-19可通過飛沫與接觸傳播,傳染性較強,人群普遍易感,目前主要通過隔離、對癥及支持治療,尚未研發出對癥抗病毒藥物。在新冠肺炎期間我院并未被列為疫情防控點,但積極探討分析如何有效防控COVID-19患者,有利于我院開展病毒預防工作,為臨床提高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相關建議。因此,本研究結合文獻資料探討相關疫情防控醫院新冠肺炎防控現狀,并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指導下,分析我院如何有效開展新冠肺炎的預防工作,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醫院均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方案》(試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期間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等,從規范院內新冠肺炎的防控出發,制定并實施更新疫情防控方案,明確了院內防控流程與防控具體措施[1]。現從開展院內防控培訓、人力資源調控、COVID-19患者的防控等方面,具體闡釋如何有效防控新冠肺炎。
相關疫情防控醫院根據國家衛健委出臺的相關法規與制定,對院內全體人員展開了關于新冠肺炎的相關疾病知識及個人防護知識培訓。疫情期間,時間緊迫,許多醫院選擇通過線上培訓的方式,對全體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并且,為了保障培訓質量,醫院均要求參與培訓人員需進行線上、線下學習記錄,并采用學習進展反饋機制,督促醫務人員完成學習任務,并檢測其學習質量。另外,培訓內容隨著對COVID-19醫學研究的更新而更新。
疫情防控醫院均對不同崗位醫務人員展開了崗位防控培訓,培訓的要求及質量根據與工作崗位感染暴露風險評估差異判定。以發熱部門為例,該部門為感染暴露高風險部門,需嚴格執行二級防護培訓。培訓要求醫務人員需熟練掌握崗位相關防控知識、方法及技能,能夠執行正確的個人防護用品穿脫順序,佩戴或穿脫醫用N95防護口罩與一次性手術隔離衣,嚴格執行手衛生,冷靜、快速處理皮膚污染部位,明確區分污染區、潛在污染區與清潔區等[2]。
新冠肺炎潛伏期為1~14 d,多為3~7 d,相關疫情防控醫院早期(僅指新冠肺炎潛伏期為3~7 d時)多采取8 d為一輪的排班制度,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發熱藥房排班模式為例,該院為浙江省疫情防控重點醫院,其發熱藥房作為鑒別診斷新冠肺炎的重要區域,調整排班模式為:每4人一組,24 h輪班,三班倒,8 d為一輪,每輪結束后醫務人員均接受在院隔離,并經核酸檢測排除感染后解除[3]。此種排班制度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可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展開。
為了保障參與疫情防控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疫情防控醫院均對醫務人員提供了身心健康管理幫助。其一,身體健康管理。防疫醫院均要求醫務人員每日值班前進行體溫檢測,并如實登記,在院隔離間需同樣執行此操作。若體溫監測異常或醫務人員出現相關呼吸系統癥狀,需立即匯報并接受規范流程處理。其二,心理危機干預管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處于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多出現了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如睡眠質量下降、反復自我責備、職業倦怠、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癥狀嚴重人員甚至有身心耗竭綜合征表現[4]。為此,相關疫情防控醫院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等為醫務人員提供了心理危機干預幫助。以北京援鄂醫療隊為例,該醫療隊一名女性醫務人員在援鄂工作中出現了失眠、做噩夢等不良癥狀,沙沙(北京援鄂醫療隊心理治療師)為其展開心理支持治療后,該名醫務人員失眠等癥狀逐漸消失。據該醫療隊統計,每日團體心理評估人數在20~60人,共線下評估42人次,線下心理健康教育446人次。而COVID-19患者心理問題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傾向,經該心理治療團隊給予對癥治療,3月中旬患者睡眠異常人群由28.38%降至20.33%,睡眠質量由21.62%升至30.89%,醫務人員出現恐懼和焦慮癥狀由2.7%降為1%左右。由此可見,對一線抗疫醫務人員及COVID-19患者予以心理危機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其負面情緒,促進身心健康、疾病恢復。
我院開展有效的新冠肺炎預防工作,需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制定預防與管控方案。我國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0年5月10日國家衛建委衛生應急辦公室數據顯示,我國確診病例共141例(重癥9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501人,無癥狀感染者12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780例(境外輸入44例)。目前,我國疫情形勢明顯好轉,國家放松了對娛樂等公共場所的管控。但無癥狀感染者仍需引起各大醫院重視,積極做好院內新冠肺炎的防控,制定規范防控方案[5]。
做好感染篩查工作。我院仍需重視來院人員的感染篩查工作,醫務人員做好每日的體溫監測工作,若有臨床相關癥狀或體溫異常需及時上報,并自覺接受有效隔離觀察(需至少隔離14 d)。重視醫院工作環境的消毒與清潔,尤其注意清潔、消毒電話、鍵盤、鑰匙、抽屜把手等人員接觸頻繁物體,并保障每日通風,保持室內空氣干燥、清新。做好職業防護,熟練掌握崗位防護知識、方法及技能,每次穿戴符合相關要求,并嚴格執行手衛生,就餐時應盡量交錯開來等[6-7]。
做好留院患者的感染防控工作。首先,對留院患者及其家屬、陪護做好體溫監測工作,每日記錄其體溫,若其出現發熱癥狀時,先將發熱人員轉移至科室隔離病房,并進行新冠肺炎的篩查,將其原病房使用物品進行消毒。其次,預防交叉感染,要求住院患者離開病房需佩戴口罩,病區走廊不允許家屬或陪護走動,要求患者及家屬、陪護做好日常手消,一個病房盡量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拖把。
做好非留院患者的防控宣教工作。對于非留院患者,就診期間向其發放新冠肺炎防控宣傳手冊,囑咐其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場所,科學佩戴口罩,每日開窗通風,保持居家環境干凈、衛生,勤洗手,注意天氣冷暖變化以預防感冒,并告知其不朝向他人打噴嚏/咳嗽,家屬不朝向患者打噴嚏/咳嗽。另外,對其展開運動、飲食等健康指導,囑咐其勤鍛煉,飲食粗細搭配,合理用餐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