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摘要:隨著社會步入互聯網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使社會各行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新的問題,在新媒體時代下各種新型的網絡媒介層出不窮等,大學生作為網絡背后的主群體,對網絡環境的影響最為嚴重,因此將媒介素養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學十分必要。各大高校利用新媒體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創新與教學管理,使新媒體成為高等教育革新發展的重要渠道。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也需要積極利用新媒體建設來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本文旨在探索在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路徑與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互聯網
互聯網的發展催生這媒體進行一個多元化時代,信息傳播途徑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高校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的前沿陣地,承擔著為社會輸送思想政治覺悟高、民族意識強的高技術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基礎,高校如何順應時代變化,在新媒體時代下創新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讓學生在校期間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
一、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的積極影響
(一)提供有利載體
新媒體能夠為思政教育提供有利載體,積極影響思政教育革新發展。新媒體傳播速度快、信息精準、學生接受能力強的特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行為與價值取向,并且能夠展現高校師生的精神風貌,在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新媒體通過信息傳遞等以非固定形式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借助校園圖書館、線上教學平臺、貼吧、微博等互聯網信息軟件將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融合在里面,為學生營造健康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氛圍,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完善自身的人格素養和健全價值觀。大學生處于人格發展和思想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所誘導。只有通過有效利用新媒體媒介,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塑造,為學生精神生活保駕護航,滿足高校思政教育與理論知識教育的共同發展理念。
(二)影響價值觀教育
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旨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使學生具備正確價值觀,產生正面行為。但是現階段文化多元化發展,在各種文化相互交流與碰撞的情況下,當代大學生思想認識與價值觀容易出現一定的偏差,經常有大學生盲目跟風現象發生,受不良文化影響,忽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些現實問題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難度,需要采取有利措施為學生提供積極正面的文化教育,保證學生“三觀”的正確性。而新媒體媒介作用就可以做到這一點,通過新媒體的信息傳遞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滿足思政教育在新時期背景下的教育有效性提升需求。例如,學校會將先進人物事跡上傳在校園微博等軟件上,使學生在刷微博、朋友圈的時候都能看到這些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從而強化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促進學生樹立正確“三觀”,成為高素質人才。
二、運用新媒體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一)引進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式
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視新媒體信息技術,加強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思政教育的路徑與策略,打破傳統高校思政教育的局限性。積極引進新媒體技術來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例如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打造線上思政教育平臺、開發校園思政App、通過新媒體技術開展課程思政等方式來創新教學方式,在思政教育過程中,不能單純依靠傳統的思政課堂來完成教學,可以通過新媒體來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和生活動態,例如思政教師通過微博、微信、QQ等方式與學生建議有效的社交溝通,在社交過程中通過學生發布的朋友圈動態等來了解學生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在相應的軟件中分享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和資源,解決學生可能存在的人生疑惑和心里困惑,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政素質。
(二)加強高職學生的媒介素養能力與辨別能力
新媒體的信息是多元化的,不分地域和區間的,網絡上的信息來源廣泛,信息資源參差不齊。高校學生具有自我意識差,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的特點,很多學生受到外界負面信息影響,非但學習不到知識,還容易走上歧途,對社會和自身造成嚴重的后果。高校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政教育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自我控制力和分析能力培養,讓學生能夠在復雜的信息資源中選取正確、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資源進行學習和閱讀,同時增加學生的媒介法律意識,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警鐘長鳴,保持本心,提高自律性。高校教育在思政教育過程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結語:
新媒體時代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高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新的形式和內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培養合格的新時代青年人才。
參考文獻
[1]談心陽,唐玲,王樂,周子涵.自媒體時代下基層學生組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研究——以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4):24-25.
[2]蔣麗潔.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初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6):9+15.
[3]劉穎.新媒體時代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地域性影響——以延邊大學為例[J].長江叢刊,2016(23):204.
[4]張學星.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時代教育,2016(03):148.
[5]蔣麗潔.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初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