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雄智 史慶超
摘? 要:中國畜牧業發展迅速,畜禽健康養殖成為生態農業的重要一環,因此畜禽健康養殖技術被設置為生態農業技術專業的專業拓展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內容多,課時少,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至關重要。教學團隊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基本思路對該課程內容進行完善整合,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教學平臺克服教學過程中的困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此同時,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加強過程性評價。通過綜合教改以期培養出具有“畜禽健康養殖”理念與技術的新型農業人才,推動生態農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 畜禽健康養殖技術? 專業拓展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7(b)-0115-03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Self-study Based on Agricultural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UAN Xiongzhi1? SHI Qingchao2
(1.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8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for Fish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Province, 641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the healthy breeding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refore, the course of healthy breeding technolog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has been set as a professional expansion cours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because of the large content and small class hour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s. The teaching team takes promo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s the basic idea to integrate the course content, and u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promo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t the meantime, we adopt multipl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trengthen process evaluation, in order to train new agricultural talents with the concept and technolog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health breeding" through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Key Words: Self-stud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vestock and poultry health breed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高職教育強調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處于主導地位,理論灌輸和單項技能操練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性環境。高職農業類專業的專業拓展課程理論難度較低,教學內容豐富,但課時量卻較少,對該類課程開展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生態農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但開設生態農業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屈指可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缺乏同類院校相同專業的參考,但這也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提供了更廣的空間。《畜禽健康養殖技術》是生態農業技術專業的拓展課程,該課程系統圍繞畜禽健康養殖的三大內涵“畜禽健康”“畜產品安全”“環境友好”設置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畜禽養殖業相關法律法規、養殖場的設計建造、畜禽養殖技術、養殖環境保護等內容。隨著我國生態農業的不斷發展,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也將不斷涌現,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需要不斷更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只有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也才能更好地為我國生態農業發展做出貢獻。因此,該院生態農業教研室教學團隊對《畜禽健康養殖技術》開展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索。
1? 教學內容
《畜禽健康養殖技術》開設于第4學期,共30學時,目前沒有針對該課程的開發的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以《畜禽健康養殖》與《HACCP及中國家禽健康養殖標準研究》為主要參考。然而參考資料中的內容過于陳舊,且偏重理論知識,不利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為保證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該課程的基礎理論及基本操作技能,教學團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側重于知識技能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對實踐能力的鍛煉培養。由于畜禽種類繁多,專業拓展課課時有限,以生活中最常見的且對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的畜禽豬、雞和兔為對象進行項目化教學,確保教學內容緊貼生產實踐。基礎理論教學以必需、實用為原則,只闡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減少公式演算推導,突出重點,簡化難點。在教學項目中嵌入多個小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生產中常見問題出現的原因,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不具備實訓條件的項目則通過校企合作,聘請企業專家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通過該課程學習了解畜禽健康養殖和環境保護的基本理念,熟悉養殖生產系統性、集成性的特點,掌握符合環保理念的豬、雞和兔的健康養殖生產技術。此外,學生還應了解行業發展方向,為今后從事本行業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2? 教學實施
該課程依托信息化教學資源和網絡教學平臺,鼓勵學生交流討論,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教師依據教學項目中各任務的關鍵步驟設置情境與問題,通過問題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前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學習,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為確保學習效果,分組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同時也尊重學生個人意愿,這樣才能組建一個有效的學習團隊。組員人數不一定要完全均衡,一般每組6~8人。每組推薦產生一名組長,由組長協調組員的各項工作。
