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強
【摘要】職業教育是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產力的重要保障。近年來,英國政府意識到本國職業教育處于“內憂外患”的局面,表現為英國教育市場與就業市場脫節、教育標準與職業標準不匹配、社會與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對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基于此,英國頒布了一項重要的職業教育改革政策——《16歲后技能計劃》,指出了當今英國技能培訓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學徒制改革計劃和新的技術教育路線以及政策保障舉措。上述內容對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改革與發展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英國職業教育 技能計劃 學徒制 技術教育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職業教育體系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英國經濟生產率增長明顯放緩,同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步拉大,英國政府再次將目光投向職業教育領域,為培養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繼2015年“學位學徒制”改革以后,于2016年頒布的《16歲后技能計劃》(Post-16 Skills Plan,下文簡稱“技能計劃”),該項計劃又一次充分釋放了英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時代信號。2020年是該技能計劃實施的結點,作為英國最新提出的關于技能教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技能計劃”旨在完善英國職業教育的技術教育系統,加強政府、技術教育提供者及雇主之間的溝通合作,尤其是發揮雇主在職業標準制定方面的主導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高技能性就業水平,進而滿足個體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這對當下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亦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英國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各國紛紛開始尋求技術上的改革與創新,以提升本國勞動生產力和經濟實力。在此背景下,英國政府也逐步意識到構建高質量技術教育體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英國在基本技能上缺少優勢,以至于本國生產力長期落后于法國、德國和美國等國家。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最新預測,到2020年,英國在中級技能上的排名將由33個組織中的22位下降到28位。與此同時,英國當前的職業教育體系仍存在一些明顯的瑕疵,該體系不能為國民提供高質量的技能和知識,對用人單位、學生及其父母都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其一是技術教育的相關標準和資質通常是由頒發機構和中介組織共同設定,這無法給工商業帶來有效作用;其二是英國當前有太多重復性和低水平的資格認證,在就業市場上缺乏優勢;其三是現有的技能教育體系對于年輕人來說過于復雜,缺乏靈活性;其四是當前英國許多大學和培訓機構缺少可持續的教育經費。以上種種問題的存在進一步加劇了英國職業教育的困難局面。正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英國政府決定對職業教育進行大力度的調整和改革,以確保為英國的年輕一代提供就業所需要的各種技能、知識和行為,充分發掘他們的潛能,從而提升英國技能教育的整體水平和勞動生產力。
二、英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
(一)基于學徒制的改革計劃
技術技能人才的短缺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制約英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學徒制改革為英國職業教育改革迎來大發展。1994年,英國政府啟動“現代學徒制”改革項目,這項改革成為英國政府提升本國勞動力技能的核心舉措,此后學徒制一直占據英國職業教育政策的中心位置,并不斷探索學徒制與高等教育學位相聯系的實踐。
2015年,英國政府正式推出“學位學徒制”項目,并明確提出到2020年,學徒數量要達到300萬,至此開啟了學徒制進入高等教育的大門。學徒制的實施對于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發展,以及學徒收益的增加都具有顯著作用,也正因如此,“技能計劃”決定“技術教育”體系將建立在學徒制現有改革成果和政策基礎之上。同時,英國還成立了學徒機構,作為實施技術教育的唯一負責組織,并將用人單位放置在設計技術教育標準的核心位置,以充分發揮雇主的主導作用。至此,英國職業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開發新的技術教育路線
為了讓年輕人和成年人清楚地了解通向高技能就業需要學習的課程,英國在所有技術教育中引入包括農業環境和動物護理、商務與管理、餐飲與服務、建筑、數字化等15個學術教育專業大類的共同框架,15個專業大類分別對應各種技術教育的職業類別。為確保新的技術教育路線都能為學生提供技能教育培訓,英國政府提出了幾項舉措:第一,兩年制的基礎學習。在每一個路線選擇開始之初,學生都需要接受兩年制高質量的、以學術為基礎的學習項目。第二,頒布一種國家認可的高水平資質證書。為改善過去職業資格證含金量低的狀況,英國為每個專業大類內的不同職業確定一個得到國家認可的技術水平資格證。第三,所有項目都遵循一個“共同核心”技能標準。這種技能標準適合于所有選擇技術教育路線學習的學生。第四,提出通用的勞動技能。同具體的職業需求一樣,英國許多用人單位會需要一些通用的可遷移技能,如溝通交流、團隊協作、問題解決等。第五,創建公立大學。為促進與經濟密切相關的領域的發展,英國成立公立大學,引進一些行業專家、教師,開展教育培訓和頒布資質認證。
三、英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
(一)新技術教育體系更加關注不同群體的需求
