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
(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興)
小兒急性中毒一般發生在小兒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由于此階段的小兒還不具備分辨能力和認知能力,很容易將看到的、摸到的、抓到的東西往嘴里送,加之小兒身體的各項技能還未發育完全,口腔、消化道等都處于稚嫩階段,因此極易造成玩具中毒、藥物中毒等急性中毒事件。此時若不及時送醫,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很可能對小兒急性中毒患兒造成生命威脅。依據臨床數據顯示,農藥中毒,化學成分(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是小兒急性中毒類型中最常見且發病率最高的病癥,此類疾病發病急驟,沒有任何預兆,病情變化快且兇險,小兒急性中毒患兒極易出現致殘或致死的情況,尤其是呼吸道阻塞,患兒有極大可能會因呼吸衰竭而亡,因而送醫時間必須及時,醫院的搶救和護理措施必須到位、有效,才能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和致殘概率[1-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小兒急性中毒搶救中的護理配合要點,詳細描述針對小兒急性中毒患兒有效的急救方法和護理措施,以便提高患兒的救治和護理效果。
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我院急診科患兒進行研究調查,并對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進行緊急救治,在保證救治效果的前提下再實行階段性的護理措施,參與救治或研究時間為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其中住院人數25人,門診隨診人數48人,住院人數占總人數的1/3,隨診占總人數的 2/3,男48例,女25例,年齡 2~5歲,平均(3.74±1.05)歲。中毒類型:服用藥物中毒21/73(28.77%),食物中毒15/73(20.55%),農藥中毒 17/73(23.29%),滅鼠劑中毒8/73(10.96%),消毒劑中毒 4/73(5.48%),汞中毒 2/73(2.74%),安眠藥中毒6/73(8.22%)。
1.2.1 搶救方法
①對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進行初步診斷后,先采取及時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病情。②詳細詢問中毒史或藥物反應史等,并觀察小兒患兒身體周圍是否殘留中毒物質,快速依據中毒癥狀判定為何種中毒類型,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③清除毒物。依據患兒年齡和中毒癥狀等選擇可行的清除工具及方法。若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存在消化道阻塞或安眠藥中毒等可采取催吐、洗胃、灌腸等處理方法排除毒物,疏通消化道;皮膚局部中毒的小兒患兒可采取清洗消毒處理的方式,清除殘留毒性物質。④呼吸窘迫處理。若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出現呼吸急促、呼吸衰竭、機體運動功能不協調,淺昏迷等,應立即給予氣管插管進行吸氧處理。行此階段的護理人員必須能熟練掌握氣管插管的正確使用技術和緊急處理手段,若出現氣管插管無法給予小兒患兒呼吸動力或無法發揮吸氧效用時,必須先進行清痰處理,備好呼吸機(要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4-5]。⑤臨床醫師應將小兒患兒中毒物質保留,通過中毒物質的性質及對小兒患兒的危害進行系統的醫治和預防,后期再采取輔助性護理治療,積極促進病情轉歸。⑥建立靜脈通路兩條,給予小兒患兒適宜的營養補液,保持正常的營養供需;再給予相應的藥物抗生素等治療,避免后期感染。
1.2.2 急救護理
開放氣道,使小兒急性中毒患兒保持呼吸順暢,對于呼吸減弱或淺度昏迷的小兒患兒給予體位更換,使頭部偏向一側,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并備好吸痰裝置,給予適當的翻身拍背處理,每2小時進行1次。呼吸急促者給予吸氧,嬰幼兒采用頭罩吸氧,每分鐘吸氧3~5 L。針對始終昏迷不醒的小兒患兒則給予靜脈注射,注射藥物為納洛酮,注射劑量0.02 mg/kg,靜脈注射期間間隔30 min再行注射。
1.2.3 進行催吐
催吐處理一般在小兒急性中毒患兒中毒后的4~6 h內進行,可采用溫水(500~3000 mL)或高錳酸鉀溶液(1:2000~1:5000)進行催吐處理。小兒患兒需立即服用催吐液,刺激咽后壁實行催吐,反復清洗,直至嘔吐液變清為止。
1.2.4 進行導瀉
需對小兒急性中毒患兒進行導瀉處理,向小兒患兒胃內灌入硫酸鎂(濃度30%,40~80 mL),或灌入高滲鹽水。口服中毒的小兒患兒可采用甘露醇(濃度10%,50~100 mL)加藥用碳灌入,引發腹瀉,隨后灌入清水清洗,這樣既可保護胃黏膜,也可有效阻斷毒物繼續作用。
1.2.5 洗胃處理
依據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中毒種類選擇洗胃溶液,可選擇粗大型胃管,避免食物阻塞。洗胃沖洗量不能超過胃容量的一半,洗胃量在500~1000 mL。針對毒性大、中毒量大的小兒急性中毒患兒至少要達到1000~5000 mL洗胃量,直至洗胃溶液變清為止。化學成分(強酸或強堿)中毒的小兒患兒禁止洗胃,洗胃時需實時關注小兒患兒的生命體征。洗胃后須及時服用解毒藥物,促進毒物排泄[6-7]。
