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市實驗小學 陳 會
培養自信心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突破口,因為強大的自信心能夠給學生的學習與進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不竭的動力源泉。但是如果學生缺乏自信心,過低地評價自己,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潛能的話,那么課堂教學活動就無法順利開展,導致學生的語文能力大幅度下降。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培育學生健康積極心態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法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語文學習中的壓力和挑戰,培養學生自信心,打造更加自信積極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迸發出更加強烈的激情,促進自我發展。本文將著重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進行分析。
建立民主、平等的語文學習氛圍,可以顯著增加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在主人翁心態的支持之下形成自信心。民主、平等的環境還能夠幫助教師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讓學生在與教師和同伴的交流過程中克服語文學習當中的難題,收獲成功的學習體驗,進而培養自信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民主、平等課堂構建的要求,恰當應用獨立、自主閱讀方法,培育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與自主思考習慣,啟迪學生深刻感悟,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和對自己的信心。例如,在教學《司馬光》一文時,教師可指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并讓學生在獨立閱讀的同時思考司馬光救人的舉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與觀點。這樣學生會在教師積極指導之下表達個人觀點。教師要肯定學生在表達當中體現出來的積極思想,科學糾正偏激或片面的看法,使得學生在平等交流當中增長自信心,讓學生在民主、寬松而富有自信的課堂氣氛之中展現更大的創造力,讓學生對自己飽含信心,也對學好語文這一學科滿懷信心。
小學生在性格表現上具備很強的可塑性。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非常渴望得到同伴,尤其是教師的肯定與認可。他人的肯定會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接下來的語文學習充滿動力。所以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以賞識教育思想為指導,積極運用鼓勵評價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認可自己,不斷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在運用鼓勵評價方法時,教師需要確保使用的評價語言具備很強的藝術性與激勵性特征,運用正向語言和積極評價給學生的心理增加正能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用情感教育喚起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避免嚴厲批評沒有準確回答問題的學生,以防學生出現自卑和冷漠的情緒。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避免用簡單的語言評價學生表現的情況,應該將個人的真情實感和評價語言結合起來,讓激勵性評價有理有據,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感知教師的情感與關懷。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一文時,教師可先指導學生自主查找“坐井觀天”的含義,并在學生順利完成這一任務之后,給予激勵性評價,讓評價活動有理有據,強化學生的自信心。不過教師在運用激勵性評價時必須堅持適度原則,過度評價反而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達不到強化學生自信心的目的。
在家庭、學校與社會等諸多壓力的影響之下,學生缺少自信心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而這樣的情況已經成為了制約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很多時候學生缺少自信心或者是出現過度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對自己進行正確評價,往往會過低評價自己,拿個人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做比較。所以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首先就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正確評價自己,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讓他們學會賞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與閃光點,從而走出自卑的陰霾,迎接自信的陽光。讓學生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教師就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教師的認可和成功體驗的雙重作用之下,重新建立對自己全面正確的認識,從而收獲自信心。例如,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教師正好可以將這一課文作為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心理的切入點,特意讓成績不理想,存在一定自卑心理的學生回答較為簡單的問題。而他們在回答過程當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重新建立了自信。比如教師問學生在讀完文章之后獲得了怎樣的感想,是否可以聯系自己或者是周圍的一些現象說說看法。這樣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密切相關,所以學生能夠輕松解答,進而收獲成就感,學會正確而又全面地認識自己,增強自信心。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需要始終把著眼點放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激勵學生自主發展上,而且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始終把學生放在中心地位,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之下進步成長。在語文學習當中,很多學生缺乏自信心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機會展示自己,也不能夠在展示活動當中發展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要給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將語文課堂真正交還到學生手中,使得學生可以充分表現自己,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對自己滿懷信心,并主動學習其他同學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提高學生的整體發展水平。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探討如何把文章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使得學生能夠在小組當中做好分工和交流,做好一系列的排練和演出準備,并在展示體驗的過程中收獲學習與成功的喜悅。在評比活動當中,教師要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認可自己,學會悅納自己。
小學生具有模仿力強和可塑性強的特點,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給學生施加的影響是消極影響的話,很容易讓學生誤入歧途。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充分發掘榜樣的力量,運用積極、正面的榜樣,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用正面人物感染學生,發揮榜樣的激勵和支持作用,促使學生增強自信心。例如,《海倫·凱勒》講述的是海倫·凱勒雖然無法看到和聽到這個世界,但是仍然不懼命運的逆境,勇于和命運作斗爭,最終收獲成功。在引導學生進行名人故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思考是什么讓她最終能夠獲得成功,使得學生能夠看到海倫·凱勒意志堅定、勇敢頑強的精神,也看到她的自信心,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這樣學生會從榜樣的身上汲取力量,對自己和自己的未來滿懷信心,堅信自己通過努力也可以克服重重困難收獲成長。
就語文學科的教學而言,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自信心是學生學習成長道路上的動力,是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的支持,在自信心的引導和推動之下,學生會生成更加積極有效的學習體驗,強化進取之心,順利達成學習目標。因此,教師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創新語文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自信心為指導,讓學生樹立自信,消除自卑,學會賞識和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