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穎
【摘要】隨著時代的穩步發展,傳統式紙上談兵的應試教育顯然無法撐起新時代素質教育的一片天。在此,將充分闡述如何利用物理實驗來增強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以及如何利用現實事例演示來增強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科興趣與自主創造能力進行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學生興趣 創造能力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一科是為提高學生日后的實踐能力而存在。該類學科知識主要研討金屬材料的成分、組織、熱處理與金屬材料性能間關系和變化規律等抽象化疑難問題。金屬材料是客觀卻抽象的,十分多變卻又種類繁多的存在——因此在該門課程中,難免存在著學生興趣較低、課堂效率不高等不良狀況。該科目極具重要性,是機械專業課程的基礎,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機械專業的其他專業課教學。該文將就課程的課堂現狀提出幾點解決措施,并提出了一套適應該課程的與眾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現今《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堂上所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科熱情與學科興趣不高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所研究的層面注定其內容枯燥難懂。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一味進行“知識灌輸”,更是加劇了學生對該學科的抵觸心理。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通常選擇課上剖析高深知識點,課下布置大量作業——學生課上不理解教材,課下無法完成作業;日復一日,學生對該學科愈發抵觸,與課程間的矛盾愈發激化。教師在此時意識到需改變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卻也只能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教師抓不住學生的心理,便很難掌控整個課堂。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就意味著課堂紀律將被破壞;教師在課上花費大量時間整頓課堂紀律,不但降低了課堂的效率,也破壞了師生間的關系。這事實上已經對該學科的教育引發了極大的威脅。
(二)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不高
學習該門課程,目的便在于引導學生日后的實踐活動。而現今的課堂上,普遍是教師一人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學生木訥地接受知識,好似知識的奴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大部分的活動也成為了課堂上的形式主義。教師拖拽著學生的思路進入自己的教學計劃,而不是引導學生展開思路暢所欲言。一節課完畢,教師極其疲憊,而學生真正接受的知識卻并不多。
職業教育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學生無法真正意義上地活躍大腦,接受著最終用于紙上談兵的中職教育,其益處實在是少之又少。學生失去了自主創新能力,失去了能動性,最終只能被培育成一名面對各式機械設備手忙腳亂的“理論機械人”。
(三)教師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理解不足
現今的《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堂上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一類是上文中提出的竭力追求發展傳統教育模式的“灌輸性課堂”;另一類則是完全利用多媒體,過度追求形式多樣化的“完全數字化課堂”。顯然二者都是不可取的。“灌輸性課堂”上教師忽視學生心理,一味進行枯燥的知識灌輸,使學生課上思考能力低下,并產生對該門課程的厭倦心理;而“完全數字化課堂”上教師過度重視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導致課堂上一味迎合學生心理,追求課堂活躍氛圍而忽視知識點講解,雖然調動了學生興趣,但并無法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
二、《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的優化
針對上文提出的幾點主要問題,我將在下文進行關于其解決措施的幾點闡釋。
(一)利用多重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金屬材料本身具有多樣性與抽象性,單純依賴教材上的描寫與教師的描述并不足以使學生完全理解各個金屬的特性,反之其枯燥的物理性質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此時教師便應使用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利用簡單的實驗、使用舉例教學方式、利用數字化多媒體技術,便是幾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簡單、快捷的方式。
一些簡單的物理實驗設計可促使整個課堂的模式多樣,都能夠大大的激發學生積極性,繼而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做出示范性的實驗,在硬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完成接下來的實驗。這樣的話不僅僅培育了學生的學習趣味,還大大的錘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舉例課堂教學就是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該方式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更易于學生理解,減輕課程本身的枯燥性。將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利用打比方的手法將教材知識融入進實踐生活中,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充分運用數字化教學方法,不但能夠營建輕松愉快的、歡快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注意力,進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教學活動走近課堂應是時代穩步發展的必經之路。數字化教學方法在復合材料以及淬火課程內容教學活動有著特有的神韻,能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識實體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性
中職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學科才干強且具備實踐性的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自主思維能力便是中職教師的職責,更是中職教育的職責。那么身為高職教員,應怎樣才能培育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轉變傳統式的教學方式,切不可“灌輸式、填鴨式課堂教學”。教師應在教學上留出充足的時間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對專業課的見解,作為教師展開與學生互動,為學生進行答疑。任課教師不太需要逼迫學生的思維往前穩步發展,而須引導學生的思想不斷進步。正確引導學生疾速的不斷進步最為直接的辦法便是放開學生的思維,開啟學生的思想。老師不該把學生的思想框架在我的思想當中,老師存有的現實意義在于正確引導,而非約束。只有學生達到思維自由,才能夠真正地獨立自主地進行創造活動。同時切忌過度放開學生思維,避免出現偏離課程等不良現象。
課后布置實踐作業與思考作業,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性與創造能力的一大關鍵。結合當日闡明的知識點,按照有關的實踐家庭作業,譬如,檢測差別種類的非金屬,并整理出來檢測結果并提交,選擇就近的生產車間,進行實地勘察等。在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下生活,提升了學生多種專項能力,客觀上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在布置課后實踐作業的同時應注意避免干擾學生的日常生活,掌控好實踐作業的量與難易程度。
(三)教師應辯證地看待新舊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數字化教學模式可謂是各有千秋。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逐漸顯露出不具體、不易懂、不易操控等弊端,但其亦存在著數字化教學無法取代的優勢,如因材施教、注重課本、保證教師主導性,等等。數字化教學模式雖說方便快捷、易于理解、信息量大,但也存在著干擾課堂、出現客觀錯誤、影響知識點講解等弊端。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各的優勢所在,我們身為中職教師,應該做的就是辯證地對待兩種教學模式,立足傳統推陳出新,盡量將新舊教學模式相結合,合并發揮出兩種模式各自的特色優勢,提高課堂效率,培育新型人才。
三、小結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國家對于新型技術性人才需求量極大,且要求極高。身為中職教師,培育一批批新型優秀人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金屬材料與熱處理》一門課程的淺析,投射出現今各門學科皆需注意的問題。隨著網絡時代的穩步發展轉變舊的教學方法,就是全部老師必需注重的一大方面。
參考文獻:
[1]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
[2]周雪梅.歷史變遷中的職業教育組織變革[J].教育與職業,2015,(30).
[3]劉紅,徐國慶.美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基于2014年美國“職業教育國家評估報告”的分析[J].職教論壇,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