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杰
摘要:數學是一種文化,數學文化對人的影響體現在人的數學素養上。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數學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數字地球”、“現代化”以及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各種跡象表明,一個數學時代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為了喚起中國人對數學的重視,我們應該在數學教育中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培養和提高數學核心素養,學而數學的核心素養包括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進數學課程學習和數學思想形成的源動力。
關鍵詞:數學;學科;教學;核心素養;培養;原則
一、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數感、符號意識、數據分析觀念、空間觀念、運算與推理能力、模型意識。也可以歸結為: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數學意識、數學行為、數學思維習慣、興趣、可能性、品質等。數學是一門知識結構有序、邏輯性強的學科,是“人們定性、定量地把握客觀世界,循序漸進地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必須遵循數學學科的特點,通過分析、綜合、計算和判斷來完成。因此,整個學習過程是一個數學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應用和內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和強化數學思維素質的過程。顯然,數學嚴謹的順序、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數學方法的多樣性是提高我們數學素養的最重要因素。
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原則
(一)培養意識,形成數感
數學意識的培養有利于數學思維的發展,良好的數感有利于科學直覺的形成。因此,我們應該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數學存在于他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從而逐步培養他們的數學意識。
當前教材的最大的優點是圖片和文字的結合,靈活的學習的內容,教材選擇靠近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場景,與生活密切相關,從學生現有的學習、生活經歷。例如,二年級教學中的“有余數的除法”,利用 “露營”這一情境,把幾個場景串起來,從野餐到學生露營再到“玩”中,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驗了生活中的余數除數。另一個例子是“萬以內的數的認識”,其形式為“手拉手”。農村和城市孩子之間,呈現了農村學生走進城市后的所見所聞,城市學生來到農村后的所見所聞和生活經歷,分別將城市和農村學生以“手拉手”的形式,回憶他們在一起時候的美好回憶。在這些生活材料中,學生可以用萬以內的數字來描述具體的事物,可以比較數字的大小和口算的加減法,從而建立起對數感和符號的初步感覺。
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化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場景,直接從生活中提取素材,進行數學分析,尋求數學解。只有這樣的數學才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才能逐漸形成學生的數學意識。
(二)加強思維與方法的訓練,培養探究能力
數學探究能力是數學素養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質的特征,數學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過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來完成的。
例如,二年級下冊的“萬以下的數字加減法”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方法,因此,知識轉移規律讓學生探索“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是對數學方法的探索,也是對學生,遷移推理能力的強化。
(三)培養估算能力,形成科學的直覺
估算是對事物的總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觀判斷。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估算能力會產生廣泛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我們注意訓練學生估算意識和積極發展學生估算能力,這將有助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理解數學概念和數學方法的應用,它有利于學生靈活處理日常量化關系,形成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然后形成科學的數學視野。
例如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信息窗4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估算資源:農村新建的學校、菜地、苗圃參觀,讓學生用數充分表達和交流,估計物品的數量,交流估計的策略,并逐步形成科學的直覺。教材不但在數量上設計了估算,在計算中也設計了估算。再如第四單元的信息窗2,利用“勤勞的小蜜蜂整裝待發”的情景設計“三位數加三位數”的估算,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方法:把每個加數看做與它們接近的整百數,再口算它們的和,并感知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時候,可以用估算確定結果,也可以通過估算檢驗計算的結果是否合理。
因此,我們只需要積極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注意觀察周圍,比較,鼓勵學生大膽估算,反復練習,幫助學生總結,基于證據,這樣學生分析問題,而不是盲目地猜測,學生的估算能力必然會進一步提高,形成一個科學的直覺。
(四)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認識和適應數學問題。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教材設計了兩個數學練習:奇妙的動物世界和戶外活動。活動的內容是了解一些動物每天的食物攝入量、睡眠時間和壽命。在活動中,學生將以小組形式制定調查計劃,然后進行調查,記錄并整理調查結果,最后以小組形式交換意見。“戶外活動”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時、分、秒、統計等知識后安排的。活動的內容是調查和統計學生的時間。日常的戶外活動,讓學生可以在特定的活動中體驗到一定時間的長度,同時體驗到統計的全過程,提高分析和整理數據的能力。
(五)情感態度的培養
數學以其獨特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態度具有潛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體驗兩個方面。具體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愛國主義和熱愛科學的教育。二是學生對數學和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動機。它包括好奇心、好奇心和對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三是自信和意志力。最后一個是學習數學的態度和習慣。主要包括:探索創新、獨立思考、協作溝通、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習慣。
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素質的重要問題。要實施這項工作,從小學開始,從現在開始,從我們的日常工作開始
參考文獻
[1]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