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通過設計具有醫學專業特色、呼應學生訴求的校園教育文化活動,引領廣大醫學生堅定專業理想、錘煉高尚品格、塑造健康身心、提升職業素養。
關鍵詞:醫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路徑
作為培養優秀醫務工作者的高等醫學院校,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充分發揮學院、班級和網絡的育人合力,引領廣大醫學生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未來醫療構建打下良好基礎,為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篇章,努力開創我國衛生健康事業新局面。
一、醫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路徑
通過設計具有醫學專業特色、呼應學生訴求的校園教育文化活動,分為“修身——精業——循道——啟航”四個篇章作為活動開展節奏部分。
(一)以“修身”工程立心篤志,寧靜致遠
1.開展“同醫心共戰疫,與祖國共成長”作品征集活動
縱觀此次疫情戰疫,總結自己的所思所想,組織青年學生用攝影、繪畫、書信、文章等記錄下疫情防控中的感人瞬間,譜寫戰“疫”必勝的青春之歌,用實際行動為這場生命健康保衛戰助力。
2.開展“厚德修身 篤行致遠”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學習鐘南山、屠呦呦等前輩事跡,品讀醫學經典和名醫名言,觀看《中國醫生》及“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禮,圍繞民族精神、愛國行動、時代英雄、責任擔當、醫學傳承等方面開展線上主題教育。
3.開展“共抗疫情 致敬英雄”思政微課
深入挖掘梳理疫情防控過程中的典型事跡、感人故事、感人場景等,通過線上微課的形式講好“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的大愛壯舉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抒發疫情期間難以忘懷的堅守、攜手并進的奮戰、守望相助的關愛和萬眾一心的感動。
4.開展“感受經典文化,開啟品質生活”線上推介活動
通過“走進閱讀世界,共享閱讀快樂”活動,利用微博、微信、QQ空間發一條說說,推薦自己喜歡的一本書或書中自己最喜愛的一段話并@學院官方微博賬號;朗讀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詩歌或段落在官方微博展播。通過“我喜歡,我推薦”活動,組織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電影,進行電影片段賞析和趣配音。同時結合專業進行名醫推介、醫學人文書目閱讀分享會、醫學紀錄片展播。通過一系列不間斷的推送及與學院學生云互動,營造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品味、感受經典佳作,讓文化從云端滲透到每個角落。
(二)以“精業”工程增長才干,知行合一
1..開展“精勤不倦 追求卓越”學科知識技能競賽
分年級、分專業開展學科知識技能競賽,加強醫學臨床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提高臨床專業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和運用能力,引領廣大醫學生堅定專業理想、錘煉高尚品格、塑造健康身心、提升專業水平。
2.開展“尚德精術 知行合一”早臨床職業體驗
分年級、分專業組織開展早臨床職業體驗,引導學生盡早熟悉了解臨床環境,了解臨床工作流程,熟悉醫院運行情況,努力把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理念落到實處,激發學生學習醫學的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對未來醫生職業素質的感性認識,增強作為醫學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開展“健康中國 你我有責”健康主題教育活動
結合時間節點和專業特色,圍繞“6.6全國愛眼日”開展“精彩人生,光明起航”活動 ;圍繞“8.19中國醫師節”開展“敬畏生命、砥礪前行”慶祝活動;圍繞“12.1世界艾滋病日”開展“遠離艾滋,珍愛生命”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職業觀、生命觀、健康觀、提升職業素養、健康素養;開展“健康中國 你我有責”健康小衛士科普宣傳宣講視頻評選活動,評選出的優秀宣講人組成學院健康宣講團,聯合學院志愿服務隊針對不同群體(學生、老年人、上班族等)不同場景(學校、社區、火車站等)定期開展健康義診,號召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健康中國建設,形成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三)以“循道”工程躬身踐履,精誠為醫
1.開展“牢記醫者仁心 傳承榜樣精神”宣講會
邀請本省市支援湖北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優秀校友醫護人員,為學生講述一堂特殊的醫學專題課程,真實描述一線經歷,宣講抗疫的切實心得及體會,引導學生自覺用行動踐行醫學初心,用奮斗詮釋使命擔當。
2.開展“見賢思齊,堅守初心”醫道論壇
邀請校內外專家、教授為學生做指導報告,與學生談理想、談專業、談學習、談工作、談未來等,幫助同學們解決學習成才、求職、擇業等方面困惑,以培養其積極向上的心態,規劃大學生涯,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3.開展“崇德仁愛、精誠為醫”醫學生職業精神論壇
通過選題、調研、問卷調查、訪談、數據分析等一系列研究環節研討尖銳的社會醫療熱點,聚焦扣人心弦的職業精神之問,以PPT展示醫學生對一線臨床工作真實情況的認知、醫療行業中的困境與難點、政府的醫療補助政策、分級診療政策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某一類疾病如抑郁癥、艾滋病等患者的生存現狀與就醫情況,如何避免醫患糾紛在未來工作中保護自己,以及面對職業暴露的應對措施。引導醫學生對未來職業的思考,傳承醫學職業精神,增強醫學人文教育,做好“精神儲備”。
(四)以“啟航”工程激蕩夢想,逐夢未來
1.開展“刻苦鉆‘研 為夢而戰”研究生考試培訓
進一步做好2021年研究生考試培訓工作,提升研究生考試指導的針對性、專業性,提高研究生考試錄取率,對2020屆全體畢業生進行研究生考試云培訓。利用騰訊會議APP、QQ視頻會議等形式進行直播或錄播,培訓內容主要包括2021年招生形勢與分析、院校及專業選擇、復試流程與技巧、英語準備等。
2.開展“云就業”護航工程,全力促進畢業生就業
為推進畢業生就業,搭建“一號一群”網上聯系平臺(一號:學院微信公眾號就業信息專欄;一群:年級/班級QQ群),推進全方位的“互聯網+就業”新模式,進行云摸底、云動員、云共享、云培訓、云統計、云盯人的作戰模式,向畢業生精準推送用人單位招聘信息,提供就業服務咨詢,堅持從提高教育質量、轉變就業觀念、拓寬就業途徑三個方面下功夫,確保一類一方、精準施策。
3.開展“青春逐夢 砥礪前行”雙創能力培養工程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比賽,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參加山東省“互聯網+”、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和“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加強對重點項目、重點人員的篩選和培育,服務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打造“青春對話——詩與遠方”創新創業論壇,邀請知名校友、科研專家、創業達人做客論壇,為雙創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通過實施以上項目,幫助學生厚植人文情懷,提升職業素養,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通過該項目能體會到醫療工作對社會的影響,促使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在關注時事中增添“新味”,從輿論熱點中挖掘“素材”,在縱深拓展中平添“勁道”,不斷堅定醫學生的情感認同、理性認同與行為認同,為國家培養具有深沉愛國熱情、深厚文化底蘊、優良職業品格和卓越職業技能的優秀醫學人才、鋪設強大醫學支援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