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飛飛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周莊校區,江蘇 無錫214000)
云教材教學評價隸屬于網絡教育評價的范疇。國內對云教材的評價主要參考國家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CELTS-22.》中的“網絡課程評價規范”。本文以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周莊校區開發的《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云教材為例,對照“網絡課程評價規范”要求,以及行業專家咨詢建議、評價量表設計開發、單元教學實施診斷,從教學評價的角度,對云教材實施的教學評價內容及原則、評價方法及過程、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進行探索,旨在優化云教材教學評價,切實推動學校模具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
《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云教材是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依據課程教學要求,反映本地區模具企業的最新工藝原理、加工技術,對《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內容進行富媒體編排和交互設計,便于學生進行線上、線下學習的一門富有校本特色的數字化教材。
基于《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標準,結合常規教學評價和云教材實際內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云教材內容進行評價。
(1)教材內容。《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云教材內容和組織結構要符合中職生學習和認知規律,能滿足本地區模具企業的需求。教材編排時,應添加企業提供的生動實例,并聘請校企合作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的教學講解。
(2)教學設計。本課程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為適應網絡授課,云教材教學環節應以學生為主體,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任務驅動、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優化合理設計,真正體現云教材服務于學的特點。
(3)操作界面。云教材呈現于學生面前、讓學生最直觀感受到的是操作界面。云教材操作界面的設計應該更加人性化、精細化,更加注重學生的直觀感受與體驗。
(4)技術要求。網絡技術是限制云教材呈現質量和師生交流互動方式的直接因素。所以,云教材實施評價的重要一環是技術因素,云教材教學質量的衡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云教材開發團隊的網絡技術水平。
(5)云教材評價原則是對云教材實施過程進行評價時的一個總的要求,對評價活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具體而言,要遵循以下四個方面:①科學性,在保證云教材內容正確、科學的前提下,根據該課程評價標準,制定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既不脫離實際現有的教學水平和制作能力,又能恰當地提高要求,提出希望,充分發揮評價的科學性和導向性作用;②客觀性,對云教材進行客觀評價必須建立在實際授課的基礎之上。針對不同評價內容,邀請學校教師、學生、行業專家、企業工程師等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價,汲取多方意見,形成客觀評價,使云教材的實用性得到保障。③可行性,網絡教學內容豐富,云教材只是其中一種。《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云教材是否實施得通,受到人力、技術、財力、物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于云教材的評價標準,要充分考慮學校現有技術能力,不能憑空想象捏造,開發設計應注重簡便易行、便于操作。
就云教材的發展現狀而言,眾多網絡課程偏好于開發吸人眼球的學習界面,忽略了教材質量對課程教學效果的決定性影響。因此,《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云教材實施評價從以下維度進行關注。
(1)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為體現教學案例的本土性、生成性,課題組在對典型的模具設計加工工作任務和任務為導向的教學內容進行符合教育學規律的拓展和課程開發時,充分考慮了本地區沖壓模具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的調研意見,從教材內容設計,到開發每個知識點,都經過課題組、專家、工程師多次溝通、交流、修改,不斷迭代完善。
(2)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方式的多樣化。課程資源包括云教材包含的圖樣、動畫、視頻、音頻,教學軟件、支撐系統等,針對不同的使用人群設計不同的量表,收集不同的意見。如在典型沖壓零件“米奇心形掛墜制件沖孔落料連續模”設計第一課時后的《線上教學——云教材實施使用性反饋意見》中反映,學生比較關注教材排版是否足夠吸引,動畫內容是否豐富;老師和專家的意見集中于案例數據是否正確、科學,參考依據、常用國家標準是否在資源中呈現等。
(3)自主學習評價和課堂教學評價相結合。與普通教材相比,云教材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學習者的學習環境不再受限制,針對課堂信息化教學和學生網絡自學兩種形式開展教學評價,了解使用者對教材呈現細節的要求,尤其是自主學習時對教材內容、知識結構、呈現方式、操作界面的直觀感受。
云教材實施中,通過對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的觀察,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云教材知識和技能教學與沖壓模具崗位職業能力存在差異。云教材實施,在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兩塊分別主要以線上教學和模擬實訓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已有模具專業知識基礎直接影響了線上學習效果,模擬數控編程環節出現問題較多。如部分學生不會利用網絡資源查詢國家標準,視圖、動畫、3D 模型對不上號,這些都顯示學生專業能力較弱,而這些專業能力是模具生產制造崗位必須掌握的。
(2)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專業性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評價過程中,評價者主觀偏差會影響量表的有效性。評價者的目的、需求和價值觀不同,對同一對象的判斷也會不同。為保證每張量表的科學性,充分參考《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CELTS-22.》中的“網絡課程評價規范”,以國家標準為指導,結合實際調研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分析評價法和觀察評價為輔的評價方法,采用指標體系評價法為主,簡化評價手段,降低量表對評價者的要求,盡可能消除因評價者能力問題產生的評價偏差。
(1)云教材專業基礎知識與本土加工案例相融合。課題組與專家根據學生專業基礎,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在各單元基礎知識里增加企業生產實踐案例,注重理論與生產實踐的關系。完善教材結構體系,按照知識點銜接順序,企業中典型沖壓模具設計加工實例為主線,以項目形式將課程進行劃分,將各個項目拆分成子項目,再將子項目任務與專業知識點結合,按照知識準備、制訂工作計劃、任務實施、學習評價、學習拓展的順序設計單元內容結構,以便于學生循序漸進掌握模具職業技能。
(2)根據教材特點調整發展性評價手段。本課程內容專業性強,相應的課程評價資源匱乏,可參考意見不多,所以課題組在原先可行的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方法的基礎之上,結合網絡學習帶來的新變化、新特點,探索信息化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的新方式、新經驗,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該課程教學評價的經驗,以評價量表為基礎,融入發展性評價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3)根據學習需求改進操作界面和互動方式。云教材實施中,應關注學生的需求。課題組對操作界面、互動方式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主要依托江陰教育APP 和江陰教育網,已實現教材電子化和網絡化,從授課平臺、作業發放軟件、互動通訊工具軟件,充分了利用藍墨云云班課、騰訊會議、釘釘網等互聯網通訊手段。評價數據顯示,學生對教材的呈現方式,包括操作平臺、師生互動技術、模具裝配3D動畫等的要求較高,尤其是操作界面,但現在局限于技術能力,該問題還尚在解決之中。
《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云教材實施中,既能用于學校教師課堂授課,又能便于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還能作為企業員工自學輔助教材提升專業能力。以云教材實施評價為參照,無疑有助于更好地推動云教材建設,發揮云教材在學校專業課程建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