2.1 養殖現狀調查
教材開篇一般為緒論,傳統教學中,通過教師講解,使學生了解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現狀、技術水平等。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課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布置畜禽養殖現狀調查任務,由學生通過學校圖書館、行業門戶網站和文獻數據庫,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搜集相關資料,學生會自發組成小組合作搜集資料。部分學生會認真地查閱資料,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差,敷衍了事。為加強監督,教師要求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中上傳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并將學生搜集資料的數量和質量作為考評參考依據之一,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前調研。
2.2 養殖場的規劃管理
養殖場的規劃管理涉及到場址選擇、規劃布局、車間設計、養殖環境調控等內容。在短時間很難全面掌握。教師先要求學生預習相關內容,記錄下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帶領學生參觀校企合作基地,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觀,將企業參觀學習與課堂討論、觀看微課、在線理論測試等結合起來。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對養殖場的規劃管理有清晰的感性認識。在教學內容上也可以與農業規劃CAD課程進行協調,讓學生在CAD課上學習養殖場規劃。
2.3 養殖設備的使用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發展,養殖設備不斷在創新和更新,現代化養殖場中都應用上了自動化養殖設備。畜禽自動化養殖設備種類繁多,學校實訓條件有限,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實操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掌握電氣化自動設備的使用方法,關鍵在于了解其控制原理,能解決系統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像傳統機械設備,需要反復進行操作訓練,因此,除帶領學生參觀企業外,教師通過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如仿真軟件,教學視頻等克服學生不易實操的困難。
2.4 產品質量檢測
畜禽產品質量檢測主要涉及化學檢測方法,教師首先在網絡教學平臺布置學生學習相關規范和技術標準,并就網絡教學平臺中反饋的共性問題,如試劑配置、常用儀器的使用、檢測方法的技術要點等進行詳細答疑與示范。教師示范與學生示范和學生示錯相結合,鼓勵優秀學生協助教師進行示范,增強優秀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調動其他同學向榜樣看齊的積極性。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在不損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要及時指出,讓同學們加深印象,避免犯同類型錯誤。
2.5 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的方法多種多樣,組織學生通過討論與辯論相結合實施該任務。
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技術有糞污厭氧處理模式,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模式,污水達標排放模式,動物蛋白轉化模式等,每種方法各有利弊,學生分組對每種技術的優劣進行討論和辯論。各小組經組內討論后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由其他組回答,討論—總結—提問便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不同組之間互相問答能充分調動組內成員的積極性,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3? 技能拓展
畜禽健康養殖技術這門課涵蓋了豬、家禽(雞、鴨、鵝)、牛、羊、兔等動物養殖技術,每種動物各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方法又有很大差異,豬的養殖技術就包含了妊娠母豬、哺乳母豬、仔豬、肉豬的飼養管理,課時有限,不可能對每種動物的養殖生產進行詳解。教師鼓勵學生課余通過網絡收看央視的農業科技節目,如《農廣天地》《金土地》《科技苑》《聚焦三農》等,了解畜禽養殖的最新模式與技術。在這些農業科技節目中,針對同一養殖品種,往往可搜索到多個相關的視頻,但視頻中有部分內容是類似的。如針對豬的生產技術,農廣天地欄目中可搜索到“沙烏頭豬”“一棚兩用 豬菜共生”“地方豬品種介紹”“豬高效飼料的配置技術”等,這些視頻各有側重點,但日常管理技術是相似的,教師鼓勵學生自學視頻編輯軟件,整合視頻中相似的內容,突出差異部分,并將編輯好的視頻帶到課堂分享交流。
4? 考核評價
學生的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和考核成績組成。平時成績主要通過考勤、作業、學習表現來評定,將課前資料搜集、課堂討論辯論、課后技能拓展等都作為評定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理論考核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即以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為主的客觀題通過網絡平臺在線完成;案例分析、簡答論述等主觀題則線下開卷考試,分析合理即得分,對于優秀全面的解答可給予適當加分。線上線下結合考試可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減少對知識的死記硬背,更強調理解原理、融會貫通,同時教師出題的范圍和難度也更靈活。技能考核采用單項技能與方案制訂相結合的方式,與畜禽產品檢測相關的單項技能在實訓室考核,養殖生產過程無法通過實踐考核,則用制訂生產方案的方法替代實際操作。
5? 結語
畜禽健康養殖技術作為生態農業技術專業的拓展課程,并不要求學生完全掌握畜禽的生物學特性及飼料配制與病害防治技術,但要求學生掌握自學方法,熟悉最常見畜禽的生產技術,并能通過自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信息化背景下,對專業拓展課程進行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模式改革,對樹立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邢玉娟,王建國,陳玉庫,等.動物醫學核心技術課程“理實一體、一能四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動物普通病”為例[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6):219-222.
[2] 薩仁娜.HACCP及中國家禽健康養殖標準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3] 宣雄智,于淼,馬國勝.發達地區涉農專業教學改革探索——基于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4):60-63.
[4] 徐燁.淺析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進展[J].畜禽業,2018(9):50-51.
[5] 趙峰,李軍.“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畜禽生產概論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9(24):246-247.
[6] 聶朝娟.基于新形勢下的畜牧獸醫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初探[J].科技資訊,2020(5):195,197.
[7] 李艷,陳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職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動物營養與飼料》課程為例[J].科技資訊,2019(32):164-165.
[8] 張恩平,劉林麗.農業院校《動物生物化學》課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初探[J].家畜生態學報,2012,33(4):121-124.
[9] 唐萍,沈潔,張雷.網絡環境下高職植物生理學課程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3):19245-19246,1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