1.2.6 飲食護理
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在進行救治后飲食必須保持清淡,多食用蛋白質及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救治后一段期間保持半流質的飲食;消化道腐蝕性損傷的小兒患兒禁食。
1.2.7 心理護理
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在接受緊急救治和護理治療后,需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排解小兒患兒因中毒病情兇險,治療過程復雜產生的不安、焦急、抗拒等情緒,及時開導患兒,詳細為其講解此次中毒事件的起因和后期注意事項,或采用游戲的方式告知年齡較小的小兒患兒,并取得小兒患兒家長的積極配合。
1.2.8 出院指導
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出院后,提醒家長必須遵照醫囑進行藥物服用和飲食指導,并囑咐家長將小兒患兒能觸碰到的毒性物件或藥物放置于小兒患兒無法夠到的地方,避免再次中毒。提醒家長若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盡早處理復發病情。
經過一系列及時有效的搶救及護理,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病死率和搶救成功率進行比較,病死率=病死人數/總例數×100%,搶救成功率=搶救成功人數/總例數×100%。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滿意度情況依據綜合護理效果可劃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家屬進行調查,分值高于90分表示非常滿意,71~89分表示滿意,低于70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依照可靠搶救結果顯示,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中,無1例病死患兒,病死率為0%。搶救成功患兒有73例,搶救成功率為100%。
依據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后期護理效果評估結果可知,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家長表示對緊急搶救工作和后期護理措施滿意度情況為:非常滿意64例(87.67%)、滿意7例(9.59%)、不滿意2例(2.74%),滿意度為97.26%。
小兒急性中毒是常見兒科急癥,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驚厥、昏迷等,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很有可能出現多臟器衰竭或劇毒中毒而死的情況。針對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診斷標準時進行毒性分析,依據中毒毒性來判定急性中毒救治方法。小兒急性中毒的病因包括小兒誤吸或誤碰、誤食某類中毒物質,發病人群集中在三歲以下幼兒群體。典型癥狀則包括口唇櫻紅,出汗、呼吸急促、心率紊亂等[8-10]。一旦發生急性中毒應立即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以排除毒物為第一治療準則,快速減少毒物對小兒患兒的損害。針對小兒急性中毒患兒采取及時搶救和護理治療,能防止中毒毒性的再度滲入,緩解小兒患兒的中毒癥狀,降低小兒患兒的致殘率及病死率。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均接受緊急救治和護理治療,依照可靠搶救結果顯示,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中,無1例病死患兒,病死率為0%。搶救成功患兒有73例,搶救成功率為100%,說明搶救時間及時,搶救措施完全正確,具有提升搶救成功率的效用。依據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后期護理效果評估結果可知,73例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家長表示對緊急搶救工作和后期護理措施非常滿意和滿意的綜合性滿意度為71/73(97.26%),由此可得,在緊急救治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及后期護理治療中,實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護理治療,不僅能提升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的搶救成功率,也能提高患兒家屬對患兒病情緩解和恢復程度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小兒急性中毒患兒實行及時有效的搶救和治療,能快速改善患兒中毒癥狀,控制病情擴散速度,后期再給予階段性護理,積極促進小兒急性中毒患兒病情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