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濱賓

摘? 要:我國部分高等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欠缺,特別是以理工科為特色的院校,往往注重學科專業的發展與提升,忽略人文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不僅是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陣地,更承擔著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任務,利用微課“熱潮”結合圖書館館藏資源,將微課引入人文素質教育建設,以期努力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水平。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 微課? 理工科院校? 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8.6?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a)-0181-03
Librar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and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Micro Course
——? ?Taking the Library of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G Binbin
(Library of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 Province, 510800 China)
Abstract: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lack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especially those wi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y often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disciplines and ignor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s not only the posi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the "micro course upsurge" in teaching and combining the library collection resources, the micro cours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libra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Micro less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Library
早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大學生提出了“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的殷切希望,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關系到民族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熔鑄以及在新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所以,大學生,尤其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是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重要體現,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知網、百度、維普等檢索,目前將“微課”引入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比較少,筆者將理工科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圖書館線上、線下微課探討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水平的有效途徑。
1? 理工科院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我國部分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往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學科專業發展,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投入較少,教學方法缺乏創新,而且沒有放到重要事議的日程上,缺乏長期的規劃。導致大學生人文知識過于偏窄,對“文、史、哲”涉獵很少,或者相當淺薄或貧乏。圖書館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更應該貼合學生需求,創新教學手段,提供優質的人文素質教育服務。
2? 實施微課教學的優勢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具有“時間短、內容精、容量小”的特點,微課的核心價值在于減輕學習者的認知成本與學習負擔,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從2013年開始引起學者們的廣泛關注,逐漸引起國內“微課熱潮”,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理工科學生想要取得優異的成績,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學術專研上,課余時間顯著縮減,很容易造成理工科學生知識單一、知識面狹隘,畢業后難以適應社會上的需求和挑戰。微課的出現為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微課只需要花費理工科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就可以學習到專業以外的知識,解決了理工科學生課余時間少的問題,通過微課教學直接接觸人文素質教育學習,從而增強自身綜合知識素質能力,這種方式無疑更能吸引理工科學生的眼球。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把微課引入圖書館人文素質教育建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圖書館利用微課平臺建設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3.1 圖書館線下開展以音樂為“載體”的微課式品牌人文素質教育講座
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是一項長期而艱辛的教育任務,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圖書館為例,創新教育手段,該圖書館充分發揮圖書館館員專業人才資源優勢,從專業的角度出發,結合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要求在每年的讀者文化節和世界讀書日,以音樂為“載體”,圖書館打造《走進歌劇的世界》《走進京劇的世界》《走進交響樂的世界》《走進民族民間音樂的世界》《走進民族舞蹈的世界》《走進搖滾樂的世界》等一系列微課式品牌講座活動。
筆者擔任該講座主講人,主要以審美為主線,以歌曲鑒賞為導入,以中外優秀音樂作品鑒賞為主體,以深入淺出的音樂鑒賞知識為鋪墊,透過不同時代音樂的表現形式,看中外文化、歷史發展的演變過程,區別、品鑒、品評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促進學生感性和理性認識相統一的審美素質,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微講座教授過程中展示精美ppt、視頻、互動討論等形式呈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有關音樂與傳統文學的知識。例如《走進京劇的世界》,京劇作為中國國粹,是中國固有的文化精華,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和傳承。每場微講座分3講,每講只需花費學生15~20 min的時間,該系列活動持續了3年,每場微講座人數爆滿,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微講座中經過大學生問卷調查,研討在該活動中所獲得的益處,總共收到220位學生的活動感言。其中80%的學生表示該活動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與思維,接觸與自己專業不同的知識,豐富了自己的校園生活,期待下一次題材更新穎的微講座活動;60%的學生表示閱讀人文藝術類圖書品位有所提高。30%的學生來自于文科學院,70%的學生來自于理工科學院,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部分理工科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渴求,彌補了部分理工科學生在音樂傳統文化中的知識欠缺,對陶冶情操、開拓視野眼界、豐富課余文化生活、提升藝術鑒賞能力起著積極主導作用。微講座結束都會有相應的文學藝術類圖書推薦,例如《茶花女》《歌劇魅影》《交響樂鑒賞》等書籍,經過調查,人文藝術類圖書借閱量較之前提升了20%,閱讀量的提升為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起到了很好的補足作用。
該微講座活動以“余音繞梁·品書香”為主題參加2019年“廣東省圖書館閱讀推廣大賽”中榮獲優秀獎。該講座以“圖文、音樂、視頻+館藏”的閱讀模式,把單一的紙質閱讀轉變為立體閱讀,以“微講座”的形式推廣,這在全國尚無前例,同時創新了圖書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手段,這種做法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可供其他高校參考。
3.2 線上建設人文素質教育微課資源
圖書館建立系統的線上人文素質教育微課資源,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微課化、移動化,理工科學生接受人文素質教育學習將更加便捷、高效,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在線觀看,切合“00”后大學生學習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關注度,而且微課的資源容量小,方便下載保存。此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和各種社交軟件迅速傳播,例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QQ、微博等平臺,打造濃厚的人文素質學習氛圍,充分打開學生接觸人文素質教育的學習之門。
微課按照教學法可以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根據微課的特點結合圖書館館藏資源,筆者認為可以按照表1進行大致課程設置。
4? 圖書館建立“微課”式人文素質教育幾點應用建議
4.1 制作微課的基本要求
由于現代大學生接觸新鮮事物較多,這就要求微課內容不僅需要具備提高人文素質教育學習的價值而且內容要創新,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致,充分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結合社會發展潮流。例如上述提到的線下微講座《走進歌劇的世界》里面提到的經典歌劇《卡門》,在廣州歌劇院也即將上演,這更能增加學生的關注度。設計微課內容需要緊貼傳授知識點、內容精細、富有趣味性、挑戰性、難度適中,有效控制講授時間,設置開放性問題,保證問題回答的多角度性,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開放表達自己的觀點。
4.2 建立微課教學問題反饋、評價平臺
建立微課教學問題反饋、評價平臺,提供師生交流的版塊與功能。通過反饋和提問,有利于跟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能把握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以及精細化顆粒化服務,同時也促進微課教學水平的提高。此外,還可以嘗試利用微課教學平臺設置某些專業學生在線學習,通過在線考試就可以獲得學分。
4.3 加強館員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圖書館要保證高質量人文素質教育微課有效推廣,后面必須要有強大的團隊支撐,這就要求圖書館館員不僅要熟悉館藏資源還要具備熟練制作微課和授課等能力,館員可以通過學習“微課制作設計”等課程,包括視頻錄制、剪輯、后期制作發布等一系列技能培訓,根據高校特點和分析學生興趣需求,創新微課教學內容。增強館員對微課制作的熱情以及自身綜合素質的能力,促進圖書館人文素質教育微課化,提升人文素質教育水平。
5?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學習模式更催于“個性化、碎片化、移動化”的新型學習模式,微課教學有著巨大的教育前景,圖書館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得天獨厚的館藏資源,打造線上和線下微課教學平臺,充分發揮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以期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水平,引導大學生成為高素質、高品格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宗燕.理工科高校圖書館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J].辦公室業務,2018(19):174.
[2] 呂文成.關于微課制作與應用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1.
[3] 戴世英.高校微課建設對高等教育的啟發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156-157.
[4] 楊揚.微課制作與應用的認識與思考[J].黑河教育,2019(7):58-59.
[5] 劉永輝.論微課的制作及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8):209,213.
[6] 陳惠月.工科院校圖書館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經濟研究導刊,2019(17):99-100.
[7] 李會林.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高校圖書館[J].圖書館學刊,2008(4):32-33.