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怡
【摘? ? 要】? 幼兒園課程應該游戲化,充滿自由、自主、創造和愉悅的游戲精神。豐富的游戲材料是游戲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為幼兒提供了充分自主的創造空間。因此,游戲材料的有效投放,是幼兒游戲水平、動作技能發展的關鍵。本文結合幼兒園公共區域的游戲現狀,對游戲材料的投放利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 公共區域;游戲材料;有效投放
《綱要》提出:“幼兒園的設施、活動材料、空間等應有利于支持幼兒的游戲和探索活動。”因此,在材料投放方面,改變了以往以趣味性為標準的單一投放策略,豐富了材料投放的種類和形式,增強了材料投放的功能性和針對性。結合幼兒園實際,對幼兒園公共區域活動中游戲材料的投放與利用情況進行研究,以此來優化材料投放方式,促進材料的有效投放。
一、觀察思考,發現問題
1.材料投放依據相對單一
教育教學目標、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是教師材料投放的依據。調查發現,有些教師會參照其他園所投放材料的方式進行材料投放,有些教師會根據實際需要和幼兒的興趣投放材料,有些老師會根據日常生活及本土資源和特色活動投放材料。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戶外垃圾分類時,教師提供了四個垃圾桶和一些不同種類的垃圾,請大班的幼兒將垃圾分類擺放。在擺放完畢之后,孩子們有了不同的游戲表現,有的幼兒說太簡單了,有的抱怨太無聊了。教師忽略了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照搬了其他園所投放的游戲材料和方法,依據單一,出現了幼兒探究欲望不高的現象。
2.材料投放結構化程度失衡
游戲材料的結構化程度對幼兒的游戲行為有直接影響。低結構材料可塑性強,玩法多樣,具備非指向性和自動更新的效果,部分教師理解偏差,認為結構化程度越低,幼兒的發展會越全面,以至于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對游戲材料的需求,出現了低結構材料投放種類、形式不變的現象,結構化程度偏低趨勢嚴重。許多游戲材料遵循跟班制,很少變換。
3.材料投放種類與數量不足
種類豐富的游戲材料能有效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若材料投放的數量及種類不足,幼兒失去對材料的探究欲望,注意力轉移,導致活動秩序紊亂,甚至引起爭搶行為和安全事故的發生。例如,在拓展區進行滑索游戲時,游戲初期幼兒參與性很強,但由于只有一個滑索,數量不足,每位幼兒參與的次數很少,排隊時間很長,隊伍后面的幼兒逐漸缺乏耐心。當活動進行到一半時,他們開始嬉戲打鬧,甚至跑開去,活動顯得混亂。
二、有效投放,因“材”施教
1.尊重個體差異,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孩子的動作發展存在個體差異,在材料投放時應注重層次性,按照難易程度劃分等級,層層遞進,使孩子在自身的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最大發展。如:在運動區走平衡木,有的孩子很勇敢,輕松地完成任務;有的幼兒膽小怯懦,平衡性差。根據孩子表現出的不同能力水平,老師應注重個體差異,選擇具有層次性的材料,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游戲玩法和難度。如:在拓展區進行野戰游戲時,有的幼兒跑到對方陣營違反了游戲規則,有的孩子在墊子上跑來跑去。為了規范游戲秩序,使所有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發展,首先可以和幼兒一起創設“野戰”情境,制定游戲規則,如需要匍匐前進通過墊子,不能長時間停留造成堵塞。熟練玩法后,教師再次組織幼兒討論投入更高難度材料,如在場地上系上繩子和小鈴鐺,形成紅外線網。有層次地投放游戲材料,有效促進了幼兒運動技能的提高,滿足幼兒多樣化的游戲需求。
2.與主題相聯系,注重游戲材料的多樣性
游戲材料的多樣性影響著幼兒游戲的投入,影響著幼兒的活動內容、形式與游戲行為。例如,在竹林區游戲時,除了觀察現有資源竹葉、竹子外,還可以提供竹簍、竹推車、竹扁擔等竹制品,便于幼兒開展體育類游戲;在竹林休息區里可以提供一些畫筆、顏料等美術材料,開展畫竹葉、設計美麗的石子路等美術活動。另外,可以和孩子們進行商量,選擇合適的主題,讓游戲材料在活動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家長也可參與到游戲中來,親子合作制作,讓材料變得更加豐富。
3.活用材料,增強游戲材料趣味性
(1)運用生活化的材料
幼兒情緒情感的控制力較差,易受外部環境的干擾,但在游戲中能解放自己的情感,因此,生活化的游戲材料能促進兒童心理及社會性的發展。在騎行區游戲時,兒童進行角色扮演,擔任交警、行人、服務人員等角色,教師投放相應的情境材料,如紅綠燈、維修站、加油站等生活材料,提升兒童在游戲中的適應性。通過扮演角色,模擬生活場景,增強合作性。
(2)使用開放性的游戲材料
教師應盡可能選擇低結構、開放性較強的材料以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建構區除了積木這種基礎的結構材料外,教師還可以投放木板、石子、奶粉罐、紙杯等其他開放性較強的低結構材料。這些材料在形狀、大小、顏色、用途上都不具有固定性,兒童可以自由操作,反應真實的內心,創作出不同的作品。
(3)使用趣味性的游戲材料
按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投放材料是培養幼兒興趣的關鍵。顏色鮮艷、玩法多樣,功能齊全的游戲材料,能夠激發幼兒的熱情與欲望。以拓展區為例,教師可帶領幼兒在戶外開展“送快遞”游戲,提供沙包、墊子、小推車、箱子、木條等游戲材料,鼓勵幼兒一物多用,將沙包作為運送的物資,也可以作為路障,增強挑戰性。快遞箱上做好不同標記,如時間對應、數字接龍等,幼兒根據標記運送貨物,增加趣味性和挑戰性。
4.注意觀察,增強有效評價
觀察先行于教育,在投放游戲材料后,教師應學會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和狀態,在游戲過程及結束環節中,對活動進行適當改進與適時評價,成為孩子的引導者和游戲伙伴,與孩子們同歡樂、共進步、齊思考。教師可以和孩子共同創設游戲環境,收集、利用各種游戲材料,將收集的過程變為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認識材料的特性,獲得了有關的知識經驗。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鄭春江.游戲材料應適量適宜[J].早期教育,2003(12):33.
[3]劉萍.游戎材料投放巧層次性策略[J].早期教育,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