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隨著建設規(guī)模的加大,施工復雜性也在不斷提升,為了保證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應做好質量問題的分析,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科學措施加以解決和完善,以改善市政道路建設質量,加快城市化的前進步伐。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問題;解決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影響因素較多,這為施工作業(yè)的順利開展帶來了較大阻礙。為避免施工中質量問題的產生,加強質量管理、設置完善監(jiān)督機制,及時解決質量問題勢在必行。
1市政道路施工特點
1.1準備時間短,緊急情況多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范圍較廣,地形地質、環(huán)境等條件變化多樣,對施工技術和工藝的要求較高,但鑒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影響性,施工時間有限,前期準備時間較短,經常會存在緊急施工的情況,對施工企業(yè)及居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又由于施工時間受限,普遍存在著追趕工期的情況,施工質量難以保障。
1.2場地空間受限,存在大規(guī)模動遷情況
市政道路施工包括道路擴建及城市內部道路改造。城市內部道路改造中,因受到周邊建筑和景觀等基礎設施的影響,施工可用空間范圍較小,很多大型機械設備無法進入施工場地,材料裝載存在二次搬運現象,增加了成本損耗。而道路擴建則會對周邊用地加以征收,區(qū)域內的人民需要搬離,居民生活質量難以保障,矛盾加劇,阻礙了工程的開展。
1.3地下管線繁雜
目前市政道路施工多集中在城區(qū)內,與電力、燃氣、排水、通信等工程交叉開展,這導致市政道路開挖施工中,會遇到較為復雜的管線排列,尤其是在老城區(qū)內,管線排列錯綜復雜,一旦出現操作失誤等問題,輕則管線斷裂,阻礙相應系統運行,重則會對周邊居民生活安全構成威脅。另外。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后,如果沒有做好夯實處理,外界壓力下,地層下沉,增加管道荷載壓力,會使管道爆裂,出現人員傷亡。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常見問題
2.1回填問題
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回填問題以土體下沉和不均勻沉降為主,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為:含水量或回填土土質結構與實際規(guī)范要求不符;在分層回填處理時,土層壓實度不高,緊密性不強,在外界荷載作用下,存在變形或沉降問題。最常見的現象為:回填土中含有直徑大于10厘米的碎磚、試塊、施工場地周邊無任何排水設施、排水坡度不合理,導致土體松散,縫隙較大,回流水堆積嚴重;在分層回填時,回填厚度、壓實密度嚴重不符,缺少繞度實驗,這些均會產生回填問題,道路結構下沉,進而對地下預埋管線造成影響,增大交通危險系數。
2.2路面開裂
路面開裂問題產生的原因可概括為以下兩點:一是施工要求不達標。對于瀝青路面來說,油石比計算不準確是路面開裂的主要原因。油石比決定路面粘結性能,一旦其出現偏差,瀝青與礦量比例失衡,路面泛油現象嚴重,不僅降低路面強度和防水效果,摩擦系數也會逐漸變小,行車危險性增加。二是氣候差異影響。不同區(qū)域氣候變化差異性較大,氣候變化帶來的溫度變化、雨雪量變化等,對道路路面帶來較多負面影響,增加溫度裂縫、收縮裂縫等的出現概率。另外,一些地區(qū)使用的融雪劑,對路面侵蝕嚴重,路面壽命銳減,威脅了行車安全。
2.3路面裂縫
路面裂縫問題按形狀可分為表面微裂縫和穿透裂縫,按照時間順序可分為早期裂縫和后期裂縫。分析現有工程可知,產生裂縫問題的原因有:
1) 材料質量不合格
市政道路施工中使用的混合料性能與實際要求不符,原材料在長期存放中存在變質現象。
2) 路基均勻性較差
是由于混合料配比中,原材料用量間偏差、攪拌均勻性不強等造成的。路基不均勻沉降會縮減道路使用壽命,增加病害發(fā)生率。
3) 養(yǎng)護未完全開放使用
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后應做好道路養(yǎng)護,且確定養(yǎng)護時間,在確保道路各項性能指標符合要求后,開放道路。如果養(yǎng)護時間縮短,路基路面結構性能會隨之下降,在后續(xù)荷載增加的情況下,道路會出現破損、變形、沉降等問題,發(fā)生安全事故。
3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問題解決對策
3.1健全施工質量管理體系
第一,編制人員審核制度,將其與崗位制工作結合起來,提高管理人員工作效率。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做好管理人員培訓和教育,確保制度的落實,有效規(guī)范施工人員的操作,明確市政道路工程所有施工崗位的職責,推動工程各道工序的順利進行。第二,實現服務與管理的融合,兩者相互制約,約束自身行為,加強施工的規(guī)范性、標準性。在系統的施工質量管理中,必須按照系統要求的步驟加以管理,以免引發(fā)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管理混亂的現象。
3.2做好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包括:優(yōu)化管理體系,落實人性化管理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內容,做到責任和任務的科學劃分,充分發(fā)揮員工自身潛能,樹立正確意識,將質量管理作為工作一部分。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以活動等多種形式,為部門及員工溝通交流提供場所,培養(yǎng)員工團結協作精神,且人性化管理模式的落實,能夠增強施工團隊歸屬感。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定期培訓,總結管理經驗和施工管理的不足,確保施工技術更加規(guī)范化。再者,加強安全教育和培訓。定期開展員工安全培訓,了解不合格材料使用、不規(guī)范操作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員工綜合能力素質。同時將員工利益與質量管理聯系起來,讓員工參與到質量管理中,以改進市政道路建設質量。
3.3技術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中使用的技術種類較多,繁雜性強,施工設備也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為此,有必要加強技術管理,根據施工要求科學選擇技術種類,配備齊全的設備設施,以促進施工作業(yè)的順利進行,改進市政道路施工質量。如軟基處理技術、水泥攪拌樁技術的應用。工程人員應做好梁體、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的設計工作,注重結構的穩(wěn)定性、標高位置設置的合理性。同時,為改進施工管理效率,相關施工單位應制定監(jiān)控方案和相關監(jiān)控程序。
以市政道路中的路基施工為例。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路基的技術管理,確保施工人員可以切實地對路基施工技術進行有效掌握,能夠根據市政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對技術進行調整。在施工過程中,應對路表層的腐殖土等雜物進行清除,科學設計排水和截水位置,要確保排水溝的坡度大于5%。另外,合理選擇壓實器具,要針對不同市政工程的土壤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保證填土路基的分層壓實,并根據相關密度標準對路基的密實度進行檢測驗收。而為確保路基的平整度,則應采用人工整修與機械壓平相配合的方式,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路基的技術管理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應對易出現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予以重點管理,如在施工中,及時檢查路面性能,碾壓結束后,開展檢測工作,確定碾壓合格與否,如存在問題,則需重新進行碾壓處理,提升路面質量。
4結語
綜上,市政道路施工復雜性較強,影響因素多,質量問題頻出,相關人員應做好分析和監(jiān)督工作,從技術管理、人員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多方面加強道路工程管理的有效性,以延長市政道路壽命,推動交通運輸的穩(wěn)定運行。
參考文獻:
[1]潘東東.小議市政道路施工如何控制施工質量[J].建材與裝飾.2020(03):249-250
[2]譚軍.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J].建材與裝飾.2019(23):293-294
[3]魏從榮.當前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要點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05):28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