為進行徹底的職業教育改革,英國的“技能計劃”為所有人群服務,包括在16歲尚未準備好進入任何一種教育體系的人員、起點不同的青年人、成年人、有特殊教育需求和殘疾人、婦女,等等。首先,關注女性群體技能教育。盡管在學校里女生的成績通常會勝過男生,但最高收入的職業仍然被男性占據。所以,英國政府鼓勵更多女性進入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增加此領域的學額并支持女性進入此類行業工作。第二,關注擁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和殘障學生。英國建立了支持殘障群體連貫一致的教育系統,為25歲以下擁有特殊教育需求和身體不健全的年輕人提供技能教育支持,并提供就業機會。第三,關注尚未接受教育、就業或參加培訓的個體。英國政府為此類人群提供技能培訓支持,其中包括通過資助為技能較低的個體優先提供免費或額外的培訓。第四,關注成人學生群體。技能計劃也關注成年人,尤其是失業人員。該計劃支持返崗者繼續就業,特別是產后女性,幫助他們重新獲得工作技能并勝任工作。
(二)新技術教育體系與高校和培訓機構密切相關
英國對技術教育的改革需要將高校和其他培訓機構放置在前沿位置,以確保為年輕人提供高水平的技能知識,從而為技能型就業做準備。英國近來正在引入全新的專家培訓機構,其中,大學技術學院和技術免費學校能夠為年輕人提供就業所需的技術知識、技能和行動力。英國決心進一步發展大學技術學院項目,期望他們未來能夠成為跨學院的信托機構或類似機構的合作伙伴,從而為技術教育提供更多支持。目前,英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來幫助高校進入到可持續性地發展狀態。自2015年9月起,英國地區性的評審已經開始,并于2017年在英國全國范圍內完成。可以說,英國的地區性評審通過一定的專業化來發揮優勢,確保培訓作為優先項目開展。這類培訓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個體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四、對我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啟示
英國“技能計劃”改革全面系統,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舉措,是英國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進行的具有深遠影響的一攬子改革。此項改革對我國當前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首先,構建完善的普職教育銜接體系,暢通人才成長“立交橋”。早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就首開先河,“技能計劃”旨在構建與高等學術教育系統平等且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系統,實現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平等和互通,從而建立了終身教育體系。在我國,過去20年職業教育不斷普及,特別是2019年以來,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的“1+X”證書制度,到以資歷框架為引領的“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的開通運營等利好政策頻出,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利器。但從現實狀況來看,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在結構功能上還不完善,依然被視為單一的就業教育。鑒于此,我們應搭建學生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真正打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壁壘,進而拓寬廣大青年的成長成才之路。
其次,提供靈活多樣的“橋梁課程”,實現學生學習選擇的多樣性。英國強調在“學術教育”和“技術教育”選擇之間設置“橋梁課程”,為有一定基礎且有意愿在技術教育體系和學術教育體系之間轉換的學生創造條件,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如為一些沒有資格進入本科學習的學生提供高等教育文憑課程。當前,盡管我國注重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卻未能給那些選擇與以往學習類型不同的學生提供“橋梁課程”。如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往往因為缺少實踐技能或文化基礎教育培訓,導致高職普通高中生源學生的職業技能高不上去,普通高校中職畢業生學習缺乏基礎。因此,我們應借鑒英國為各級各類學生提供過渡階段教育的做法,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
最后,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突出雇主和企業主導作用。可以說,無論是2015年提出的“學位學徒制”,還是2016年的“技能計劃”,英國始終致力于讓雇主引領本國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方向,尤其強調雇主在職業資格標準制定、學徒制標準、技術課程設置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以確保技術教育改革能夠滿足雇主的需求,迎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我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問題屢見不鮮,職業教育畢業生也不例外。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課程設計、資格標準等方面依然未能體現企業和市場的實際需求,致使人才培養質量低下,就業率低下,進而影響企業人才的引進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此,我們應不斷深化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研究,加快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著力培養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 Skills,Department for Education.Post 16 Skills Plan[EB/OL].2016-07-25/2020-08-28.
[2]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The Labour Market Story:An Overview[EB/OL].2014-07-20/2020-08-25.
[3]關晶.英國學位學徒制:職業主義的高等教育新坐標[J].高等教育研究,2019,(11):95.
[4]劉育鋒.英國《16歲后技能計劃》:背景、內容及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06):55.
本論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地域文化生態的京津冀遠程教育區域合作與發展研究》,課題編號:15JYB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