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 岳建鋒 楊濤
摘要:培養高校學生創新實踐型人才是社會發展與改革的迫切需求,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組成部分。該文在分析高校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的基礎上,改革教學手段,引入開放式實驗教學、科研項目教學法、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活動等途徑,有效地提高高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校;創新實踐;培養模式
1.引言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為了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要重點在用好、吸引、培養上下功夫。走創新發展之路,首先要重視集聚創新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在開放中推進自主創新”。創新型國家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的支撐,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創新型人才培育的重擔也落在了各大高校的肩上,如何改革教育體制機制,與國家戰略對接,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需要各高校深思。高校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地,高校要承擔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歷史使命,高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著重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1]。高校應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成為各個高校的必然選擇。
2.高校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教學方法相對比較落后,教師還有很多使用“灌注式”的教學方法,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不了解學生的所需,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識進行教學,還在使用簡簡單單的PPT進行授課,上課的內容還主要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沒有結合生產實際需求,并沒有將目前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專業理論知識有機的結合,導致學生不喜歡聽課,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喪失了主動的求知欲,而且甚至使其出現了厭學的心理,不利于學生探索問題興趣的培養。而創新型人才往往需要擁有強烈的探索欲望,這樣才能使其在新的領域有所發現,有所作為。故高校應創新辦學方式,在課堂中多融入一些啟發性的提問環節,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并同時多開辦一些創新型課外課程,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借此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擁有創新思路,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
3.高校創新型實踐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在高校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各個教學活動環節緊密結合,從開放式實驗教學、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活動、引入科研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手段,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出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切實做到學生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續性發展。
3.1 開放式實驗教學
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礎,以培養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著力點,培養具有扎實學科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備從專業學科科學研究能力,能夠適應行業科技創新需求,躋身一流科技創新隊伍的拔尖人才。應設立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
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思維開放、題目開放、過程開放”為特點[2],使開放性實踐課程真正的應用到實際應用當中。針對不同層次,采取個性化教育,開展開放實驗。針對一年級主要以基礎實驗、計算機的操作與應用為主開展實驗教學;針對二級、三年級開展綜合(設計)實驗,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對于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以開放型、創新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立開放式的學習平臺,該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建立了在線學習系統、實踐課程視頻資源下載、在線實踐測試系統、在線做作業、在線講課、在線解答、遠程教學與輔導等實踐課程資源,可以將該網絡資源免費提供給其他愛好本課程的學生,幫助他們進行了解機電一體化概要,為學生們提供一個開放自由的網絡共享資源。
3.2 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活動
為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機械工程學院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活動,大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互動,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就業及繼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僅在2019年,學院就有近450名學生參加了省級及其以上各類學科競賽,300多名學生獲省級及其以上獎勵。在2019年獲全國大學生工業自動化挑戰賽特等獎1項,華北五省機器人大賽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2項。“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二等獎1項,在市屬高校中成績顯著。
3.3 引入科研項目教學法
為滿足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礎,以培養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著力點,開展實踐教學班,實踐教學內容由校企雙方制定,采用校內教師與企業教師相結合的方式,該班實施“一對一”本科生導師制[3],自大學二年級起可進入導師課題組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研究工作,全面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提高科研能力。
在教學內容引入“項目教學法”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考察。重視企業實際經營中的問題引入,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引導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在科研項目教學法當中,主要強調的是學生才是主要完成任務的主體者,授課教師主要是引導和輔助學生完成任務的作用。要將理論的知識和技能與專業實踐過程有機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科研項目的組織管理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最終目標。
4 總結
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求大學必須對陳舊的教學方法和灌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大力推廣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方法。注重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將學生們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全面激活學生的知識和潛能,不斷培育出具有扎實基礎,具有創新思維和協作精神的創新實踐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邵勇,閆愛青.當代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2):60-62.
[2] 魯嘉華,成瓊,張燕.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促進機制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3):172-175.
[3] 馬艷秀.對清華大學本科生實行導師制的實踐研究[J].江蘇高教,2006(3):84-86.
作者簡介:杜宇,1988,男,天津,碩士,實驗師,天津工業大學,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